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八章 新的时代
显而易见当初那个盛大的九州王朝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人这个东西有时候是极端的美好又是极端的邪恶。如果这个太平盛世没有发生变化的话,那么现在整个九州也会是一片祥瑞,但今非昔比,以前那个太平盛世已经消散在历史的呼吸当中。
而现在狼烟四起,战火纷纭,很多人就此背井离乡去逃避战火。但是现在九州大陆上每个地方都充满了战火,即便将这些黎明苍生比做是蝼蚁的话他们也找不到一个可以逃避这场战火的角落。当他们在这个时候发现他们已经发现没有人能够拯救九州于水火的时候,他们也终于是被逼良为猖了。
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也是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故事,没有人能够在这个时候拯救他们,这让他们的心理发生了非常微妙的变化。与此同时,他们其中大多数的人,特别是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他们就在想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凭着自己的双手去打拼一个未来呢?想到这里他们也是更加拼了命一样的去投奔那些有点势力的人。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各地的势力规模越来越大了,没有谁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等到某个地方的山头强大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他们就要扩大地盘所以会招来很多的战争以及一些战乱。
所以这里面避免不了存在一些战乱竞争,优胜劣汰已经成了一个铁的法则。所以势力与势力之间差距越来越大,那些相对弱小的势力正在渐渐被那些人吞并,而那些势力强大的也越来越大。所以在这个时候整个九州形成了五足鼎力的局面——
南疆、北漠、西域、东岸以及中原,其中又是中原的实力最为强大,他的强大甚至已经超过了东南西北四大势力的总和,这就是再这样的情况下才让他们有了一个联盟——四海盟。这么一来。四海联盟和中原的对抗越来越剧烈,谁都想统一这片大陆,但是大势力之间的对抗和小势力的对抗不同,要么不打,一打就是天崩地裂般的战争。
所以他们也只能在暗地里战斗,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一时半会是不会打起来的,就只能暗地里较劲。所以如今暂时是出现了一个太平盛世的局面,虽然看起来是这样但是他们五大势力之间随时都有可能打起来,现在他们迫切需要一件新的事情来转移下注意力,不然的话他们的目的全都用在了与其他势力的勾心斗角当中的话对九州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所以在这个时候,那件本来由战争的恐惧慢慢快要淡出人们视野的海外部落的神秘事情再次跳跃在众生的嘴里耳畔。一时间,他们开始紧张起来,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假如运用的好的话这对九州上面的人来说肯定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一旦被人用在了不好的地方的话那么百姓就会再次遭殃。
就在此时,在中原一座叫做永秀的小城里诞生了一个男婴,随着他的出生而来的是一整天的黑夜。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江湖上又流传起了谣言,乐观派说这事情并无大碍,这只是老天在酝酿更加美好的白昼罢了,需要让这个被战乱折磨了这么久的九州大陆变得美好一点。
但是悲观派又说这是天降神罚,如果黑夜一直持续下去的话,那么百草树木就会灭亡,水和空气会变得非常混浊,甚至到时候还会有很多不知名的生物出现。显然,后者的说法充满了新奇和刺激,百姓们虽然迫切地想要实现前者,但是他们又想知道后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但当这奇怪的天气在不久之后就会恢复了正常,人们有渐渐地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当中,他们现在非常需要重建家园和修复心灵。没有人会知道在永秀城的一户贫穷的小县城里一户人家三,哦不四口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榻上有个刚刚出生的男婴,但是他们没有丝毫欣喜的表情。
倒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扶养之类的,而是这个男婴非常奇怪,奇怪就奇怪在这个男婴的眼睛竟然是全黑色的。本来刚刚出生的婴儿是睁不开眼睛的,但他却大得跟两盏大灯笼一样的让人看得都害怕,他不哭也不闹,但是非常乖巧地时不时地盯着这一家人。
每当他的眼睛扫过来的时候,他们就像是被子弹击中了一样,他们现在很害怕,害怕这个男婴并不是正常的人类,而是什么怪物或者是异族。所以这个孩子的母亲说道:“要不干脆扔掉他吧,怕是留着他会惹来灾祸!”
女人本来认为他会同意的,不料他却斩钉截铁地说道:“绝对不行!我就这么一个孩子,要是扔掉他我良心难安,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愿意将他扶养成人,反正……反正我已经尽了全力就好,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他的造化了。”
这时这个男人的母亲也是抱着反对的态度说道:“不行不行,我要立即处理掉他,黑眼睛的都是魔鬼,是阎王爷派来祸害众生的!我不能让他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
说着她甚至还要拿起一些占卜的东西出来要将这个孩子进行“天祭”。但是也是遭到了男人的全力反对,他抱着孩子说道:“如果你们执意要弄死他的话那就处死我好了,我是一定要把他留下来的!”
屋子里的两个女人都流出了非常悔恨的泪水,他们在想自己家命运怎么就这么多舛呢?刚刚逃避掉战乱,现在又突然出现这样的事情,这叫他们怎么受得了,但是男的又不听,执意要留下这个孽种,这个怪物。两个女人实在是没有办法,她们拗不过他,只好遂了他的愿。
在诺干年后,当一名中年人问起大限将至的老年人道:“你当初为什么要留我?”
老人颤颤巍巍地点上一根烟说:“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