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585章 守土之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傍晚,两百余骑兵赶到了西泾河南岸一个荒废的村落。
    为首的将领翻身下马,骂骂咧咧。
    “啖狗肠,若叫老子拿到高晖,将他用马蹄踏成烂泥。”
    这正是郭子仪的第三子郭晞。
    不久前因高晖泄露军情,唐军败于吐蕃,秦陇防线出现了混乱,使得达扎鲁恭率了一支兵马杀入关中。
    因此事,军中对郭子仪颇多非议,郭晞接受不了那些言语,认为高晖又不是郭氏的旧将,且在郭子仪镇守秦陇之前就已经是泾州将领,甚至早就暗通吐蕃,如何能怪罪在郭子仪头上。
    可军中不管这些理由,胜就是胜,败就是败,唯一洗刷耻辱的办法就是击败蕃军。
    现今郭子仪还在重整败兵,又担心达扎鲁恭长驱直入,一边分派小股兵马寻找其主力进攻的路线,尽最大的努力试图拦截吐蕃军。
    郭晞是得知高晖曾经探查过平凉、邠州一带的兵力布防,因此顺着这边一路追来。
    他也是急了,这才舍下了步卒与辎重,只率精锐骑兵赶路。
    一路上骂到口干,他在村落中一间破败的屋舍里坐下,拿起水囊才来得及喝一口,探马就兴冲冲地赶了回来。
    “将军,探到有大股兵马行进的痕迹,在那边。”
    “随我去看看!”
    郭晞放下水囊,大步就往西泾河赶了过去,站在岸边拿千里镜往对岸望去,果真看到了大量的脚印、粪便。
    他放下千里镜,有心想过河看一看,一时却也不得法,遂向探马问道:“摸了吗?热的吗?”
    “摸了,凉的。”
    “多硬?多干?”
    “捏碎了里面有点稀,应该已经两天了。”
    “追。”
    郭晞当即下了令。
    他军中马匹已经跑了一天,夜里也不能奔跑,只能慢慢行进。倘若达扎鲁恭急赶向长安,显然是不能拦住。
    于是,他又连忙派了两批哨马,分别把消息递给郭子仪与长安。
    其实达扎鲁恭是否从这条路线走并不确定,各个方向都有类似这样的消息送到中军,常常能让统帅混淆,郭晞能做的就是如实禀告,考验郭子仪的判断力。
    队伍连夜行进。
    郭晞治军虽然不严,常有放纵士卒抢掠之举,但在士卒中的威望确实不错,关键时候能带得了队。
    随着行进,他们已离吐蕃军渐渐近了,但他们体力却渐渐告竭,携带的口粮也吃完了,离后方的步卒辎重越来越远,即使追上了吐蕃军,也根本无力一战。
    到了次日,前方果真遇到了一支兵马,郭晞反而不敢靠近,而且还担心对方发现自己,着实是叶公好龙的心态。
    “偃旗,息鼓,先等探马到高处看看那是哪路人马。”
    “将军,对方的骑兵已经过来了。”
    “娘的。”郭晞吩咐道:“到山坡上去,占据高处。”
    过了会儿,对方的骑兵过来,却是白孝德正在前面,邀郭晞合兵一处。
    “说是合兵,无非是让我听他的。”
    若是平时,郭晞一定不理会白孝德。眼下他求胜心切,遂还是过去了。
    两人相见,白孝德果然是要求郭晞听他调派。郭晞也不吭声,只让白孝德供应粮草。
    当晚,嚼着肉干,郭晞道:“我就想不通,达扎鲁恭这般杀向长安,就不怕我阿爷断了他的后路?”
    “你真想不通?”白孝德问道,眼神似有深意。
    “不然呢?”郭晞道,“你这话是甚意思,我想通了我还能不告诉你?”
    “昨日,我收到了一封圣旨,或许可以为你释疑。”
    “什么圣旨?”
