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082章 阻敌舍生忘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天军猝不及防,三千前锋战士当场战死!
    虽然大量敌人紧接着蜂拥而出,但是三千人以死亡为代价,还是滞缓了清军突围的步伐!
    迎接敌人的是天军一个整编师,一万将士!
    师长薛大志,沉着指挥,让大家排成紧密队形,正正卡在清军的突围当道!
    如同洪水遇到防洪大堤,两股力量怦然相撞!
    水的流势被阻,大堤巍然不动!
    水花四溅,色彩红艳!
    那是一撞之下,一千多条生命的流逝,点燃的最后一点生命之火,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一点色彩!
    清军突围的激流受阻,但是并没有停顿,又以更大的力量冲击而来,汹涌而上!
    这种情势之下,就是前面的人想停止也无能为力!
    因为后面的几十万大军根本就没有停止,继续奔流而出!
    更激烈的撞击发生,又是一轮鲜血凝成的彩虹冲天而起,比刚才的那一轮更加宽厚,弥漫在更加宽广的空间内。
    这一次拼杀,双方各有二千人倒毙尘埃!
    薛大志看到这个结局,眼睛都红了!
    天军牺牲的人中,有他最看重的年轻军官赵飞龙!≈∠,
    赵飞龙的武功已经不在他之下,而且文武全才,有无限的潜力!
    可是在这乱军混战当中,再高的武功,也逃不出那架绞肉机的旋转!
    薛大志亲眼看到赵飞龙奋起神勇,连挑三员敌将;可是在挑第四员的时候,那个人非常凶狠,竟然不顾疼痛,紧紧薅住深入胸腹的长矛!
    说时迟,那时快。清将的两根长矛,也同时扎进了赵飞龙的两肋!
    这两员清将非常残忍,得手以后,就是踏步向前,不但扎得更深,而且一阵乱搅。眼看赵飞龙就死得不能再死!
    可是就在两员清将以为已经大功告成的时候,赵飞龙突然爆发!
    他不管肚腹中的长枪,纵身先前,一手一个,抓住两员敌将的脑袋,用尽最后所有的力量,让它们撞在了一起!
    “吧唧!”
    两个脑袋同时炸裂,如同两只西瓜!
    咣当!
    赵飞龙也同时倒落尘埃!
    华山派投顺了天军以后,以九天真人和他的九个徒弟组成了十人团。帮助天军很快地就收复了秦岭山脉东段及附近地区。
    他们的帮助方法,主要就是策反。
    他们的策反方式,就是这十人团纷纷出动,到天军目前攻打的目标那里,把那里掌军的华人派俗家弟子说服,让他们投降天军。
    因为华山派在当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这些重量级的高级领袖人物出马。让那些俗家弟子受宠若惊。
    精神恍惚之下,立刻就言听计从了。
    就这样。花阴、骆南、儋凤、觞南、芦氏、花县、觞洛、兰田等地,全部在第一时间举义投诚,从了天军的领土。
    只有铜关,不是太顺利,尽管是九天真人亲自出马。
    这个俗家弟子虽然没有列入华山正是修行的弟子行列,却有一个正式弟子的名字。叫做赵一敬。
    原来他曾经上过华山,后来却因为热衷于名利,又还俗去走官场,所以现在担任千总,负责统领整个铜关的防卫事务。
    九天真人一到。立刻说明来意,要求赵一敬投降天军。
    赵一敬立刻陷入两难境地。
    一方面,他真的不想投降;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得罪师父,同时也不敢,师父要是发起怒来,他还真的承受不起。
    于是,他就敷衍起来。
    一方面他极端热情地招待师父;另一方面就是不给师父准话,拖着不投降。
    拖了一天,九天真人急了!因为天军的期限到了,再不投降,等于没有按约定做到,九天也是好脸面的人,他丢不起这根脸。
    于是,直接闯进赵一敬地大营,发出最后通牒,立马投降!
    否则,就活捉了他,送给天军!反抗的话,就送给天军一具死尸!
    赵一敬无奈之下,只好屈从了师父。
    清军投降,天军开进了铜关。
    赵一敬因为是战场起义,所以按照天军的惯例,被安排天军的一个旅长,等于官升一级,他的军队数量也从以前的一千多人,增加到了三千多人。
    他的防区也依然是铜关。
    天军这里原来属于程吞金的部分,依然归属原建制,王少杰的十个团援军,则奉命驻守在铜关。
    赵一敬则归属王少杰节制。
    麦轲临离开前往太行山区的时候,特意来到这座战略古城,一方面欣赏一下这座要津,另一方面部署这里的防御。
    麦轲要四处转转,王少杰当然陪同,而且他自己也需要了解周围的地形。
    结合以前的军事知识和实地观察,麦轲对这处战略要地的了解更加深入。
    王少杰则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雄关,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增加了认识。
    潼关的历史,源远流长。
    《唐书》载“古为桃林塞”。
    《左传》也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
    那时桃林的范围,包括铜关以东到和南岭宝县西境。
    战国时,函谷关就成为秦的东大门,此地在岭宝县坡头乡王垛村一带、东临洪农涧
    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铜关大战,铜关之名,始见于史。
    铜关关城始设于汉,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杨家庄附近。
    隋大业七年,也就是六一一年,移关城于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 形势更加险要。
    唐武则天天授二年年,也就是六九一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每目前的铜关。
    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
    铜关,经宋、明以来多次修葺,保存尚好。
    西门有明代建筑的门楼,俗称“樵楼”,宏伟壮观。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而得关名为潼,因为“潼浪汹汹”,又称冲关。
    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
    明洪武年间,铜关有大规模增建;其中千户刘通筑城,指挥金事马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
    清朝增修扩建,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和南沿上象山。
    现在麦轲和王少杰所看,就是满清建城的结果。
    这四座山上,二人商定个配置一个团防守。
    鸟瞰全城,可见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
    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
    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
    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仪”。
    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
    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
    潼关史称“畿内首险”,是“三秦镇钥”、“四镇咽喉”,自汉末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它占据晋豫陕之交点,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对六道门,二人也商定了兵力的布置。
    “你有三个任务,少杰!第一,阻挡清兵,坚决不让他们的一兵一卒从这里入关,确保我们的两河决战胜利。
    “第二,接应从西方、西北而来的天军,让他们顺利通过这道关隘,前去参与两河决战,不让任何人阻挡天军进入两河决战地区的步履。
    “第三,牢牢盯住新投降的赵一敬,对他们又限制的使用,为天军的目的出力,而不能让他们坏事!”
    看完地形以后,麦轲交待了留王少杰驻守铜关的理由。
    “坚决完成任务!”王少杰毫不犹豫地保证,然后问道:“那个赵一敬有问题?”
    “对!我看他神情不定,投降天军似乎是在敷衍,多半是九天真人压服的结果,你对它多加注意就行了。”
    “要不要先下手为强,先排除了这个潜在的麻烦?”王少杰果决地提议。
    “不必!等他露出反意,有所行动,在给予雷霆一击!既对别人有说服力,又造成明确的震慑作用,目前,你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这个问题上;表面上整修关防,准备对敌便是。”
    麦轲说完,告诉了王少杰的联系方式,就去追赶大部队去了。
    二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二人视察期间,赵一敬已经决定反出天军,继续投靠满清。
    其实,他这个心思一直没变,只是因为九天真人的强大压力,他才采取了权宜之计,跟着所有的全真教成员投降了天军。
    现在,九天真人已经随从天军离开,他没有了压力;对天军的首领王少杰,他还真没放在眼里,不过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轻!
    .(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