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养殖场
越过百里石长城之后,就进入丹水河谷。
曾经这里也是秦赵两军交战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赵国的鸡鸭鹅饲养基地。
如何批量孵化鸡鸭鹅其实困扰了赵国很长时间,总不可能在赵国找几千个母鸡来孵吧,而且不是所有的母鸡都会孵鸡蛋的,所以只能搞人工孵化小鸡。
但如何把孵化温度控制在38度左右,一直是个难点。
直到公输家有个弟子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出来简易水温计之后,这个问题才算解决。
什么38度不38度我不管,我只要知道把温度控制在水柱刚好达到这根线能孵化小鸡就行了。
温度有办法控制之后,其他的就好办了,火炕支好,蛋放进去,被褥子盖好。虽然一开始因为水温计失灵、火大小没有控制好直接把蛋给蒸熟了,或者温度不够,胚胎冻死了等等原因损失大量的鸡蛋,不过随着一步步改良,熟练了之后,如今已经能够稳定的孵化小鸡了。
贲走上前出示令牌,守卫虽然觉得赵括等人的身份有些不一般,不过还是让他们在外面等候片刻。
养殖场负责人李云见到令牌,脸色顿时一变,急忙赶了出来。
“拜见大王,拜见王后。”李云出来一看,果然是赵括,连忙抱拳行礼,他可是李牧亲大哥,自然是认识赵括的。
“本王巡游至此,过来看看。”赵括笑着说道。
李家兄弟三人,李云,李牧,李齐,其中李牧能力最强,李齐次之,李云虽然年长,但是和两个弟弟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再加上他自小在秦国长大,后来才跟随父亲来到赵国,赵国对他们并不是很信任,所以一直闲赋在家,直到赵括上任之后才启用,让他负责管理养殖场。
“大王请,王后请。”李云伸手说道。
“平时这里不让外人进来吗?”赵括四处打量一番,抱着破奴朝里面走去。
从外面看,养殖场非常大,一部分建在平地上,还有一部分建在山上和丹水之中,外面用网拦起来,防止鸡飞出去。
“以前是可以随便参观的,后来这些鸡染上了瘟病,死了不少,剩下的也全部杀了之后送到军营了。这里的医师说,外面的人容易把病毒啥的带进来,从那以后,就不让外人进来了。”李云说道。
那次瘟病让养殖业刚刚发展的赵国一朝回到解放前,除了鹅得以幸存之外,大部分鸡鸭全部遭了殃,否则现在的规模至少要扩大数倍。
赵括虽然一直说让所有人逢年过节的时候都能吃上肉,不过他清楚,这个目标完全不现实,能够吃饱饭还是因为曲辕犁和耕牛的普及,让大家能够耕种更多的土地。
以赵国的条件,即便是最便宜的鱼肉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国人。
同样,草原上虽然建了大牧场,但让大家都能吃上牛羊肉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一个不行,两个不行,那就多来几个,鱼要捕捞,大牧场要规划,养殖场也要建,三个加一起,以后总有机会让大家吃上肉吧。
整个赵国也才五百多万人,就算一人一斤,也才五百多万斤而已,赵括就不信了,赵国连这点肉都拿不出来。
“……”赵括看了一圈,有些沉默,养殖场四面透风,上面露天,离官道也不远,人来人往的,别人从外边走一圈都能把病毒传进去,这破网也挡不住啊。
不过不让外人进来也是对的,能够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意外,至于原因就没有必要细究了。
“这边是孵化室,专门用来孵化鸡鸭鹅的。这个养殖场主要是养鸡的,鸭子和鹅只是因为靠近丹水,顺便养殖了一些。孵化出来之后,送到旁边的室内养殖,等到半个月之后,就可以放到外面了。”李云说道。
很快,几人来到一大片空地上,空地上铺了一层茅草,一群巴掌大的鸡用脚扒拉茅草,翻找草下面的虫子。
“我们将田地翻耕之后,在上面洒一些稀饭,或者煮熟的谷子,然后再铺上一层新鲜的茅草覆盖在上面,草下面便会生出白色的小虫子,这种虫子成长的特别快,再加上田里面的蚯引、蛴螬等小虫子,基本上能够满足鸡的吃食。”
“我们只需要晚上喂一次粮食,使鸡长得更快即可。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块地。等到第二年,统一换一大块,之前那块地种庄稼,如此轮换。”李云指着前面的空地说道。
这年头没有什么室内养殖,也没有饲料,别说制不出来,就算能制出来成本也高的吓人。
别说饲料了,赵国连粮食都舍不得给鸡吃,只能养一些小虫子。
这个方法优点是节省粮食,养殖出来的鸡也更好吃,甚至连诞生内气的概率都比其他鸡要高出不少,毕竟吃肉和吃素还是有区别的。
缺点就是需要的养殖面积太大了,看看养殖场的范围就知道了,从山头一直蔓延到丹水河畔,全部都是用来养鸡的。
不过赵国地广人稀,土地大片大片的空置,而粮食一直都很短缺,所以这种办法才是最适合的。
“这个办法不错,推广了吗?”赵括问道。
“已经推广了,现在所有养殖场都是使用这种方式养鸡。”李云说道。
“鹅和鸭子呢?”赵括问道。
“鸭子一般是放在稻田中养殖,可以自由采食田间杂草、浮游物和害虫,鸭粪亦可以肥田,等到水稻上浆的时候再赶出来。”李云说道。
“鹅的话,因为食量远超鸭子,容易啃食稻苗。而且体形庞大,破坏力强,落入稻田,或者扇动翅膀的时候容易压倒秧苗,再加上鹅只吃草,不吃虫子,并不能为水稻除去害虫。所以在稻田中养殖,而是养在水草丰盛的湖泊或者河流中。不过等到水稻收割了之后,鸡鸭鹅都是可以赶进去的。”
“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难怪大王一直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刘平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