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重兵云集
袁野是在一日傍晚时收到消息的,当时6战队刚刚打下库纳巴拉布兰,协助6战队作战的翁羽的骑兵部队刚刚补充满了燃料,准备返回部队。得知古迅雷已经歼灭了第一股美军,正在追击另外一股美军的时候,袁野与翁羽都有点不敢相信,不到十万人,打垮了近三十万美军,这可能吗
半个小时后,舰队送来的消息证明了这一点。这下,袁野与翁羽都没有迟疑了。翁羽立即就带着他的骑兵营与两个摩步营出,去追赶自己的第二骑兵师。而袁野也立即组织了两个6战师在当天晚场出。接着,在另外两个6战师到达之后,也于第二天一早就上路了。可让袁野没有想到的是,他的6战师的行军度甚至比不上古迅雷追击敌人的度
一直到七月四日,袁野派出的6战师才追上了古迅雷他们,而此时,古迅雷的部队已经攻占了莫里,并且将战线推进到了莫里北面大概5o公里处,围歼了最后一股成建制的美军,6战队赶到的时候,战斗才刚刚结束
四天的战斗中,古迅雷的部队向北推进了3oo多公里,而且歼灭了至少1o万美军,所有成建制的美军都被消灭,只有那些单独撤出战斗,从其他方向上逃跑的美军才避开了古迅雷的追击部队。而在这四天的战斗中,古迅雷只在他的装甲指挥车上休息了不到八个小时,而大部分的官兵甚至连没有睡上四个小时。可以说,这是极为疯狂的四天,决定澳洲大6战场胜负的四天。
在6战队接管了防线后,很多官兵直接就在阵地上睡着了,有的则是被6战队员抬下来的。他们并没有受伤,而是累得走不动了。这就好像是一场持续了四天的长跑一样,到最后。双方拼的已经不再是火力了,而是纯粹的度,就看谁跑得更快。美军也被彻底的拖垮了。很多美军官兵干脆就在路边等做着俘虏。而且,只要被追上,绝大部分美军都会直接投降,根本就不做抵抗。这同样也是意志力的比拼,对双方的战士来说,这就好像是一场比赛一样。最后,帝国6军的官兵获得了胜利。
这确实是一次重大的胜利,在登6之后的半个月之内。古迅雷指挥的6军参战部队一共与美军打了三次大规模战役,第一次在阿米代尔南面歼灭了三个美军正规师,第二次在纳拉布赖歼灭了八个美军正规师,第三次歼灭了这十二个美军正规师。三次战役下来。被歼灭的美军过了25万,即使是逃跑的美军也被打散了建制,要想恢复战斗力是很困难的。而当时,美军部署在澳洲大6的地面部队也不过就5o万人而已。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有一半的美军被干掉了
相对而言,古迅雷付出的代价并不大。在这半个月的战斗中,他没有一支部队被成建制地消灭,甚至没有一个营被美军成建制的消灭掉。阵亡官兵3万余人,伤5万余人,其中3万多官兵在一个月内都6续返回了部队。比起所获得的战果来讲,这点损失并不大,如果考虑到当时古迅雷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新兵的话,这更算不了什么了。最重要的是。此时,还在战场上战斗的。以及那些能够返回部队继续作战的伤员都不再是新兵,而是拥有了作战经验的老兵
当然,这半个月的战斗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6战队不适合大规模地面战争,特别是在远离舰队炮火支援的内6地区,6战队从编制到战术,都无法满足地面作战的要求。当时,在澳洲战场上作战的都是6战队的精锐部队,而古迅雷指挥的只是6军的预备役部队。而双方的实际战果的差距是很明显的,这也更加坚定了高层指挥官的决心,即尽量提高6军在澳洲战场上的任务比例,并且逐步缩小6战队的投入,让6军承担起地面战斗的主要任务。当然,这也让古迅雷感到极为骄傲,至少以前那些看不起他,看不起他这支6军预备役部队的6战队官兵都闭上了嘴。
值得古迅雷高兴的事情还有很多,通过这半个月的战斗,之前很多让古迅雷头痛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先是军官队伍的问题,大批的优秀官兵在战斗中涌现了出来,而古迅雷在七月五日回6军司令部的人事调动申请表中,就有8oo多名新晋升的军官,以及3oo多名获得提拔的军官。部队的素质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半个月的战斗,也许比半年的训练都更有效果,战场就是最好的训练场,即使是再新的兵,只要在战场上锻炼半个月,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战役,而且还能活下来,那都称得上是老兵最后就是补给与装备的问题,打了漂亮仗,古迅雷也可以理直气壮的去要补给,要装备了。而且,现在不管是6军,还是海军,都需要漂亮的胜利,他的三次战役确实打得很漂亮,不管是严定宇,还是聂人凤,都有足够的理由给他所需要的物资与装备。聂人凤甚至还给古迅雷颁了一枚海军的勋章,而古迅雷也是帝国历史上,第三个获得海军勋章的6军将领,这不能不算是一大荣誉吧。严定宇更是直接表态,只要澳洲战争打赢了,他就会亲自给古迅雷授予上将军衔,恐怕到时候,古迅雷将成为帝国6军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将
当然,古迅雷这次追击战的意义主要是体现在了当时的战局上,美军已经失去了增援悉尼的机会与能力。而驻扎在悉尼的美澳联军不过25万,其中大部分都是澳洲军团。七月三日,也就是在古迅雷的追击行动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第三批登6部队就到达了麦夸里港,这次送来的是六个6军步兵师,四个6战队师,以及大量的作战物资。
