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42章 国家雏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初冬来临之时,南城寨堡的建设总算大致完成。
    整个寨堡是大约四十米边长的正方形,围墙高三米左右,宽约一米,南北各开一门,内部有竹泥茅草建立的房屋,可供上百人长期居住。
    短期驻扎的话,四五百人都可容纳。
    南城与洛京之间的道路经过修缮,乘马车大约十个小时就可以到达。
    秦钧带着八十多个族人,四十多个奴隶,搬到了南城开始执行“冬季行动”。
    这一日上午,天空碧蓝无云,干燥的北风呼呼刮得人脸发疼。
    秦钧带着一群族人,来到了南城南边的森林边缘。
    “光啦!”秦钧一声令下。
    站在前面的几个族人,举着火把从不同位置点燃了干枯的灌木和草丛,火焰借着风势熊熊燃烧了起来,冒出一股股白烟向南方卷去。
    秦钧身边的族人,显得既激动又有些忐忑。
    放火烧荒他们并不陌生,但是像这样在野外大规模纵火,却还是让他们有一种打破禁忌的畏惧感。
    “真是不环保啊!哈哈哈哈……”秦钧心中笑道。
    针对南方莽林中的牛鬼族,他决定采取堡垒推进的战略。
    以南城为出发基地,对南方莽林持续开荒造田、修筑道路,并且每隔一段距离建造一座寨堡,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开发南方。
    夏族人很难适应莽林的环境,那就改造莽林让它变成农田牧场!
    如此稳扎稳打,必能征服牛鬼族。
    接下来的整个冬天,秦钧不断往返于南城和洛京之间。
    南方的开拓需要他坐镇主持,洛京作为“首都”也不能离开太久。
    如今秦钧手底下几千号人,并且由于农业社会的到来变得越发复杂,再像以前一样只靠约定俗成的习惯,已经无法保障社会的运作。
    秦钧将原有的分工进一步明确,制定了一套粗糙的官职制度。
    在这套制度之中,天帝是至高无上的首领。
    天帝的手下,有三公四卿七位助手:负责人口和农畜的司徒、辅助军事的司马、负责工业和建造的司空为三公,辅助祭祀和记事的巫史、负责外交贸易的四邻、火官祝融、水官共工为四卿。
    司徒和司马这两个职位,分别由龙鹿山和龙明担任。
    主要他们是下邻村的旧人,跟着秦钧一路走来可谓忠心可靠,军政大事交给他们秦钧也比较放心。
    至于其他五个职位,则从族人中挑选才干出色者担任。
    司空必须是技艺高超的手艺人、巫史至少要识字、四邻要懂得各地人情、火官祝融和水官共工同样必须是专业人士。
    每位公卿另有若干佐官,各自负责分内的事务。
    当天秦钧在祖庙主持仪式,以祭祀方式将这套制度确立了下来,并由巫史制作泥板记录此事。
    这一套体制下来,基本有了国家的雏形!
    从祖庙里走出来,秦钧望着城外滚滚流动的河水,恍然有种时空变幻的感觉。
    “接下来算是告别原始时代,正式进入奴隶制文明时期了,玩了两千年才到这一步,真是不容易啊!”
    两千年前,鸿发明了弓箭、陶器、房屋、文字,剩余产品的增长带来了第一次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由此诞生,母系氏族变成了父系氏族。
    一千年前,钧发明了炼铜、轮子、医药、麻纺织、弩、竹筏战舰,控制龙城周边的大河成为第一代霸主,又制作“先天炉”诱导驯服植物,后人循着他的路继续走了几百年,才得到了粟、黍、稻、菽等作物,进入农耕时代。
    如今龙昊称帝建制,算是对这个时代的总结。
    巫史制作的泥板烧制成陶器,供奉在了洛京城的祖庙之中。
    加上当年钧复刻的鸿祖二十四泥板、钧自己和龙城历代首领祭祀制作的泥板、龙昊挖出的“先有鸿钧后有天”、最近记录龙昊挖宝、龙城光复战等事件的那些,洛京祖庙的泥板足有一千三百多枚。
    考虑到夏族人历经两千年扩张,外面不知道已经有多少夏族部落,当世的陶文估计能有几万枚。
    文明沉淀的精华,就在这些简陋的泥板上!
    不过用陶器承载文字,终究有一个不耐摔的缺点。
    此次龙城遭遇牛鬼族的掠夺,那些陶文在运送的过程中就有不少被摔裂,只能拼合再用木板框起保护。
    要弥补这个缺陷,必须改变文字的载体。
    如果秦钧想要的话,现在就可以直接把纸造出来,但那样不符合文明养成的原则,甚至竹简都嫌太早,秦钧还是“顺应历史潮流”地选择了龟甲和兽骨。
    这个时代野外的龟鳖非常多,它们也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
    取乌龟的腹甲打磨平整,就是相当不错的刻字材料。
    动物的骨头也不错,就是硬度较高形状也不规则,牛、马、猪的肩胛骨打磨之后,可以作为龟壳的辅助材料。
    甲骨刻字是很简单的事情,不过秦钧准备把以前的陶文也整理一遍,这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大工程了。
    洛京祖庙外的空地上,新建起了一座茅草亭子。
    亭子下摆着一张木桌和十几张凳子,秦钧、巫史和一群半大少年坐在木桌周围,桌面上摆放着许多陶板和磨制好的龟壳。
    秦钧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陶板上的文字转刻到龟壳上。
    这件事只能由秦钧来主导,巫史充当他的助手,那些少年则是在旁边打下手,顺便向秦钧和巫史学习。
    作为第一代文字,陶文带着浓浓的图画风格。
    因为在黏土上刻痕很容易,历代首领祭祀制作的泥板往往比划繁复,转到甲骨上必须大幅抽象简化。
    而要做到这一步,首先必须辨识陶板上的字。
    “这写的都是啥啊?”
    秦钧拿着几块陶板,悲催地发现自己完全认不出它们的意思。
    更悲催的是,这里面还有他自己写过的!
    真是造字一时爽,识字麻麻批……
    秦钧和巫史细细探讨,有些字可以连蒙带猜地弄出涵义,有些就连一点头绪也没有,完完全全的鬼画符。
    最后秦钧没办法,只能抛弃这些文字。
    如果这些陶板能流传下去,就让未来的考古学家去猜谜吧!
    文字演变错综复杂,想要完整流传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有一些未解之谜包含在里面,也可以给后世子孙们一些神秘、浪漫的想象空间。
    想明白了这一点,秦钧也就不再纠结。
    接下来,当他不去南城开荒的时候,秦钧都会留在洛京整理文字。
    除了复刻陶文之外,他偶尔也会新创一些字。
    不过秦钧吸取了教训,下令巫史必须正式收一批学生,把辨识、记录文字的技能代代传承下去。
    这样等他下轮游戏的时候,才不至于连自己造的字都认不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