    白孝德漫不经心地扫视了帐篷一眼,帐内帐外,已经全都是他的人了。至于郭晞的那点手下,吃了干粮之后,已经累得纷纷歇下。
    他这才把一封圣旨拿了出来。
    郭晞接过,展开一看,惊讶地瞪大了眼,之后良久无言。
    圣旨上的内容并不简单,先是说皇帝已经驾崩,可现今国事动荡、储君在外,太上皇担心有不轨之臣颠覆社稷,暂时秘不发丧,召辛京杲、李国臣、白元光等一批将领回京述职。其余西北诸将安守城池,不得擅离。
    至于吐蕃军,旨上说达扎鲁恭已经上表臣服,请求往长安朝拜,各军官军不得阻拦。接着,太上皇还封赏了郭子仪、仆固怀恩等将领……
    “如何?”
    眼见郭晞捧着圣旨发呆,白孝德问道:“这旨意,你怎么看?”
    “我不明白。”郭晞道:“达扎鲁恭往长安是去朝贡吗?怎么可能?”
    “如何不可能?”白孝德道:“他攻得下长安吗?或者说即使他攻下了长安,守得住吗?没有彻底击败郭元帅,抢掳了金帛子女,带得回吐蕃吗?”
    郭晞这才意识到,吐蕃人这次不可能是以统治为目的占据长安,只为劫掠,不值得冒这么大的风险。
    “难道他们真是要朝贡不成?朝贡谁?”
    “太上皇。”
    这么一说,郭晞就顿时想通了。
    达扎鲁恭确实曾有和谈之意,却没与当时的监国太子谈拢,现在突然朝贡太上皇,倒不如说是太上皇向他借兵铲除监国太子。
    再看太上皇召回京的那些将领,都是这两年声名不显、功劳不著之人,代表着他们不受太子的重用,很可能是太上皇的人。
    至于封赏郭子仪、仆固怀恩,则是为了安抚拉拢他们。
    看这封圣旨,还不能只看太上皇说了什么,得看没说什么……郭晞目光扫视,并没有在上面看到对王难得的封赏。
    脑子里想了一遍,他还是有不解之处,遂问道:“白将军,我是个直率人,你想说什么,直说呗。”
    “好。”
    白孝德沉吟着,缓缓道:“陛下既殡天,此战已不再是我们与吐蕃的守土之战,而是皇权之急,夺权之战。若我说今日你奉旨与否,不关乎于大义,只看你觉得往哪边下注能赢,你如何选?”
    “我如何选?这有甚好选的……”
    郭晞话到一半,突然犹豫了。
    现在的情况是,太上皇含蓄地表示了向吐蕃借兵以图复辟的想法,且很可能已经掌控了长安局面,同时吐蕃军已经逼近;太子虽然也有掌控局面的机会,前提是王难得必须抢先到达长安,结果倒好,不仅王难得被达扎鲁恭抢了先,太子想去与王难得会合,反而连长安也失了。
    怎么选?郭晞是愿意继续追击达扎鲁恭,可其实追到了也打不过。
    这个选择,成功的概率极低,担当的风险却极大。万一不成了,不仅要被降重罪,还要连累到郭子仪。
    郭晞终于发现,自己是没有决定权的,怎么选得看郭子仪的态度。
    他不由心道:“阿爷败给达扎鲁恭,是故意的吗?”
    这念头一起,他的意志瞬间就土崩瓦解了。
    追了一路,他原本就很累了,全凭着守土为国的大义、为阿爷洗刷战败之辱的孝心支撑下来。
    可现在他与军中其他人一样,怀疑起了郭子仪,怀疑郭子仪早就知道太上皇的计划。
    是啊,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被高晖瞒过?怎么能输给达扎鲁恭呢?
    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能建立大功。有何不可为?
    郭晞额头上渐渐有了一层薄汗。
    他没有回答白孝德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白将军打算怎么选?”
