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四十四章 目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四十四章目的
    “哦?那个王静辉真的能够想出朝廷中那些大臣心中的想法吗?居然还有上下两策来快速解决濮议争论?这个年轻人倒是很有意思嘛!予儿说来听听!”英宗赵曙听赵浅予说得越来越有意思了,不禁开始催问了。毕竟他从去年便开始策划为生父追加封号了,先是由他和宰辅韩琦唱了个黑白脸,让韩琦主动上书提出濮王封号的问题,他以仁宗大祥未过为理由拒绝做出姿态,现在才提出来打算一战功成,不过没有想到朝堂百官反应这么强烈。最近太后下诏谴责韩琦更是使此事解决无望,他都快为此事烦透了,此时却听到自己女儿说有人居然有两种方法能够快速平息这件事,他犹如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一样有些迫不及待了,只是不知道这根稻草能不能救命。
    赵浅予说道:“王静辉说御史台和两制官员反对追封濮王为皇考也是希望父皇能够收拢天下的民心,维护朝堂百官的内部团结;而宰辅韩大人等人之所以支持父皇追封濮王为皇考是因为……”说到这里的时候,赵浅予突然想到这句话却是有点胆大,所以停顿了下来。
    赵曙说道:“怎么不说了?前面说得挺好的嘛!”
    蜀国公主说道:“父皇,下面的有些是王静辉的胆大之言,不说也罢!”
    赵曙笑着说道:“这个才子有什么胆大之言,但说无妨!”
    蜀国公主继续说道:“他说宰辅韩大人等人之所以支持您追封濮王为皇考是因为父皇您才是现在皇权的代表,大宋的代表,他们深知仁宗已经过世,虽然这件事会伤到太后的感情,但皇上才是他们一心一意拥戴的人!”
    英宗赵曙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那个才子王静辉虽然这几句话是有点诛心之言,但说得也是实话!予儿,说说他那两条上下建议!”
    赵浅予看到父皇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她很清楚虽然王静辉说的那些话是有点胆大,但父皇还是不会在意的,所以心中长舒一口气继续说道:“他说宰辅韩大人曾经巧妙的说服太后还政,这上策便是请宰辅韩琦韩相公出面再次劝说太后。不过王静辉说过韩相公说服太后还政是占了大义,所以并不是很困难。但这一次濮议一方面朝中百官大部分都是站在反对派这一边,不像上次那样能够占住大义;另外一方面也涉及到了太后对仁宗皇帝的感情,很难让太后松口!”
    英宗赵曙听后默默点点头心中想到:这个方法虽然诚如他所说不容易成功,但自己和身边的大臣一开始就以为此事定能速战速决,就冒然提出来遭到反对后就乱成一麻了,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简单的方法,可见自己已经乱了阵脚,在这方面这个年轻人倒是旁观者清能够看到太后才是此事的关键,这点儿倒是很难得!赵曙心中想着一边问道:“这也是个办法,虽然不可行,但终归也是条路,那他的下策呢?”
    听到父亲问道自己王静辉下策的蜀国公主刚想张口回答,但马上就闭嘴不说话了,因为皇兄赵顼听到下策时候的反应刚刚过去不久,赵浅予当然对父皇听到下策的时候的反应要做好准备,但无论如何在圣贤书中,王静辉的做法终究是不道义的!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让蜀国公主在这关键时刻闭上了自己的嘴巴,毕竟自己的父亲是皇上,王静辉很可能因为这一句话而遭到莫名之灾,她内心中对这个年轻的才子非常担忧,也非常关心……
    事实上蜀国公主赵浅予对英宗赵曙倒是有些误解了,赵曙现在的出境是犹如架在火上烤,他从颍王赵顼反常的表现上和所谓的“下策”称呼上,心中早已明了这所谓的“下策”肯定是上不了台面的计策,但此时的他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只要计策有效并且不是很伤国家元气的话,赵曙都会接受的!
    英宗赵曙也注意到了自己女儿赵浅予的表情,会心一笑后说道:“予儿,既然是‘下策’,终究是有些地方不是很好,但如果能够快速平息濮议争论便是有利于国!说吧,就算说错什么,父皇也是不会责怪他的!”
    蜀国公主听到赵曙那近乎于保证的口吻说的话后,心中也不禁轻松了许多,缓缓的说道:“王静辉的下策便是用‘非常方法’取得太后在诏书上的签名,然后用带有太后亲笔签名的诏书反过来给朝堂上持反对意见的御史台和两制官员与其他百官以釜底抽薪!”
