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乞丐
来到这个小镇,我见到过三个乞丐。
第一个是在繁华的服装街,一个孩子,有十二三岁吧,穿着一身运动服,背着书包,跪在地上,前面放一瓷盆,膝盖的下面铺了一块很大的白布,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旁边还放了几张照片,血淋淋的画面。让人不忍细看。
我没有仔细去念布上的内容,更不愿去细细的研究那几张照片,只是很认真的看着那个孩子的眼睛,这是我看人的习惯---总觉得从一个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得出真伪。我边看边找一些话来问他,他的声音有点儿可怜,不过并不胆怯,因为这可能不是第一天或者是第一次了吧?
他也不时的看看我,黑黑的眼睛没有童真,反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空洞和茫然。我们就这样边交谈边对视着,在短暂的对视中彼此审视着对方的真诚。路人停下来的很少,可能大家都习惯了吧。
我走时还是把身上仅剩的十几元钱给了他,在我把它们放到盆里时他很注意的看了那些纸币,然后朝我深深的低下头去。我赶紧走开,因为他是跪着的,一个孩子这样的礼节,我受不起。更何况我的帮助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另一个是位老人,在冬日的寒风中蜷缩在路边,他可真老了,脸上的皱纹让我想起了盛开的野菊花,我这样来形容可能有些残忍,可真的很像。他咧开没牙的嘴向路过他身边的人笑着,伸着一只黑瘦的手,举着小盆,盆里只有几元钱。
我很怕看到老人在街上乞讨,他的笑容让我觉得心酸,这样的笑容该是在摸着孙儿孙女的头,给他们讲故事时才有的,可偏偏却是为乞讨!笑容的背后不知有着怎样的经历和痛苦。可惜我翻遍了所有的口袋也只找到了几元钱,给了他之后赶紧走掉了。对一个在寒风中乞讨的老人,我能做的却只有这么一点。尽管我很想帮他。而此后,我竟也再没见过他。
第三个是个成年人,慵懒地躺在路边树阴下,享受着秋日里温暖的阳光。头发乱如茅草,像刚被风愤怒地撕扯过,脸上却没有太多苦难剥蚀的痕迹,可能是在睡梦中皮肤舒展的缘故吧。我走过时看了看他,也看了看路上匆忙走过的人,大家都在各忙各的事,却有这样一个人,一个有力气为自己挣一碗饭吃的人安闲地睡在路边,醒来后等人施舍。我也一样没有停留,径直走我的路。
常听说过许多乞丐骗人的事情,他们白天满身凄凉,满脸悲伤的出来行乞,晚上就改头换面衣着光鲜地出入各种娱乐场所,生活得都好于那些辛苦奔波的工薪族。的确,社会上总有一些好吃懒做的人利用别人的善良来骗吃骗喝,不劳而获,乞讨的背后往往是我们不愿看到甚至是想不到的欺骗黑幕。记得有一个作家曾说过“面对乞丐,我们可以坦然地走过”忘了她坦然走过的原因,我觉得这话不乏一定的道理,只不过我做不到坦然,特别是从孩子和老人的身边走过。因为他们是弱小和苍老的,需要别人更多的同情和关怀。也许行骗的人恰恰利用他们这点来打动人们的良知,可如果就因此对他们报以白眼和苛责,是不是也说明了这个社会的冷血?
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也许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骗子的蒙蔽,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装腔作势,可如果一份真诚的帮助能让他重获自爱,重塑自尊,那我们所给予他的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温饱,而是帮他树立了一个未来;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经历了人生太多的痛苦和挣扎,老了,挣不动了,又少人疼惜,便想求得一份白食,那又有何不可?我们的社会没穷到养不起老人吧?那就该出手帮帮他,谁又能说,在这帮助中,他体会不到来自儿女之外的人间温暖呢?
最可恨的乞丐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有健全的四肢,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又处在创业的年龄,却甘于让自尊贬值,流落街头乞讨,这样的人,我们尽可以坦然的走过,除非他想从思想上活得像个人样!孔子曾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古人尚重气节人格,而如今,却有那么一些人自甘堕落。不说面上无光,想自己有一点良知和自尊,也不会接受得坦然吧?谁知道呢?没准在背后,他边歆享着你给他带来的物质享受,还边嘲弄你的善良呢。这样的人,不帮也罢。
面对乞丐,因人而异,凭心而论,如果几份爱心能够挽救一个灵魂,那将是人生最大的福祉。但是,我更希望,这世间不要有乞丐,不论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