    白孝德轻轻敲着那封旨意,道:“它只要能让我们犹豫,它的作用就达到了……”
    郭晞不说话了。
    他感到这种击败人心的手段,有时比战场上的刀枪剑戟还要可怕。
    白孝德见他不说话,举起酒壶,将里面的酒饮尽,又召人要酒。
    恰在此时,帐外突然有人大声禀道:“将军,圣旨到!”
    郭晞一愣,诧异不已。
    “圣旨?谁的圣旨?”
    ~~
    醴泉。
    不算大的城池上方旗帜招展,城门紧闭,并无百姓通行,仅凭了几分肃杀之意。
    数骑快马自西而来,在城下核验了身份。
    “我要见殿下。”
    李泌只说了一句,自然有士卒上前替他亮出牌符,展示宰相的身份。
    守门士卒很快放行,却对李泌提醒了一句话。
    “现今已经是陛下了。”
    “什么?”
    李泌一时没听清,反问了一句。
    那守门卒却不再回答,恭请他进入城中。
    一边走,李泌一边环顾着城中的仪驾,那张神色淡泊的脸上表情渐渐凝重起来,一双眉毛也微微蹙起。
    终于,他见到了薛白。
    隔了半个多月未见,薛白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穿着一身的戎装,正站在沙盘前思考着战略。
    “长兄源来了。”
    薛白头也没回,招了招手,一副见老友的轻松姿态。
    “大概确认达扎鲁恭的位置了,你可以来看看。”
    李泌没有上前,只是道:“分别之际,殿下说回长安一趟、办件小事。但不知办了何事?”
    “登了个基。”
    薛白轻松随意的语气让李泌有些失神。
    他并不愿意让这一桩神圣严肃之事被薛白轻描淡写地略过……似乎这样会显得皇位不值一提,然后衬得薛白理所当然就配得上皇位。
    “为何不说是篡了个位?”李泌道。
    “好啊。”薛白道:“我回长安篡了个位。你待如何?”
    李泌道:“辞去官位,归隐山林。”
    “你没有这个资格,你好像忘了,你这次不是门荫入仕,也不是科举及第,是战败被俘,我饶你不死,任你官职。”
    李泌懒得做这种无聊的口舌之争,道:“你早有图谋,故而我请求随军出征时你会答应,就是为了支开我?”
    “不错,支开你,然后我杀了李亨、李俶。”
    薛白随口说着,目光依旧看着沙盘,就好像在说今晚要吃什么菜一般简单。
    但这件事对李泌却有着不小的冲击,他站在那良久无言,消化着心中的悲哀与愤怒。
    从很多年以前起,他就是李隆基留给东宫的储相,他是李亨父子的老师,亦是挚友。
    若不是大乱迭起,国家社稷时时有覆灭之忧,他有时不得不配合更有实力的薛白来稳定大唐,若不是考虑到这种大义,他的立场该是帮助李亨父子除掉薛白。
    “你大可不杀他们。”良久,李泌才说道。
    “可以,但碍事。”薛白道,“就比如,让他们活着,你难免会有困扰。现在好了,你虽然悲伤,但总算可以全心全意为国谋算。”
    “杀了他们,对你不利。”李泌再次开口,已经恢复了平静,道:“你能有今时今日之地位,因你是李氏子孙,可你现在是自坏根基、自毁长城……”
    “达扎鲁恭已经过了平凉城。”
    薛白直接开启了正题,指点着沙盘,说着他的计划。
    “我打算亲自迎击他,明日起营,三五日内便可在邠州境内与之正面对决。”
    李泌了解薛白的习惯,每次都会准备一些兵棋演示。
    可此时沙盘上,代表薛白的兵马很少,准确地说,能及时赶到战场的部分很少。