    英宗赵曙听后也不禁一愣:这个方法不是不行,不过也有点儿太……蜀国公主说完后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紧盯着赵曙脸上的表情,但赵曙可比他的儿子在这方面强得太多了,居然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但他的眼神还是暴露了他内心中的感受:一丝喜悦、一丝明了的眼神。蜀国公主也注意到英宗赵曙眼神的变化,内心中也不禁松了口气:父皇没有怪罪他!赵浅予的心中不知怎的觉得很放松,也多少有了这么一点儿甜蜜的感觉……
    蜀国公主紧盯着自己的反应举动当然没有瞒过英宗赵曙,他不禁对女儿的举动感到一阵好笑,笑着对她说道:“这个才子的主意虽然偏门了点,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说到这里他又想起了颍王赵顼在今天的举动,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你皇兄啊!终究还是太嫩了点!”
    正是由于颍王赵顼在面圣的时候的反常举动惹起了英宗赵曙的注意,从而才会有这一段英宗父女之间的这一段谈话,反映到王静辉身上的时候变成了让他沮丧的一幕:快要见到宰辅韩琦的时候,韩琦却莫名其妙的被紧急召进了皇宫面圣。王静辉不知道正是蜀国公主在英宗赵曙那里帮了自己一个天大的忙,历史原本以正常速度运转的齿轮终于因为这个小小的偏差开始缓慢的转变行进的速度。
    而此时的王静辉还正在犹豫是否要拜访欧阳修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看到天色已晚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再说自己也来不及准备上门的礼物了。自己的奏章和礼物都已经通过韩琦的门房交到韩琦手里了,韩琦也正是看到了自己的奏章才会在这个对他来说极为不利的境地中还会接见自己。在这一点上韩琦不知道他的这一个对他来说是个正常反应的举动在王静辉的心中给打了一个高分。
    王静辉现在也只能打道回府又回到了自己的书房,今天一天的遭遇是他自来到这个时空后所从来没有过的挫折,这让他多少有些沮丧,不过令他稍微安慰一些的便是宰辅韩琦肯定是看过他写得关于构建城市防疫体系的奏章了。如果有机会他能够见到宰辅韩琦,把如何快速平息濮议的方法告诉韩琦,凭借着韩琦百官之首的身份来推动此事的发展,那无论在速度上还是效果上都要好的多。
    由韩琦来推动防疫体系建设的效果要比由颍王赵顼来干这件事要好的多,但其中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他王静辉恐怕就要暴露在朝堂上了,历史上曹太后被韩琦和欧阳修骗得了诏书的签名,没有什么办法把怒火撒到这两个既有名望又有实权的大臣身上,但要是折腾折腾王静辉,那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对王静辉来说也是个很大的麻烦!
    不过如果付出一定的代价让慈寿宫里的曹太后撒撒心头郁闷之火而促成了防疫体系的建成,这对于王静辉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但王静辉最不需要的便是惹起朝堂上百官的注意,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毕竟做生意的时候和朝廷保持一定的关系有很大的好处,如果靠的太近了,那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系数也会越来越大,在历史上不乏与官员勾结的商人最后被出卖从而落得家破人亡的惨象,这一幕即便是到了一千年后的二十一世纪也在不断的上演,这对于王静辉来说并不陌生,毕竟多少流行的影视片都在以这个主题不断翻着花样的来勾引收视率的上升,他就是再痴呆看过几部片子后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以精明著称的中国商人却似乎无视这个现实,面对这个大坑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的争着往里面跳,这恐怕也是中国商人的悲哀。
    正当汴都城中的百姓都相继快要进入梦乡的时候,平民医馆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宰辅韩琦的管家,他是奉了他的主子韩琦来给王静辉下贴子的,要王静辉明天早上务必到韩府一行!这个名叫韩安的管家也是第一次在韩琦当了七年相位后如此郑重的邀请一个七品官员到家中来,如果按照“宰相门前七品官”的说法儿,他可是宰辅韩琦的管家,怎么也要从五品才行,来给个校正医书局的七品编修送贴子,这着实的让他郁闷了一番。
    王静辉在书房中拿着这张有着韩琦签名的贴子,心中不住的翻腾着:韩琦果然是北宋名相,在这个紧要关头居然还有闲心来重视他这个不如流的官员写的奏章,这种心胸果然不是一般中国官员所能具有的,怪不得他能在北宋政坛上独领风骚数十年!
