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8章 方小将的野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11月16日,文代会正式闭幕。
    方言在燕京呆了半个多月,也是时候该回陕北了,于是到《燕京文艺》编辑部结账。
    王洁坐在桌子前,拿着一支笔替他算账。
    按照干部出差标准,算了往返差旅费,每天补助两块钱,还给自己买了回陕北的硬卧票,甚至以硬卧的标准,补了来时的差价。
    算下来,竟然差不多有四十多块钱!
    王洁到会计那里给方言领了钱,又给他开了证明,证明自己在《燕京文艺》的改稿确有其事,等回到陕北,要把这个交给大队。
    忙完一切,方言把3包桃酥交给王洁,让她跟编辑部的人分着吃,然后离开了小楼。
    这年头,点心有蛋糕、桃酥、萨琪玛、绿豆糕、江米条等大众货,既要钱,也要粮票,像蛋糕、江米条,6毛5一斤,要6两粮票。
    而桃酥就更贵了,要7毛2一斤。
    杨霞给他的大团结,让他买了8包桃酥,一包一斤,再加上从鸽子市场里买的粮票,完全够一个普通家庭一個月的菜钱了。
    1包留在家里,剩下4包带回大队。
    临走前的最后一个夜晚,杨霞给了一张澡票,方言到澡堂子泡了澡,理了发,一身干净地回来,餐桌上摆着奢侈的酱油猪油拌饭。
    吃完这顿,竟然破天荒地还有夜宵。
    泡了4杯麦乳精,全家四口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分吃着桃酥,其乐融融。
    吃饱睡足,第二天就要出发去火车站。
    方红身为挂面厂劳模和先进,罕见地请了半天假,和杨霞一起把方言送到了公交车站。
    “岩子,这钱你拿着,放好了。”
    杨霞左右张望,小心地拿出一张大团结。
    “妈,我自己有,不用给我钱,再说了,上次您给我的钱,我都没花完。”
    方言不仅推脱,甚至想从《燕京文艺》给自己的补助里,分出一半,补贴家用。
    “家里要什么钱,穷家富路,你就带上吧。”方红强硬地把钱塞到他的手里。
    “你姐说的对,路上别委屈了自己,吃点好的。”杨霞道。
    方言就当从稿费里支出这笔钱,点头说:“妈,姐,你们也别替我操心,我年前肯定回来,到时候,咱们一家一起过大年。”
    “好,路上注意安全,我们等你回来过年。”方红搀着杨霞,两人目送他坐上公交。
    “妈,姐,回去吧。”
    方言把头探出窗,挥了挥手。
    双方就这么互相挥着手,一直到消失在彼此的视线当中,眼眶情不自禁地红了起来。
    红得,像天上的太阳。
    早晨的燕京火车站,照样人流密集。
    方言护着行李,走在月台上,就见乌泱泱的人群中,突然举起了一只手,左右晃动。
    “小方同志,这里!”
    “咦。”
    方言透过人群的缝隙,看到伸手的是陆遥,在他的周围,是来时同行的陕北代表团。
    “可不能再喊‘小方同志’了。”
    贾平洼提醒了一句。
    虽然彼此的年龄相差很大,但要按出道的时间来算,大家在文坛算是一个辈分。
    “我当然知道,我就是怕喊了‘方言’,到时候整个火车站要暴动,把方言给围起来。”
    陆遥半开玩笑道。
    “夸张了。”
    方言扬了扬手。
    “也许火车站会有一瞬间的暴动,但看到方言这么年轻,很难相信《牧马人》出自他的手笔,只会以为碰巧是同名同姓。”
    贾平洼不丁来了一句。
    “是啊,谁又能想到,恰恰就是这个年轻人写出了《牧马人》。”胡采投去欣赏的目光,“小说我在文代会看了,写得很好。”
    方言道:“也不完全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燕京文艺》的老师们给了很多建议。”
    “但‘反思文学’,总归是你想出来了吧。”
    “是啊,这个‘反思文学’,伱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是写《牧马人》的时候就想好了?”
    “跟我们说说吧。”
    “………”
    陕北代表团里的一个个,围着方言,你一言,我一语,和他讨论反思文学这股新浪潮。
    陆遥眼神炙热地看着这个在文代会横空出世、名动燕京的作家,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文代会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才是高潮。
    全国的报刊很快就会不遗余力地宣传他和《牧马人》,包括自己担任编辑的《延河》,包括整个陕北文学界,都会配合《燕京文艺》,掀起他提出的“反思文学”的思潮。
    到时候,天下无人不识方言!
    这才是真正的“一文天下知”!
    “嘟!”
    “嘟嘟嘟!”
    汽笛声响了起来,火车车轮转动着,穿过浓浓的烟雾,开向了陕北,车身一晃一晃。
    硬卧的车厢里,方言跟陆遥、胡采等人分到同一个隔断,而且正好是上中下三个铺。
    “我中铺。”
    陆遥亮了亮小卡片。
    “我下铺。”
    方言瞥了眼一脸为难的胡采,主动提出来:“胡老师,咱俩换一换吧。”
    “这怎么好意思呢?”
    胡采摇了摇头。
    “还是我睡上铺吧,爬上爬下,能锻炼身体,您就当给我这个机会。”
    方言不等对方推辞,把行李放了上去。
    “谢谢你啊,岩子。”
    胡采等人跟他熟络之后,不再叫“小方同志”,要么改口喊他的小名,要么直呼全名。
    “您客气。”
    方言心里其实也有自己的打算。
    就像王洁以挖到自己这个新作家为荣,每个编辑都要有自己长期合作的作家,方便给文学期刊约稿和组稿。
    日积月累,就能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庞大作者群,有一种说法叫“编辑部就是司令部”。
    各地文坛就是地方军队,比如陕北的叫‘陕军’,晋西的叫‘晋军’,燕京的叫‘御林军’。
    方言自己就算御林军的一名小将。
    方小将!
    司令部拥有的军队数量越多、规模越大、战斗力越猛,自家的期刊和出版社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如果编辑拥有一支忠诚无比的私军,无论换到哪家期刊都紧跟的话,那可不得了了。
    妥妥的‘军阀’!
    而陕北整个省恰恰是华夏文坛的重要阵地,陕军也是华夏文坛中精锐中的精锐。
    代表团里的陆遥、贾平洼、莫伸等人,更是未来的中流砥柱,其他人虽然没听说过,但在月台接触下来,能感受到强烈的创作激情,人人憋着股子劲儿,都想写出好作品。
    这些人,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正当他思考时,胡采微笑道:“岩子,你说你的另一篇小说,会在下一期的《燕京文艺》发表,那你有没有想过,《黄土高坡》之后,下一部作品要写什么呢?”
    此话一出,陆遥、贾平洼、莫伸等四人的目光,统统投在方言的身上,等待他的回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