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05章 有钱买前门楼子去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305章 有钱买前门楼子去啊!
    工作日。
    在去做手术之前,李平安和曾嘉、冯雯雯说了让她们到医院家属院儿小院拿红枣的事情。
    夫妻两个自然是连声感谢。
    曾嘉工作稳定下来了,她们在家属楼也开火了,红枣用的上的。
    王春燕却是嘟囔了一句:“不就是一点儿红枣吗,就跟谁很稀罕似的1
    说话的语气很明显是酸溜溜的。
    小露若有所思,她告诉李平安,趁着现在没上手术,她要给父母工作的单位打个电话,午饭的时候她回家一趟,将李平安夫妻两个给她的红枣送回家去。
    “红枣都给我爸、我妈送过去吧1小露微笑着说道:“我要是想吃了就去找淮茹姐姐再要一些1
    李平安点头答应。
    小露离开去用医院的电话。
    中午下班的时候李平安夫妻两人先和曾嘉、冯雯雯一起去了小院儿,给了他们两大网兜的红枣。
    李林从轧钢厂医务室回来以后一家人开始吃饭。
    徐氏给周家带过去两网兜。
    “不麻烦你了1徐氏说道:“我抱着就行1
    小露是骑着自行车回家的,上班之前她还真的赶回来了,下午正常跟着李平安做手术,没有耽误什么事儿。
    李平静和赵氏知道红枣是李家树上结的,她们还嫌弃徐氏给的少了。
    秦淮茹开口说道:“你们留一网兜再给冯雯雯家里送点儿1
    李平安夫妻两個和李林去上班以后,徐氏收拾了碗筷带着孙子去了前院儿阎家。
    虽然是哥哥最后一次给六院送药材,秦淮茹一点儿也不敢马虎,她仔细的检查过各种药材的质量、份量,在收据上签了字。
    几人又等了一会儿,秦淮茹核对好账目之后几人才去了小院儿。
    李平安夫妻两个可是帮了她们大忙的,让丈夫这么没轻没重的这么一说,好像李平安没帮到她们似的。
    将红枣给了秦淮江,李平安夫妻两个才回四合院儿吃晚饭。
    小院儿里有五棵枣树的,卸下来的红枣可不少。
    “多谢淮茹姐姐了1冯雯雯感谢道。
    何家没人。
    秦淮江哈哈一笑说道:“要我看,做什么工作都一样,我有的是力气1
    回到李家才发现贾张氏这家伙居然过来串门了,说了一些感谢徐氏给他们红枣之类的话,又东拉西扯的说了一会儿闲话终于离开。
    徐氏到医院家属院小院儿拿了好几网兜的红枣,给了阎家一网兜,又给邻居们分了两网兜。
    只要将李业这小家伙哄睡了,放在床上也不耽误她做别的事情。
    李家医院那边的小院儿可是有好几棵果树呢,能结多少红枣,就只给她们这点儿?
    徐氏看出了她们的不满意,不过没再搭理她们,骑着自行车回四合院儿了。
    几乎每家每户都多少给了一点儿。
    徐氏没有分的那么清,反正是四合院儿里每家都给了几斤红枣。
    路上。
    “我知道了1徐氏答应道。
    在她看来。
    两人离开以后李平安夫妻两个才回四合院儿吃饭。
    秦淮江和陈慧两个来给六院送药材了,还说惠仁堂到前门大街那边开分店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陈雪茹同意将院子租给惠仁堂,也许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给惠仁堂送药材,下次过来送药材的可能就不是他们了。
    “至少咱们不用蹬着三轮车满京城跑给人家送药材了不是?”陈慧白了丈夫一眼说道。
    秦淮江说了陈雪茹房子的事情,李平安说道:“前门大街可是个好地方,你后你们要是到那边工作了就好好干吧1
    吃饭的时候徐氏说下午让三大妈看着孩子,自己到小院儿拿点儿红枣给周家送过去。
    易中海这家伙虽然诋毁过李家,但是一大妈生了孩子以后总爱到处串门,她也带着女儿来过李家,有时候徐氏做饭的时候李业哭闹,一大妈也会帮着看看孩子。
    “说的也是1秦淮江说道:“最起码伱不用再干什么重活儿了1
    打过招呼。
    李平安过来找秦淮茹回去吃饭的时候正好碰到了秦淮江夫妻。
    聋老太太和易中海家也给了。
    她帮着哥哥、嫂子将药材搬到库房以后已经到了下班时间,秦淮茹开口说道:“正好,我家小院儿那些大枣成熟了,我和平安正想给你们送一点儿呢,你们就来了,将给你们准备的大枣都带回去吧1
    从阎家将孩子接回去的时候三大妈还有些意犹未尽,说是她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儿,愿意帮徐氏多看会儿孩子。
    阎解娣两岁多一点儿了,基本上不用怎么照看,三大妈在家里也没多大的事儿要做,自然是愿意帮忙的。
    她抱着孩子从聋老太太门口经过的时候发现门外扔了许多枣核,看来聋老太太也吃了红枣。
    晚饭的时候徐氏才过去将红枣给了刚刚放学的何雨水。
    “行,反正你也有那边的钥匙1李平安说道:“给三大妈这些街坊也带一点儿吧,总麻烦人家看孩子呢1
    吃饭的时候徐氏根本就没提自己到周家送红枣的事情,她知道儿子、儿媳八成是不愿意听的。
    李林开口说道:“我从隔壁老太太门口过的时候可是看到不少枣核,那些不会是她吃的吧,她这种经常闹肚子的人明显是肠胃不好,年纪大了,再生吃那么多的红枣,不怕凉着肠胃闹肚子吗?”