    不过这次王静辉可实在是太高看韩琦了,如果放在平时没有什么突发的大事的时候,韩琦看了他的奏章后可能会去着手处理,但在濮议这个紧要关头,他能够重视王静辉的奏章并且打算接见他已经是他所能够给王静辉最大的重视了。毕竟现在在濮议的角斗中,他作为支持追封濮王的皇考派当中的绝对主力,所受到的打击也会是最大的,尤其是太后下诏谴责他的时候,朝堂上的百官心中都在考虑像韩琦这样的最高等级的官员如果放到某个地方去钓鱼是否合适的问题了。
    好在英宗赵曙和宰辅韩琦走运,碰上了王静辉这个熟知这段历史因果的家伙,从而不用重复历史上那漫长的十八个月的煎熬。韩琦在得到英宗赵曙紧急召见他入宫的消息后,就立刻穿戴好朝服,很不地道的扔下满心盼望的王静辉急匆匆的赶到了皇宫,他在路上的时候已经做好成为濮议牺牲品的心理准备了,毕竟太后刚刚还政不到一年,这个老太婆的威势还深刻的影响着朝野的动向,英宗挺不住的话也只有拿他当挡箭牌来平息太后的怒火了。
    进入宫中见到英宗赵曙后,皇上的表现却让已经奸猾似鬼的韩琦多少有些摸不到头脑:英宗赵曙居然很轻松的和他打招呼!这让一直为濮议劳心劳力的韩琦在心中多少腹诽一下赵曙:难道今天的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经过英宗赵曙的一番解释后,韩琦终于清楚无误的认识到原来这个世界还是正常地,赵曙的轻松源于他找到了平息濮议的钥匙。最让韩琦纳闷的是:这把钥匙的主人居然是正等着自己接见的校正医书局七品编修王静辉。
    但不管怎么样,这些对于韩琦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静辉的意见终于点亮了英宗赵曙和韩琦那近乎绝望的心。不过王静辉的计策虽然获得了这两个人认可,但这条计策本身是很粗糙的,但在韩琦这个政治油条的手里,这一条简单的建议便迅速补充完整变得极具可操作性了,君臣两人商议妥当后不禁心中送了一口气:苦日子终于到头了!
    关键性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在韩琦的眼中其实施成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但在他心中还是有个疑惑:王静辉这个最近一年来汴都开封最火的词人怎么会想到这些?如果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心理来推算的话,王静辉这样的举动无非是谋取个官职步入仕途。不过韩琦在推荐王静辉的时候早就做过一番了解,发现从王静辉的一系列举动当中,他当官的yu望不是很重,出于怕他屡召不起的考虑,韩琦推荐的是校正医书局的编修职位。如果王静辉知道了韩琦的想法后,就要佩服死他的眼光了。
    同样赵曙也对王静辉这样异常的举动感到有些迷惑,他可是通过自己的儿子颍王赵顼和蜀国公主在没有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时候从正面了解到王静辉对步入仕途的真正想法的,但今天王静辉的举动又不能不让他怀疑是不是这个年轻的才子在往日都在做表面功夫呢?
    君臣二人用同样疑惑的目光相互对视了一下,韩琦开口对赵曙说道:“陛下,臣刚才接到陛下旨意要我进宫的时候,我正准备接见王静辉,他给臣呈送了一本奏章,不过不是与濮议有关系,而是建立防止瘟疫流行的预防控制体系的奏章。老臣看过后觉得他写的很有道理,并且这样的体系一旦建立起来,那百姓将会受益颇多。尽管知道此事是件好事,但臣现在正在忙于朝堂上濮议的争论,也没有办法大力推行此事,只能把他叫进来勉励一番后劝导他把此事先放下。还没有见到人,陛下的旨意便到了,我就先到这里来了。”
    英宗赵曙由于快速平息濮议争论的希望在即,今天晚上的心情格外痛快,便让韩琦叫人把他留在府第里王静辉的奏章拿过来。韩府距离皇宫很近,没过一会儿功夫,那篇王静辉费尽心机要朝廷实行的构建城市防疫体系的奏章便以这么一个怪异的渠道流到了英宗赵曙的手里,这是王静辉做梦也想不到的,不知道如果此时他看到这一幕是不是该高兴。
    英宗赵曙虽然对医学并不是很了解,但宰辅韩琦既然是校正医书局的发起人兼任先在的提举,手中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再加上王静辉在这本奏章中语言平实简练,就算是英宗看了,他也应该能够读出奏章中的大致意思。
    英宗赵曙听过韩琦讲解了这份奏章后,本来就对奏章所叙述的建立城市防疫体系的方法很满意,也是赶上王静辉给英宗赵曙解决了面前最大的难题,赵曙对这本奏章更是注重有加,所以他才会特意嘱咐韩琦要认真对待此事,这也是为什么深更半夜王静辉会接到韩琦签名请帖的原因。
    其实英宗赵曙之所以重视这本奏章,这与王静辉选择的对象是瘟疫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古人的理解当中,瘟疫与蝗灾对古代社会所造成的巨大的破坏力使得人们把它们当成上天对统治者施政失德的惩罚,这样大的一顶帽子,试问赵曙和韩琦哪能够不重视呢?
    英宗赵曙也希望韩琦明天接见王静辉的时候,想要弄清楚这个年轻的才子心中到底想要些什么,是什么东西能够促使他要这么费尽心机的把颍王引到他哪里商议濮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