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 814 章 盛唐风华(66)一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不知道是不是中枢有女性参与的原因,总感觉武后的参与叫大唐添了一抹艳丽。
    她彰显她参与的方式真的很别致,瞧!刚刚宣布了双圣临朝,武后又说,咱把服侍改一改吧。从官员到庶人,都重新规定一下。
    于是,三品以上的,紫色配着金玉带;四品的,深绯配金带;五品的,浅绯配金带;六品的,深绿配银带;七品的,浅绿配银带;八品深青配褕石带;九品浅青配褕石带。另外还有庶人,穿黄色的,配铜铁带。
    当然了,这个黄色是各种深深浅浅的黄,其他颜色可为装饰。事实上,民间染色,植物中提取的纯天然染色,多是偏黄的颜色。
    她甚至细致的规定了手巾、算袋这些东西的颜色,怎么搭配点缀好看,她都给规定好了。还说了,武官一般有携带刀子、砺石的习惯,这种东西套上套子,一般能搭配什么颜色的套子。
    想象一下,朝堂世上,颜色不一,深浅不一,搭配的各种鲜亮的朝臣们往那一站,就说养眼吗?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本来嘛,这选官外貌身高各项都在考核之内呢。那不是文雅斯文,就是气度不凡,便是粗糙,那也是魁梧大汉。如今,朝廷的官服细致的把身上的美一个配饰都给搭配好了,“好看!”
    真的!四爷身上这身紫袍就很好看。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桐桐拉了四爷往铜镜跟前来,“看看!自己看嘛!”其实铜镜并不会不清晰,当然了,跟玻璃镜子不能比,但也不是说,就一定是模糊的。《淮南子》上说铜镜是:明镜之始下型,蒙然未见形容。
    就是说没经过打磨的话,是有些朦胧。但打磨之后呢?鬓毛微毫可查之。
    就是说鬓角、眉毛、连毫发都能清晰的看见。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四爷由着桐桐推着照镜子,他就说,“上上下下,各级官员都得换装。同样的,诰命是不是得同样换装了?”
    当然。“所以呀,天下谁人不知武后呢?”她就是这么一步一步从小处着手渗透到朝廷的方方面面的。
    偏这种事,朝臣都懒的掰扯!只要没乱了礼法,为这事他们也说不出个什么来。再者说了,那些大老爷们,谁关注这个。他们没几个意识到武后的意图!现在瞧瞧,连庶民都规定了配饰。那请问,凡是大唐子民,谁不知道武后!?知道武后,难道能不知道双圣临朝。
    四爷就觉得,李治在太子这个事情的处理上,不果决。既然李弘不可能了,那就当机立断,确立新的太子。这左右一犹豫,便给了武后足够的时间。
    果然,等到这一年年底的时候,武后给朝廷上了一封折子,这个折子李治是批也得批,不批也得批。
    东宫把折子誊抄了一份叫给桐桐送来了。而桐桐此时已经显怀了。
    冬雪铺天盖地,北风呼啸。穿棉布的人很少,但家里盖棉被,出门穿棉衣的人多了很多。很多的百姓都是自家种那么一点,留着自用的。棉花这东西,御寒的话,真就是棉絮用上十几二十年,也还是能用的。因此,冬天便是府里进进出出的下人们,都穿上了棉衣。要出远门的,那得皮裘。但若非必要,这玩意如今不太爱穿了。到底是不如棉衣轻软。
    桐桐歪在榻上,腿上盖着小褥子,屋里养着的梅花开花了,一室的馨香。她的手边的小几上是秋里做的罐头,如今吃正好。折子送来了才要看呢,刘德给拦了,“您还是先用膳吧。”一般看了折子就影响胃口。
    行吧!不看就不看,厨下端来了晌午饭,这玩意叫什么‘遍地锦装鳖’。
    香菊低声道:“您还是尝尝吧,孙道长说鳖吃了好。”
    林雨桐拿了筷子,就吃这个呀?只菜没饭呀!
    然后又端来一道热腾腾的‘御黄王母饭’。
    第一道菜,那是把鳖给蒸熟了,再用动物油脂加上鸭蛋黄做浇头,往鳖上一浇。就跟锦缎盖在了鳖上一样。尝了一口,还不错!“之前在宫里吃的,有些膻味。”
    是!“厨下知道您不爱吃羊油,这是用猪油做的。”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主食呢,名字高大上,其实就是一碗超级盖浇饭。用的是黄米,然后把肉汤浇一勺,各种菜铺一层。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不多不少,一顿把这些吃完了,再喝一碗鱼汤,饱了。
    饱了起来得穿厚实,在廊庑和回廊里走动走动。
    吹着风,看着雪,犹豫了再三还是把折子给打开了。
    太子送来了武后给圣人的折子,折子上武后提议了十二件事。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四爷是被召去宫里的,因为于阗王带着人来朝贺来了。于阗在西域,四镇之一。来之前就跟四爷来信了,但进了长安当然得先去宫里。四爷被李治叫去作陪了。
    息兵,当然没有不对!这几年征战,确实是负担太重了。若是能罢兵,好处自然是有的。但是,这也造成了百济、新罗、高句丽,慢慢的脱离掌控。
    武后面色一变,从珠帘后起身,拂袖而去!