    “我好心好意的给她送了红枣1徐氏说道:“她要怎么吃我就管不着了1
    李平安和秦淮茹都没有搭话。
    聋老太太的事情他们夫妻两个懒得参合!
    吃完饭,两人抱着孩子回来医院家属院小院儿。
    刚刚到大门口就见陈雪茹在外面站着,她来找李平安还钱了,说是已经和惠仁堂签了合同,人家也爽快,一次性给了一千五百万,她想将李平安借给自己的钱还了。
    秦淮茹从自行车上下来,抱着孩子开了大门。
    几人进了小院儿以后陈雪茹就将李平安的六百万块钱给还了,她仔细的看了李业几眼,还说要给孩子做几身衣服。
    现在陈雪茹做衣服的经验丰富的很,像李业这种小孩儿,不用测量她就知道该做多大尺寸的衣服。
    “不用1李平安说道:“我帮你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再说了,这钱你不是也没用几天吗?”
    “要的,我一定会给孩子做的1陈雪茹红着眼睛说道:“要不是你帮忙,我这段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有,要不是你,也许我煤气中毒的时候就没命了1
    秦淮茹害怕她越说越伤心,急忙扯开话题说要给她一点儿红枣。
    陈雪茹也从悲伤的情绪当中解脱出来了,拿了一网兜红枣就要离开。
    临走。
    她深深的看了李平安一眼,仿佛要将他的模样刻在心里一般。
    “陈姑娘真要给咱儿子做衣服啊?”秦淮茹问道。
    “做就做吧1李平安回答道:“拦不住,找个机会再补偿她吧1
    没几天的功夫陈雪茹就将孩子的衣服做好了。
    依旧是李平安夫妻两个下班从四合院儿吃饭回来以后她将衣服送了过去。
    一共做了六套衣服。
    衣服、帽子、鞋什么的都有。
    秦淮茹和她一起帮着孩子试了试,居然都合身。
    除了这些。
    陈雪茹还用给顾客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给孩子做了好些尿布。      “你这可是让我和婆婆省了太多的功夫了1秦淮茹急忙感谢道。
    天色不早了。
    陈雪茹帮着孩子试过衣服之后就离开了。
    李平安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了了,惠仁堂租到了小院儿就可以顺利的在前门大街开分店,慢慢的发展。
    可没想到李成和王丽丽夫妻两个也来找李平安了,还是因为陈雪茹院子的事情来的。
    他们夫妻两个找到医生办公室的时候李平安正好在呢。
    李平安就问两人究竟有什么事儿,一会儿他还要去做手术,不能耽搁太长时间。
    李成夫妻将李平安叫到办公室外面,两人彼此看了一眼,最后还是李成说道:“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这件事情要说明白可要多花费一点儿时间了,我们不能耽误你工作,这样吧,午饭的时候咱们找一家饭店边吃边聊,我将要说的都告诉你,帮不帮忙,怎么帮忙也都由你说了算1
    李平安点头答应。
    李成两人离开以后李平安带着小露等人做了一台手术。
    下班的时候。
    李平安夫妻两个刚从医院大门口出来就碰到了李成和王丽丽。
    得知他们有事情和李平安说,秦淮茹开口说道:“你们找个地方谈事情吧,我骑车回家吃饭1
    秦淮茹刚要走,王丽丽就拦住了,说是要让她一起去饭店吃点儿。
    秦淮茹迟疑了一下便答应了。
    几人在六院附近找了一家饭店。
    李成夫妻两个点了一桌子的菜,等着上菜的时候秦淮茹到四合院儿说了一声,告诉徐氏她们有事儿不在家里吃饭了。
    秦淮茹再回到饭店的时候饭菜刚好上齐。
    一人一碗面条,好几个菜,还有两只烤鸭。
    饭菜很丰富。
    不过。
    这也反应出李成所求之事不一般,李平安想要帮忙怕是不太好办。
    不知道李成夫妻两个有什么事情求着丈夫,就连秦淮茹吃饭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他们提出连李平安都做不到的事情。
    李成也不矫情,直接将自己所求之事说了出来。
    他们所求之事和陈雪茹的小院儿有关,和亿兆商店有关,还和一家叫长春堂的药堂有关。
    要说起这个长春堂,来头可不校
    清乾隆年间,京城有位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此人为鲁地道士孙振兰,人们俗称其为孙老道。
    孙老道以经营自制消暑药“避瘟散”、“无极丹”为主,经多年的苦心经营积攒了些钱财。
    乾隆六十年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里的长巷头条北口置了间铺房,挂上了“长春堂”的字号,形成了前店后厂(自制成药,加工药材和饮片),固定经营的方式,结束了游方郎中的生活。
    民国初年,国力衰弱,列强军阀争战不已,洋货日货充斥市场,当时东瀛的祛暑药“仁丹”和“宝丹”在国内大肆宣传,大量倾销,几乎每个城镇的大街小巷都贴有仁丹广告。
    “仁丹”是由东瀛人森下博发明的。
