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27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若知世子求贤之心恳切,四方贤士必然争相来投。”
    高澄却摆手道:
    “实是因澄年幼,多需贤士辅佐,还请季伦继续为我举贤。”
    崔暹于是又道:
    “河间鄚(河北任丘)人邢邵,以文采扬名北地,其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记,曾翻看《汉书》,仅五日,就能背诵全篇八十万字,此人才高却不自傲,可为世子府僚,主管机密文书。”
    高澄大为吃惊,五天背诵八十万字,如果不是作伪,这记忆力堪称过目不忘。
    用来管理机密文书确实是最佳人选,若有征询,无需翻找,随口就能回答。
    高澄执笔,在厢房的屏风上写下邢邵的名字。
    屏风上面写了许多名字,排在首位的便是崔暹,甚至陈元康、杨愔、崔季舒这些人都在他的后头。
    崔暹的目光终于被吸引到了屏风上,他神色有几分激动。
    高澄见状,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又很快敛去,催促崔暹再为他举荐贤才。
    崔暹收回目光,继续侃侃而谈道:
    “济阴冤句(山东菏泽)人温子昇,博学善文章,其文章深受伪梁萧衍的喜爱,曾言:‘曹植、陆机复生北地。’可为世子主笔文书。”
    高澄闻言深思,温子昇只用来写文章是否屈才,以后派遣使团前往南梁,或可将他安插其中。
    “我亦早闻温子昇之名,时年二十二岁,便在孝明帝选拔辞人担任御史的考核中,位列八千文士第一名。然而孝庄帝诛杀尔朱荣,其人为避祸,逃离洛阳,至今不知下落,季伦既为我举荐,可知他身在何处?”
    崔暹自信道:
    “暹与温子昇常有通信,当为世子将他招来洛阳,今日所荐三人,俱是一时俊彦,还请世子信而用之。”
    高澄再次握住崔暹的手,思考着历代举贤之人,最先想到的是荀彧,可最后被主君逼死,兆头不好,转而念及为刘邦举荐韩信的萧何。
    他朗声笑道:
    “我得季伦,如获萧何,日后还请季伦尽心辅佐,我必诚心相待。”
    崔暹一听这话,不由挺起了胸膛:高王父子都以萧何期我,莫非我真是高氏的萧何。
    两人又是一番闲谈,高澄才将崔暹送出渤海王府,命人为他引路。
    崔暹沿途脚步虚浮,整个人都觉得轻飘飘的,费了好大功夫才没有将得意之色展露。
    高澄送走了崔暹,交代家仆将屏风收好。
    他有五面屏风,上面都写有名字,只是为首之人分别是陈元康、杨愔、崔季舒、赵彦深、崔暹。
    今天要与崔暹相见,便早早命心腹换上了对应的屏风,当然,若是幕僚齐至,他自会把屏风撤去。
    吩咐完家仆,高澄转头就去了听望司。
    既然有了高欢的许可,那也该收网了。
    四月二十六日,清晨。
    永宁寺僧众上过早课,纷纷去用膳食,餐食丰盛,有素有肉还有酒,一个吃饱了的胖僧人抹着嘴上的肥油,与同伴调笑起了南方和尚糟糕的处境。
    南梁天子萧衍舍身佛寺的趣闻,自然让他们这些北方和尚也跟着面上有光,但正因为有这么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当天子,南方僧众可没他们舒适。
    原来萧衍前段时间研习了一本《大般涅经》,看到经文中有一句‘戒杀生’,他深受启发,于是在前段时间颁布诏令,禁止全国僧众食用荤腥。
    这下可苦了南方僧人,吃点肉食还要背着旁人,哪像他们这般洒脱。
    呵!南方天子还能管得着他们北方和尚不成。
    “宝慧,你若用过了早膳,便去城外田亩巡视,莫要在此喧哗。”
    永宁寺主持嫌胖和尚吵闹,出言制止道。
    那名叫做宝慧的胖和尚不敢耽搁,他素来负责巡视田亩,这可是一份肥差,在众僧羡慕的眼神下,宝慧和尚昂着脑袋走出了膳堂。
    天下间没有比永宁寺更好的地方了,这是宝慧和尚的心声。
    永宁寺由孝明帝之母胡太后于熙平元年(516年)所建,位于宫城前,阊阖门外,南一里御道西侧,四周权贵府邸环绕,平时参拜上香的可都是贵人。
    寺内有僧房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极尽奢华。
    但最值得称道的还是那一座高达九十丈的九层佛塔,佛塔之上又有十丈高的金刹,合计高达百丈,去地千尺,远在洛阳城外都能望见。
    九层佛塔金碧辉煌,每层各有四面,每面三户六窗,用朱漆涂抹,扉上又有五行金铃,共有金铃五千四百枚。
    金刹之上有宝瓶,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
    各角同样悬有金铎,金铎大小有如陶器,合计有一百三十铎。
    更别提寺中诸多金身玉像,也不知道修建时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永宁寺的建造者胡太后早已被尔朱荣溺死在黄河,但属于永宁寺僧人的荣光却依然璀璨生辉。
    尔朱荣曾在永宁寺屯驻大军,随陈庆之北上的元灏也曾在此聚兵,尔朱兆更是将元子攸囚禁于寺中。
    无论洛阳城头换插哪家旗帜,永宁寺的体面谁也夺不走。
    宝慧和尚坐着马车,出东城东阳门,行了三十余里,才下马车。
    双目所及,一望无际的平原田亩都是永宁寺的产业。
    但这些可不是全部,永宁寺建寺一十七年以来,不止太后、天子赐田,更有他们僧人辛苦经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