七月六日,颜国忠调整了作战部署,让古迅雷放弃了莫里。退回纳拉布赖,并且在这里留下至少一个师的兵力。6战队则继续控制库纳巴拉布兰。除了镇守各个交通要点的部队之外,6军与6战队的部队全部向悉尼集中。为进攻悉尼做准备。第四批地面部队将在七月十一日到达,进攻悉尼地作战行动最迟在七月十五日展开。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多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打下悉尼,也许还用不了一个月,因为攻打悉尼的时候,第三特混舰队的那些重炮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援。另外,第一特混舰队,第二特混舰队。第四特混舰队,以及战区舰队都将云集悉尼外海,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更重要的是,到时候。海航肯定能够在塔姆沃斯以及斯昆两地部署大量的岸基航空兵。有这么多火力支援部队,而且还有强大的兵力优势,攻打悉尼的行动肯定不会太困难。
当然,调整部队的部署是需要时间的。另外,古迅雷还得考虑安排哪些部队去镇守外围地交通要道,哪些部队去参加攻打悉尼的作战行动。而影响到古迅雷部署的主要因素不是各部队在之前的战斗表现,而是这些部队的官兵素质问题。
前两批投入战斗的第九步兵师没有参加作战行动,第八步兵师来得太晚之外,其他的9个师都积累了实战经验,而且大批官兵获得了晋升。按理说,古迅雷肯定应该将这9个师派到前线去攻打悉尼。可实际上,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将第三批到达的六个步兵师,兵力相对完整地第八步兵师,第九步兵师,以及两个骑兵师部署到了前线去,而其他的部队都留了下来。导致古迅雷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很简单。
打下悉尼只是澳洲大6战争的开始的信号,是登6阶段战役结束的信号,而在随后的战斗中,肯定需要更多的部队,也需要更优秀的部队。虽然严定宇已经保证了,将在八月份的时候,为古迅雷提供几支主力军团,但是站在古迅雷的角度来讲,他之前建立起来的嫡系部队已经被分散编入了别的前线司令官的部队中去,而现在他手里的这些部队就是他的嫡系部队。他要想保证自己在6军中的地位,那就得让这些部队获得足够多的经验,而且获得6军司令部的承认。显然,古迅雷不怎么希望用严定宇提供的那些主力军团,他需要的是自己的军团
因此,古迅雷很重视各部队的平衡。比如,损失最惨重的第一步兵师,第二步兵师,以及第三步兵师就被他全部安排在了后方,等待第四批部队到达的时候获得兵力补充。第四步兵师被安排在了纳拉布赖,第五步兵师被安排在了塔姆沃斯,第六步兵师被派往了阿米代尔,而第七步兵师则负责在这三个师的物资补给工作。除了两个骑兵师之外,其他用来进攻悉尼的部队全都是没有作战经验,或者是没有获得多少作战经验的步兵部队。
在两个骑兵师的问题上,古迅雷也动了一番脑筋。在七月六日的时候,他就向6军司令部申请,把这两个骑兵师编为第一骑兵军。这个申请没有立即被批准下来,主要是很多相关的问题没有解决。而古迅雷的这个申请的直接目的就是,他需要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而两个骑兵师显然不够。另外,严定宇已经答应给他提供更多的装甲战车,因此古迅雷有足够的资本来组织一支骑兵军了。
按照帝国6军的编制,军这个战斗单位并不是正式的,而是临时性的。一般的编制情况是,由数个师组成临时的军级单位,而由数个,甚至十数个军级单位组成集团军,更大的编制就是集团军群,以及方面军。因此,集团军才是正式的编制单位,可集团军不再是单一兵种的编制单位,而是多兵种的合作作战单位。因此,如同骑兵,步兵,炮兵之类的单一兵种编制的最大单位就是师。而骑兵军显然不是一个规范的称呼。
而按照最低要求,一个骑兵军也至少得有一个骑兵师,一个摩步师。一般的情况下,一个骑兵军里,至少有两个骑兵师,两个摩步师,一个独立炮兵师,以及数个其他独立的团营级单位。而古迅雷申请获得骑兵军编制的目的也很明显,他已经有了两个骑兵师,却没有摩步师,如果6军司令部批准了他的申请的话,他就可以组建新的摩步师,甚至是炮兵师了。而这个新的作战单位,就将成为古迅雷的嫡系部队。
显然,古迅雷并不笨。他被调到太平洋战场上来,多少都有点配边关的味道在里面,最初的时候,古迅雷是相当不满的。与海军里的情况一样,6军的年轻将领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而且古迅雷在6军的地位比不上谈仁皓在海军的地位,怎么说,他是师出施鼐兴,而不是严定宇。因此,古迅雷当初就意识到,他好不容易在6军建立起来的地位将受到严重打击。因此,从一开始,古迅雷就在着手培养自己新的嫡系部队。
军人之间也有斗争,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古迅雷可不想成为斗争的失败者与牺牲品,而他的安排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当然,从战争本身的角度来看,古迅雷的兵力调动也无可厚非,要想获得澳洲大6战争的胜利,那么古迅雷就得拥有足够多的精锐部队。
相关的部队调动工作一直持续到了七月中旬,部队的调动还相对容易,而最主要的是作战物资的运送。在夺取悉尼港之前,一直都存在在物资运送困难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攻打悉尼的重要性,只要夺取了这座深水良港,那么后勤保障的问题就不会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