    而达扎鲁恭的兵力却很充沛。
    以现在的条件推演这场决战,薛白必输无疑。
    当然,条件可以改变,肯定有办法调动更多兵马,这就是薛白想与李泌相议的部分了。
    他根本就是故意的,把困难摆出来,搞得好像情形十分危急,让李泌担心,调动李泌的积极性。
    以往李泌不愿意出谋划策时,每一次他都是这样把社稷危机摆在李泌面前,于是这个不世出的奇才就被他轻而易举地驱使。
    百试不爽。
    然而,这次李泌站在那却始终沉默着。
    薛白只好接着说。
    “达扎鲁恭既知此来不可能占据长安,若来抢劫,冒这么大的风险亦不值当,他必为助太上皇复辟而来,而我以迅雷之势结束宫变,登基称帝,他大失所望,士气必崩。”
    “我已下诏,命诸州兵马至邠州,协助我包围达扎鲁恭,倘若各军得到命令就立即进军,那兵力就不需担心,但你也知道,难就难在让这些军头老实奉诏。”
    说到后来,薛白苦笑了一下。
    他对待李泌的态度十分自然,该笑就笑,该抱怨就抱怨,丝毫没有芥蒂。
    可再一回头,正见李泌行了一礼,转身往外走去。
    这道士此番却是心硬,真就是一言不发、一计不献。
    薛白没有出言挽留,因为暂时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他只好无奈地感慨了一句。
    “把他逼成徐庶了。”
    这件事的麻烦之处在于,李泌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军中的一部分将领。
    必然有很多人是忠于李氏,李隆基、李琮在时,他们愿意听薛白的调遣,那是因为薛白是李氏承认的继位者。
    现在,这个继位者反过来把李氏铲除了,哪怕已登基称帝,反而不那么正统。
    眼下说什么都只是猜测,那些兵将奉不奉诏,暂时还拿不准。
    ~~
    吐蕃大营。
    达扎鲁恭举着千里镜,望向远处。
    шшш.tt kan.¢○
    他还看不到薛白的旗帜,却有预感,要不了两天就会与薛白遭遇了。
    “阿兄。”
    有人走到了他身后,是他的弟弟克依达玛鲁吉赞,因名字太长,人们常常叫其汉名马重木。
    “唐主都死了,我们现在还杀到长安打硬仗,会不会太不明智了?”
    “你以为,我真的是被李齐物描绘的富饶吸引,一心一意要抢掳长安吗?”达扎鲁恭叹息一声道:“用汉人的话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
    “阿兄,你忧什么?”
    “新登基的唐主李倩,是一个太可怕的人了。”达扎鲁恭把手里的千里镜交给了兄弟,道:“我要趁着他立足未稳,务必除掉他。”
    马重木道:“可我觉得不对。”
    “何处不对?”
    “这个唐主李倩,时间算得太准了。”
    达扎鲁恭眉头一皱,若有所思,道:“怎么说?”
    “据阿兄得到的消息,他离开长安,杀回长安,登基称帝,然后御驾亲征,直接就向我们过来。我就在想,他离开长安时,怎么就知道他们的皇帝正好会死?”
    达扎鲁恭道:“他能算到人心,知道他们会杀了李琮。”
    “人心能算到,我们的行军速度和路线也能算到吗?他怎么知道还来得及回长安一趟?登基之后,为什么正好一天都没耽误,赶在我们到邠州之前迎上来。”
    “你是说,我们军中有细作?”
    “阿兄能在唐军中安插细作,他为何就不能在我们军中安插细作?”
    “哪有机会?”
