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各写各的神话
次日,蓝道行过来,当然是接受不了什么盲目痴愚之神作为起点神。胡说八道也得有个度吧。连神棍都接受不了高翰文这读书人了。
高翰文看着他把自己辛苦爆肝的题本一路叉叉叉。基本就只保留了三清创世,六道轮回承负,还添上去封神大战后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以及初代张天师在巴蜀鬼国丰都摆下擂台百日无有败绩,为天下鬼怪立约的说辞,而后在青城山修道,鹤鸣山得道,龙虎山传道的故事。
具体道门的事情,高翰文倒不想深入掺合。对于自己自鸣得意的盲目痴愚之神被嫌弃也不以为意。
因为很多时候,正是被官方隐藏或者否定的,才能勾引起大众的猎奇心,才更好传播。
要是道门一口应下来,反而没法在民间自由编造传播了。
神仙的事情,从来都不只是神仙自己的事情。从来都是人间的投影。
何况现在是嘉靖朝,满大街骂严嵩的唱词,说书都没禁,这种借神仙言事早就是司空见惯了。
于高翰文而言,大明现在所缺的是两点,一个是目标共识。大明朝的读书人,早就意识到大同社会是幻想了,早就放弃在人间建立天国了。
失去目的的读书人,享受着读书人的权力,要么纸醉金迷,要么意气之争。
除了没目标就算了,还没有方法。读书人废了,一切的希望只能建立在圣君的一侧了。
但圣君倚仗的就是锦衣卫与东厂。特别是东厂。东厂的权力,那都是一日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基本在具体政策执行上是毫不考虑长期影响的。
但是文人报团撕逼,还没理想。不用阉人又能如何?
高翰文打发蓝道行后,自己一个人在书房沉下心思,写下华夏神话的优势,用以启迪有心人。
------------
华夏道门神话,最大的官方体系就是天庭与地狱。优势自然也在这两方面。
在天庭,当今的昊天上帝,又称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作为天庭之首,领上清灵宝天尊法旨,居三十三层天,统领三界人神鬼妖仙。
其下四御,犹如藩王镇守一方。具体有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北极紫微大帝掌管风雨雷电,可役使鬼神。其下雷声普化天尊为雷电之长,风伯雨师分别为风雨之长。其还有百千名雷神,日夜专研学习雷电风雨之法,以求精进。其中,以神霄玉清府,雷声普化天尊的五雷之法最为威力无穷。
南极长生大帝,掌四时气象,福祸生发之机。有太阳、太阴、福神、瘟神常伴左右。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当今万妖之宗,主杀伐兵戈之利,辅佐玉皇大帝协调天、地、人三才之局。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又称后土娘娘,主宰大地山川之神,职掌山岳土地变化及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岳大帝等大神,并节制劫运之事。其麾下泰山府君掌管天下一切阴司之事。且凡不涉古神,旧神,新神,妖魔之事皆归泰山府君其下酆都大帝所属酆都鬼城节制。酆都鬼城又名地府,立十殿阎王辖制。
昊天上帝总领寰宇,遇文事往往先派下属的各星君,配合南极长生大帝下属的各福祸神祇配合行事。遇武事,往往派直属四大天王出征,配合北极紫微大帝下属雷神风神雨神配合行事。如果遇到实在实力强大的巨魔大妖,则派勾陈上宫天皇大帝领精锐配合四大天王与雷声普化天尊,则万无一失。
从这里明眼人看出来,朝廷之所以盲目混乱,根源就在于技术官僚与行政官僚没有区分开来。人人都去当行政官僚,技术没有进步,行政官僚的画饼怎么可能实现。
天庭的强大就是有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专司各项技术,日夜精进,确保天庭对一切人身鬼妖魔的技术优势,以保证天地安宁。既然技术组重要得能够另立大帝的地步,那么作为天人感应的人间帝国,是不是也应该重视匠人的身份,重视技术的传承,重视确保朝廷的技术优势,重视在各项业务中派出独立的技术参谋,重视技术官僚的垂直领导与独立培养晋升呢?
另一点就是涉及人间生死大事的安排。
地府里有负责外出抓捕鬼魂的黑白无常,有负责在其中负责技术指导的夺魂鬼,夺魄鬼,有负责编号押运的牛头马面,有负责行刑惩戒的鬼王,有负责签押文书的判官,有负责裁定审判的阎王,还有御史监督地藏王,有直接行政领导酆都大帝,也有总揽的人事领导东岳泰山大帝。还有个名义冥界兼地界最高领导,但实际上已经是虚位元首的后土娘娘。
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悟空能大闹地府成功的根本是真正的领导没一个在的。单一中层阎王在自身战力上以及体系战力调度上就有点捉急了。
此外还有专门派在人间的派遣工专门镇宅伏魔的三位镇宅神,负责驱逐鬼怪,沟通鬼卒,勘验路引。
死亡是大事,光冥界一个部门没有外部独立稽核容易内部腐败。所以还有地界参与。地界主要是城隍系,负责跟上天与冥界对接。这里专说与冥府业务对接。主要是注册注销登记生、死者户籍,与勾魂的黑白无常最好数据稽核对比,免得出现投错胎以及死而未销户,销户没死,以及勾错人的情况。同时还提供信息指引,发放过路魂魄回乡路引等。
在原有技术组、业务组分离的矩阵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死亡的处理,又增加了不相容职务分离与关联业务勾稽考核。这个难道不比文官一言堂,完事只依靠厂卫监督来得香吗?
有没有人尝试,或许还不知道,但一旦让于大爷,郭小子讲出去,让天下的说书人传开了,肯定会有有心人听进去的。
大明的读书人中是不缺聪明人的,这一点高翰文倒是确信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