海棠文

第437章 政变(其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37章 政变(其四)
    一般来讲,愚蠢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嘲笑。
    但蠢到某种程度、到了“单纯”的人,则是会被人们所敬仰。
    那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往往被称作为“信仰”。
    此时此刻的“张春”在民间、在朝堂上,便是这样的一个“标杆”,当他所做的事情传到了民间、传遍了朝堂之后,无论是否被张春的提议所伤害到的人都在为他摇旗呐喊。
    大虞需要这样的张春。
    一个敢于斗争的“斗士”,一个敢于指出皇帝、甚至是之前几代皇帝不合理之处的斗士。
    风云汇聚。
    人们的思维缓慢的发生改变。
    这件由“佛学并匠人科”引起的事情,最后扩到了这样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象到的地步。
    官渡
    李渊有些哑然,他看着身旁正在闲适的吃着东西的陈湛,眉宇中带着些许茫然:“这便是老师所说的动作么?”
    他看着陈湛轻声问道:“皇帝需要一个由头彻底改革科举制,以此来让这个应当是好的选拔官员的制度能够长久的留存、不再受到皇帝的喜好制衡。”
    “所以他情愿被世人误会是么?”
    “这才是万岁帝?”
    陈湛剥着手中的橘子,慢慢悠悠的吃了一口。
    这个年岁能够吃到的橘子大多数是秋天的时候存储下来的,并没有那么的新鲜,但好歹有一个能吃的,倒也不是那么的嫌弃。
    他慢慢悠悠的说道:“谁知道呢?”
    “或许皇帝只是想要收拢自己手中的权力呢?”
    陈湛伸了个懒腰:“所以我才不想要掺和进杨坚和他的斗争当中去,我觉着没有必要,他们两个的斗争如果说还可以控制的话,我、杨坚、以及陛下的斗争,就是真的无法控制的事情了。”
    对于这一点李渊表示赞同。
    毕竟陈氏不下场的时候还可以当一个裁判,而当陈氏也下场的时候,还有谁有资格当陈氏的裁判呢?
    所有人都只能够被迫的接受陈氏的决定。
    但问题的关键是,陈氏的家主——陈湛并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所以他在一年前直接选择了离开。
    回到官渡,回到这个“观望者”的视角中。
    李渊挠了挠头:“其实我应该是要期盼着姨父他能够获胜的,但我又想了想,好像谁胜利对于我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毕竟如今的我也是大虞的唐国公。”
    陈湛哑然失笑:“是的。”
    他的目光穿透一切看向那遥远的皇宫,声音显得有些许的低沉。
    “所以,这一场斗争,便看他们两个谁更棋高一着了。”
    陈湛闭上眼睛。
    目前来看,是皇帝领先一招,以“科举事变”为引子,让自己真正的心腹去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当这件事情流传开来的时候,那些被鼓动的“学子”们就会开始后悔。
    其中包括国子科、方士科的那些人。
    他们会后悔自己以往能够轻易的靠着自己的“专业”去获得官位,而如今闹了这一场之后,他们不仅什么都没有得到,还将原本的“名额”与“机会”失去了。
    万岁十二年的冬天十分寒冷,但张春跪在地上却并不这么觉着。
    原因当然是因为在他来之前他便已经做好了准备。
    跪伏在地上的双腿上绑着两个厚厚的护膝,不会让他的膝盖受伤,而他的身上也穿着足以遮风挡雨的大氅。
    皇帝不会亏待自己人,他早已经将一切都准备好了。
    每个中午,会有“自作主张”的百姓看不惯皇帝的“昏庸”,所以自发前来给张春送食物。
    第一天,一个皇帝安排的托来了。
    而有了先例之后,且那个先例并没有被追究这件事情之后,所有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不断的有百姓以及朝堂官员、宫中的小太监来给张春送一些东西。
    第五天的时候,国子监的某位学子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了,他在国子监的正中央发表了一次讲话。
    他站在那里,目光如炬,声若洪钟。
    “诸位,我实在是忍受不了来自他人的眼神了。”
    他的声音几乎哽咽:“我知道,对于张侍中的提议,我等之中有些人是十分不满意的,毕竟取消了国子监的名额之后,你我便不能够这般轻松的坐上官位了。”
    “可是,平心而论,当人问起你我出身的时候,你我真的好意思说出“国子科”学子这五个字么?哪一个不是嫌弃我们没有什么能力?”