    达扎鲁恭才发问,接着自己就已经反应过来了。
    最有可能成为薛白细作的,就是当时派遣到长安和谈的使者。
    毕竟,当时的正使巴赛囊就支持赤松德赞亲政。
    马重木见达扎鲁恭眼神闪动,知他已经意识到不妙了,遂道:“阿兄,退吧。我们没必要与唐军硬碰硬。”
    达扎鲁恭有些犹豫。
    他也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薛白算计了。
    可眼下局面对于他而言,并不是完全不利。他知道李隆基已经发出了旨意,称他是前来朝贡,命令各地兵马按兵不动。
    错过了这次,下次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我们能赢。”
    思来想去,达扎鲁恭道:“李倩的兵力太少了。他唯一的胜算就是调集诸路兵马来包围我们。但他刚刚称帝,下达的命令还是与太上皇截然相反的,只要唐军犹豫,我们就能赢。”
    确实,唐军只要犹豫,他就能赢,能赢得盆满钵满,而且唐军大概率是会犹豫。
    ……
    双方都下了决心,于是两日后的清晨,一杆旗帜就现在了达扎鲁恭的千里镜里。
    那是代表着大唐皇帝的龙旗。
    旗帜很有气势,但薛白的兵力似乎配不上它的气势。
    隔着泾河,探马不敢确定唐军具体有多少兵马,但远远望阵,认为应该不超过五千人。
    这太像一个陷阱了。
    堂堂一国皇帝,只带了这么一点兵马就迎战敌国大军,还故意大摆阵仗,招摇过市。
    达扎鲁恭再凶悍,也不敢立即就率军渡河强攻。于是一边大造浮桥,一边派小股骑兵绕道去偷袭薛白的大营。
    那一小股骑兵遂折道向北,绕了个大圈,才悄然泅水过河,向唐军营地奔袭。
    然而,他们才行到一个山谷,前方就遇到了伏兵。
    “轰!”
    火器轰然作响,甫一交锋,吐蕃军已是伤亡惨重,且根本无法估量唐军到底有多少人。
    他们遂连忙后撤。
    才到泾河岸边,西边竟又有一支兵马杀来,打的正是白孝德、郭晞的旗号。
    这支唐军听得动静就急忙赶过来支援,气势正盛,一见吐蕃军立即杀上。
    兵力少,又中了伏,这支吐蕃军迅速溃败,四散而逃。
    逃兵回到大营,当即向达扎鲁恭禀报。
    “将军,唐军果然有伏兵,其兵马众多,故意以少量兵力诱敌……”
    ~~
    薛白仓促之间其实没带多少兵马来,他只是相信,随着他的诏令,必然会有各地兵马陆续赶来支援。
    赶来支援,或是各自奔逃,这是两个极端的结果。
    而御驾亲征的意义就是逼迫那些原来要奔逃的人赶到支援。
    当然,率先赶到的必然是忠勇的那批,然后逐渐带动。
    “臣白孝德、郭晞,救驾来迟,请陛下赐罪!”
    “免礼,两位爱卿率先勤王之功,朕会记得。”
    郭晞抬起头,看向面前年轻的皇帝,恍然还有些不敢相信。
    事实上,他虽然看到白孝德收到了圣旨,但并不能短时间内就确定。
    比如,万一薛白是骗人的呢?实则他有可能已经被拒于长安之外,成了反贼。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按兵不动,再观察几日。
    若是如此,战机有可能就在他们犹豫的时间内转瞬而逝。
    达扎鲁恭抢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但白孝德显然是早有计较,故意试探郭晞的。
    当时他就已决定奉薛白的旨意,率军赶赴邠州支援,并且问了郭晞一句——
    “我们一路追来,尚不敢确定达扎鲁薛进军的路线。陛下居于长安,是如何知晓当在邠州决战的?”
    郭晞答不出,但能确定薛白胜算很大。
    这样一个人足够给他信心,很可能是真的已经登基称帝了。
    那么,皇位之争既已落幕,与吐蕃这一战就是守土之战了,事关大义,他义不容辞。
    此时见到薛白,郭晞不由问道:“陛下是如何知晓达扎鲁恭在此的。”
    “自然是有人告诉朕。”
    “陛下在吐蕃军中有细作?”
    “不错。”薛白道:“且安排这细作之人,与郭将军你还颇相熟。”
    郭晞一愣,不知所以然。
    他在吐蕃军中根本就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此时甚至以为薛白是说他通敌。
    白孝德反而很快明白过来,道:“原来如此,军中此前就查到有人暗传军情,想必是将计就计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