    上元二年一开年,李治就召集群臣,然后说,“朕身体实在不成了,不若叫皇后摄政吧。”
    四爷就说,“今儿说的就是这个!得承认,距离太远,交通不便,鞭长莫及。不管是人力还是财力,朝廷跟不上。这种情况,只能做一些输出。”
    然后四爷认为她这个做法,有点太着急了。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哦!十几年前,唐朝就在波斯有都督府了,波斯王卑路斯被任命为都督。朝廷还在长安给波斯人建了波斯胡寺,尊重人家的信仰,也方便他们聚会,就在醴泉坊。
    武后第一感觉,是一种惊喜!这种喜几乎叫人不能自禁。
    息兵,不起战事。但不意味着对外没有军事活动,这是错误的。
    什么输出?
    今儿四爷回来的就有点晚了,身上一股子酒味,没少喝。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今这个守孝,得分尊卑。如果父亲死了,不管如何,子女得需要守孝三年。但是如果母亲死在父亲的前面,子女只需要为母亲守孝一年。
    四爷就笑,“当然不会不准!”他不给桐桐多解释,只道,“你看着便是了!你看李治怎么应对。”
    第二条,武后说,免了三辅之地的租庸调。这个三辅后来指三秦,现在其实也差不多,就在长安附近。这安抚的当然是京师周围的百姓。京师周围,不仅有平民,也有自大唐以来,大大小小的军官的产业。
    此时才明白,这便是圣人的手腕!他不惊不怒,左手自己,右手大臣。能支持左手打右手,也能利用右手制衡左手!
    所以,林雨桐在这一条上,看了又看。息兵应该,如今这府兵制就是这样,跟终身服兵役一样。长时间在外,不能归家,不能见亲人,士气也低迷。
    可紧跟着群臣的反应给她上了一课,就见群臣大惊,呼号道:圣人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
    至于第三点,她说该息兵。
    男尊女卑,有丈夫这个尊者在上,怎么能为母守孝三年呢?
    她考虑的是,除了随时能征调的府兵,能不能并行一种长效的职业兵制。像是安东都护府,高句丽、百济等地,还是得继续驻兵。这是主权的问题!哪怕不干涉当地的治理,但驻兵得有。这种的驻兵,那就是三年一轮换。得叫将士有足够的时间跟家人在一起。
    四爷一梳洗躺在就不想动了,“波斯王也来了,都在宫里。”
    “武器。”提供给他们,得在技术上下点功夫。输出的武器得有使用年限,要不然扩散的到处都是,就是害。至于你说的驻兵,其实已经涉及改革军制了,这在而今可轻易碰触不得。四爷就说,“慢一点!再慢一点!别急。”
    而今武后说,母亲跟父亲是一样的,不需要避讳这个‘尊’,一样去守孝三年。
    这其实就是提高了女子的地位,父母的关系平等了,那男女的关系自然就平等了。通过这个,她再次强调了,双圣临朝不分主次。天|皇和天后是一样重要的!
    这是对的!从执政上来看,这没毛病。便是邀买天下人心……可哪个执政者不是如此呢?
    不过后来,这不是息兵了吗?波斯被大食给灭了。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波斯都督府了。
    夹杂在这么多东西之中,她提了一个好似很不起眼的一条,她说,守孝这个事,父亲若是在,而母亲先死了,这种情况下,得子女为母亲服齐衰。
    林雨桐就说,“所以呀,我觉得息兵不该是大规模的撤兵。若是如此,那早前的征战意义在哪呢?”
    首先得是轻徭薄赋。这个没说的!大灾过后,本也应该轻徭薄赋。只是之前征调粮草,朝廷确实亏空的厉害,这一项今年没提。而今,她提出来了,说朝廷应该轻徭薄赋。
    桐桐看四爷,四爷也看她。然后桐桐恍然,在四爷看来,武后这一步走的太着急了。
    方方面面都给拉拢到了!
    她翻开折子看其他几条,武后说得禁止浮巧,得省功得省役,得广开言路,得杜绝谗口,得把《老子》《孝经》《论语》纳入明经科策试。又说京官八品以上的得给加俸禄,说百官任事久了,在这个位置上一直不提拔的,就得重点考察,该提拔得提拔。
    而自己自诩聪明,却依旧是圣人手里的棋子!好用则罢了,一旦过线。这不,抬手就是一记教训!
    桐桐说,“圣人不会不准的。”
    她把身上的披风紧了紧,深吸了几口气,这才起身回屋,等着四爷回来。她觉得这事得跟四爷商量。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醋_溜_儿_文.学.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