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十面埋伏
“找不到就不找了,让士卒将那些受伤的士卒拖到山下休息吧,其余士卒继续前进。”陆翎吩咐道。
“好。”刚才那名魏军士卒赶紧点头,他也不想继续搜下去了,毕竟万一再冒出了几个宋军士卒,放上几发冷箭,他自己的这条小命恐怕就要交待在这里。
伤员下山,其余魏军士卒继续小心翼翼的前进,又经过了好一段平安道路,魏军士卒们渐渐放下刚才的紧张心思,却行走了到了一处陡坡路段,正辛苦爬坡之时,突然见到山上一大堆滚木从坡顶滚了下来,魏军来不及反应,就硬生生的撞上了这些滚木,立马横七竖八的滚了下去,摔了个鼻青脸肿。
魏军还没有从这轮滚木的袭击中反应过来,宋军就在陡坡顶上将弓弩对准了他们,直接一轮射击下去,魏军再次出现了较大的伤亡。
“该死!”陆翎大骂一声。
“举起旗帜,全军在旗帜下重新聚拢,给我冲上陡坡,杀了那帮天杀的宋人!”陆翎是真的愤怒了,因为宋军根本不跟他面对面的打,他只觉得力用在了棉花上,而且一直是他们在受伤亡,再好脾气的人也受不了这样的折磨。
重新集合的魏军一鼓作气,冲上了陡坡,可是这一路下来宋军竟然没有继续放箭了,也没有往下丢滚木。此时的陆翎怒火中烧,没有心思去想这些缘由,直接带着兵马冲了上去,想找到宋军杀个痛快,可是到了山坡上却傻了眼,上面根本没有任何宋军的踪影,仿佛宋军真是刚才所言,长了翅膀飞了出去。
陆翎气的往着一旁的树木重重的捶了一拳,然后对着身旁的士卒说道。
“伤亡如何?”
“回陆将军的话,我军死者一十三人,伤者三十五人。”
陆翎此时已经濒临崩溃了,他现在明白了,这帮宋军根本没想要跟他们面对面拉开阵仗去打,甚至不需要造成很大的斩杀,而是单纯的想要给魏军带来巨大的减员,让魏军没有办法让主力抵达防线即可。
只是现在他还有一个疑问,这帮宋军到底跑到哪里去了?除非亲眼看见,他肯定是不相信宋军是真的长了翅膀的,但是这次如上次一般,根本没有见到宋军的任何影子,他现在想要解答心中的疑问,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冲垮宋军的第一道防线。
因为在魏军攻击这座大山之前,就发现了宋军在靠近山顶修筑有两道防线,一座在半山腰,一处在山顶,所以按照这样的布置,宋军肯定在第一道防线布置大量兵力,不可能像之前这样仅仅是进行小规模的袭扰。
陆翎亲率的魏军又谨慎小心的行进了许久,但幸运的是,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任何宋军的抵抗,成功抵达了宋军的第一道防线之外,此时太阳已经接近落山,而抵达到这里的魏军只有六七千人。
“怎么回事,我记得你们上山之前好像都是满员啊?怎么会减员这么严重!”陆翎对着另一名魏军军将问道。
“回将军的话,咱们上山的时候时常遭遇宋军的偷袭,而且最可气的是这帮宋军神出鬼没的,咱们根本寻找不到宋军的踪影。”魏军军将回身说道。
“什么?”陆翎惊讶道。“你们也遭遇了宋军的袭击?”
“啊?陆将军你不会也……”
陆翎没有理会那名魏军军将,直接在大军中反复巡视,问各支部队的主官,可是他得到的回复基本上都是遭遇过宋军的袭击,并且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减员。不过仔细说来真正阵亡的魏军士卒数量不多,也就是刚刚到一千人的规模,可是受伤的魏军数量则达到了五千人之的规模。
“疯了,彻底疯了。宋军哪里来的那么多兵马,以至于可以处处出击?后面两道防线不需要守了么?”
陆翎只觉得两眼一黑,他不明白,为什么宋军能够抽出这么多兵马,这山上的宋军营地也就是万人左右的规模。
“陆将军,说不得宋军就是拿这两道防线做幌子呢,他们拿了那么多兵马埋伏说不得此时营寨里宋军守备空虚。”一名魏军将领过来劝谏道。
“有道理,传令下去,趁天还没有黑下来,全军集中兵马向宋军的营寨再冲一轮,看看宋军虚实。”
陆翎的命令发布下去,魏军迅速开始准备,几乎每名魏军军将都和陆翎一般,被宋军那样的反复袭击搞得愤怒不已,都想着拉开军阵和宋军狠狠的打一仗。
不多时,魏军的兵马就在陆翎的率领下,带着临时修筑的云梯朝着宋军的营寨冲去,可是到了宋军的营寨前面,魏军就彻底傻眼了。营寨上面密集的站满了宋军的弓弩手,完全没有守备空虚的模样。
宋军密集的箭雨直接压迫的魏军喘不过气来,逼得他们连连后退。而就在这时,宋军营寨里面突然战鼓齐鸣。两翼突然杀出大批宋军步兵,足足有四千之数,冲过来一力掩杀,魏军本就不善步战,此番又没有兵力优势,只能一直后退。
而随着夜色渐深,宋军也没有继续恋战,直接敲击锣鼓,全军直接退回营寨。
而此时的魏军经过此番重创之后,也没有了追击的心思,寻了一处地势高处赶紧扎下营地,并且分出兵力紧紧盯着宋军营寨,生怕宋军会突然出来劫营。
深夜,陆翎将之前的魏军军将全部召集到了大营之中,商议对策。
此时的魏军将领自然不用说,个个垂头丧气,同时也有些忿忿不平之态。
“陆将军,这宋军绝对不止一万人,否则不可能一边偷袭我军,还能在防线上布置那么多兵马。”
“说的对。”陆翎点头道。“白日里是我错误估计了宋军的兵力,执意分兵才有了今日之事。所以我已经派人向尉元将军汇报了这个情况,让他继续调集兵马过来增援咱们,明日一早,咱们聚集兵力,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