    甲午海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台省割让给了东瀛。
    森下博曾在台省生活过,注意到了当地人使用陈皮、豆蔻、甘草等混合物制成的小药丸,这些药丸具有清热解暑、防晕车晕船的效果。
    森下博受到启发,回到日本后研制出了“仁丹“,并将其作为一种药物销售。
    “宝丹”的配方和仁丹差不多。
    为了抵制日货,长春堂当时掌柜张子余先生和药师蔡先生通力合作,在原避瘟散的基础上开发出紫、绿、黄、白四种不同颜色新剂型的避瘟散,可以针对不同症状、不同病人,使用不同颜色品质更为完善的避瘟散。
    这种避瘟散是装在一个八卦形的小盒内,打开盒盖,用指头蘸上一点往鼻孔里一揉,深吸气,立即感到一股清凉气息由鼻而入,沁人肺腑,周身舒畅、清爽。
    避温散也可以用水冲服。
    与此同时,他们还完善了与生产配套的印刷厂,专门印刷包装纸、使用说明和宣传广告,开设了铸造锡制八卦药盒的生产车间,形成了采购、制造、包装、销售一条龙的生产规模,有效地抵制了日货,占领了市常
    三十年代时,年产量达到了二百五十万盒,不仅行销国内,还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打开了销路。
    那时遍布京城的大小百货店、小杂货铺、茶叶店等都代售长春堂的避瘟散。
    长春堂在晋地、津市等地开设了分号,并在前门外鲜鱼口一带开设了棺材铺、纸店、油盐店、百货商店等共八家商店,这时期的长春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在当时。
    同为中成药制造业的翘楚,同仁堂虽然历史更久远,背景也比长春堂好,但是发展规模是远远不如长春堂的,碍于祖训,同仁堂乐家不能从事草药以外的买卖,这条祖训虽然能够确保同仁堂各种中成药制造手艺不失传,但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关于长春堂,还有几则奇闻轶事。
    老京城人说话是幽默尖损的,他们嘲讽那些自夸富有,也就是现在说的特喜欢炫富的狂妄之人,经常会怒斥一句,“你有钱,你去买前门楼子去氨。
    这话一出,能给对方咽的翻半天儿白眼儿,回答不出来的。
    前门在京城内城的九门中位置是最显要的,规格也是最高的,因此也被称为国门。
    它以前是专门走龙车的,也就是说当时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走。
    由于它是当时所有城门中级别和建制最高的,所以这造价当然也肯定是最高的;而且它还是京城的防御系统,是封建社会不计成本的产物,一般人是根本不可能买得起的。
    更何况前门楼子向来都是“公家”的,压根儿也不卖,所以大家就都喜欢用这句话来怼人。
    不过。
    民国的时候前门楼子还真的卖出过两回,都和长春堂确切的说是和孙家有关系。
    民国九年。
    当时的总统是徐世昌,不过他是徒有总统之名并没有实权,真正掌握实权的是皖系军阀、国务总理段祺瑞。
    北洋政富财政紧张,当时的北平市长想出了个“好”主意:就是要把前门楼子卖了,甭管卖给谁,他也不敢拆,拆了也拿不走。
    说白了,就是憋着想坑人。
    坑谁呢?
    那会儿的前门大街一带热闹的很,买卖人家多了去了。
    最后,他强迫着由长春堂药铺出资几十万大洋把前门楼子“买”了下来。
    长春堂的中药都是自产自销的,当时祛暑解热的有效良药“避瘟散”已经出现,他们是由此而发迹的。
    当年长春堂的孙老板还真挺有头脑的,他心想:“这前门楼子我不是拿不走吗?但我可以用啊1
    于是孙老板买下它后,立刻就给与了充分的利用。
    他不仅在城楼上开商店、戏院、娱乐园,还在城门洞两边儿上挂起了广告。
    前门楼子被卖这件事儿,本身在当时就算的上是特大新闻了,已经具备了极强的广告效果。
    前门大街是城市中心,又是商业中心,客流量巨大,他在城门上再这么一打广告,一下子就使得长春堂名声大噪。
    没过多久,孙老板不仅赚回了本钱,还有不少的利润。
    后来,孙老板觉得的这事已经做到名利双收了,不能过于炫耀。
    他就对当时的北平市政富说这前门楼子维护费用实在是太高,以无力承担为由,把这个前门楼子归还回去了,并且是原样奉还,分文没要。
    当时这件事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的了,北洋政富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孙老板这么一说,市政富正好顺坡下驴,欣然接受了。
    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闹了这么一出,长春堂日益壮大,孙家也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到三十年代的时候已经是京中商业翘楚,虽然在财力上不能和娄家这种开钱庄的相比,但是在声望上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