    他振臂一挥:“若是我们真的没有这个能力也就罢了,可我们明明才华横溢、胸中有所抱负,为何要承受这样的痛苦指责呢?”
    “所以我觉着,这一次的事情、这次张侍中的提议其实对我等来说是一件好事啊!”
    “一件天大的好事!”
    “让我们可以证明自己的好事!”
    “诸位,我等虽然是学子,但我等依然是“民”,如今民间不知张侍中需要“万民请愿书”之事,但难道你我不知道么?”
    他走下台子,神色坚毅。
    “哪怕撞的头破血流,我也依旧是要去做这件事情。”
    他的声音中带着肃穆。
    “我要去为张侍中收集万民请愿书!”
    “如此好官,不应当埋没!”
    “你我饱读诗书,何惧所谓建武科学子?”
    说完之后,拂袖而去。
    这一番话直接惊动了如今的国子监祭酒,这位大虞有名的大儒眼睛中饱含泪水的看着那越走越远的人影,低声说道:“此真乃我大虞国之脊梁啊!”
    万岁十二年,冬,大雪。
    张春跪在地上的第六天。
    因为国子监学子“张桥”的号召,一部分国子监学子开始涌入京都民间,他们为张春收集“万民请愿书”,希望张春能够得到皇帝的原谅,也希望张春能够有一个“好报”。
    而民间的百姓们在听闻了需要自己“签字”的时候,他们中识字的便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而不识字的则是照着学子的笔画临摹,之后在其上盖上自己的拇指印记。
    他们渴求这样的好官能够继续走下去。
    他们希望这样的好官能够继续走下去。
    万岁十二年,冬,大雪。
    雪越发的大了。
    这是张春跪在地上的第八天,宫门外已经围拢了大批的百姓,他们都跪在地上,跟着张春跪在一起,他们看着那皇宫的方向,希望自己的“君父”能够站出来。
    他们想要的并不多。只是不知道君父是否能够给他们。
    万岁十二年,冬。
    大雪连续下了五日,天气越发的寒冷了,无数的冷空气从南方跨越重重险峻,来到了这洛阳京都。
    河南行省、或者说京都这边的天气一直都是这样的。
    四季之中春秋模糊不清,夏冬气温差距巨大。
    勤政殿中
    张安年坐在那里,翻阅着手中的奏疏,但从眉宇中来看,应当是没有看进去的。
    他身旁侍奉的常侍也尽心竭力的小心伺候着,谁都知道这几日皇帝陛下的心情应当是极度恶劣的。
    他们不敢开口劝诫。
    因为上一个劝诫皇帝的常侍已经被拖出去乱棍打死了。
    那是张春跪在地上的第七天。
    有一位常侍或许是认为张春有民间百姓的支持、有这朝廷中大臣们的支持,皇帝一定是斗不过的,所以他劝诫皇帝低头。
    在那位常侍说出这句话的下一刻,皇帝的茶碗就砸在了他的脑袋上,之后这位可怜的常侍、原本可以被称之为“内相”的常侍便被“道卒”扒了一个底朝天。
    当时皇帝与这位常侍说,若是他没有与那些朝中大臣、世家大族勾结,那么便给他一条活路,但若是他收了那些世家的钱,那便只有死路一条。
    最后的结果很明显了。
    那位常侍丢掉了自己的脑袋——以一种十分残酷的方式。
    “咳咳——”
    张安年捂着嘴巴咳嗽了两声,继而看着身旁的常侍,皱眉问道:“今日是张春跪在外面的第几日了?”
    刘安福小心翼翼的将张安年手中的帕子接过来,而后收了起来,一边为张安年倒茶水清一清嘴巴,一边小心翼翼的琢磨着说道:“回禀陛下,今日便是第十日了。”
    张安年自嘲的笑了笑:“今日已经是第十日了?”
    “朕听闻宫外有传闻,说这几日连续的大雪,便是因为朕不能听谏臣的劝阻,所以来自上天的责罚?”
    刘安福一边跟着张安年往外面走,一边低声说道:“这个流言,陈氏的那位墨家弟子解释了,说是四季纲常、下雨、下雪具都是属于天气之说,而天气之说不会因为凡俗的帝王而有所改变。”
    “这是上苍的事情。”
    “民间的百姓大多数信任这个说法,并没有相信那个流言。”
    张安年则是往外走去,脚踩在那洁白的雪之上,眼眸中带着些许的宁静淡泊之色。
    “官渡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刘安福小心揣测着张安年的心思,继而说道:“道卒那边的回禀是,官渡那边没有什么动静,倒是镇国王前段日子回到官渡后,心血来潮收了一个弟子,是当年因为有功封赏为“唐国公”的李虎后人,名为李渊。”
    “李渊?”
    张安年轻声道:“母亲是独孤氏的那个李渊?”
    刘安福将脑袋低的更深了:“是的陛下。”
    张安年的声音飘忽不定了,他只是皱眉问道:“你说,他是故意的,还是不是故意的?他想要支持独孤氏、支持杨坚?”
    刘安福不敢说话,这种事情哪里是他能够掺和的?
    本朝吸取前朝覆灭的教训,所以常侍也好、寻常的宦官也好,都不能够插手朝堂政务。
    而张安年则是毫不在意,雪落在他头顶的伞上。
    “朕叫你说你便说,什么时候连朕的话都不听了?”
    刘安福只能更加小心:“陛下,奴婢倒是觉着,镇国王许是没有那个意思。”
    “毕竟那少年原本并没有露出自己的身份,镇国王最开始也并不知情,只是两个人相谈甚欢,后来才收的此人为弟子。”
    “所以镇国王应当是没有那个意思的。”
    张安年回头:“应当没有?”
    他十分不屑:“或许吧。”
    “不过有没有这个意思也无所谓了。”
    他点了点刘安福:“备车撵,随着朕一同去迎接咱们的大功臣——大虞的脊梁吧。”
    说着,便扭过头朝着远处走去。
    宫门外
    张春跪在那里,心里知道这或许便是最关键的时候了。
    这是第十天,一场大戏即将到来。
    他要充实自己的精神,将这一出大戏好好的“演”出来,演好。
    人群中
    杨坚、苏威、独孤信等人站在那里,望着前方那漫天大雪中的身影。
    苏威低声问道:“你们怎么确定,最后陛下一定会屈服低头?要知道,我前几日可以听闻,陛下对劝诫他的常侍大怒,直接令人将那个常侍杖毙了!”
    杨坚莫名其妙的看了一眼苏威,有些无奈的说道:“那你应该不知道,那位常侍在当今幼年的时候,曾多次欺辱,先皇帝虽然留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继续为常侍,但咱们的陛下心眼一直不大。”
    “你真的相信一位能够隐忍着做出如此图谋的人,会是一个脾气暴躁、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么?”
    “陛下方才登基的时候,虽然前朝有丞相撑着,但当时后宫中的情形也十分严峻,而陛下则是借助“喜怒不定”这四个字,将太后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亲信与野心勃勃试图掌控他的常侍们全都杀死,最后让自己的心腹掌权。”
    “这样的人何其恐怖啊。”
    杨坚的眉宇中带着兴奋的神色。
    他与张安年虽然是对手,但却有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
    “走吧。”
    “时候到了。”
    官渡
    当冬日的萧瑟冷风吹起来的时候,陈湛将一枚棋子放在某处。
    他对着身旁的李渊说道:“斗争,要进入到最精彩的阶段了。”
    “万岁圣驾临——”
    “拜——”
    常侍们走在前方开路,那位身着龙袍的年幼皇帝一步步的走在风雪之中。
    他最后走到张春的面前,似笑非笑的看着跪成一片的苏威、杨坚等人。
    “两位不是被丞相命令在府中思过?”
    “如今怎么走了出来?”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