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页
王忠并没有花太长时间便手持放有一碗清水与银针的托盘与吕安一同返回,他快步进殿,将托盘举起,低头向楚岳峙说道:“陛下,清水与银针都准备好了。”
楚岳峙虽已重新站起,但脸上仍带着面对楚慎独的慈爱之色,他扬手将王忠招上前,毫不犹豫地用银针刺破指头,往那碗清水里挤落两滴鲜血,然后又俯身将楚慎独一把抱起,对他说道:“来,自己动手吧。”
楚慎独是胆大的,在明显变得愈发紧绷的气氛中,他伸出小手拿起另一根银针,眼也不眨地刺破自己的指头,虽然痛得瑟缩了一下肩膀,但还是咬着唇往那碗清水里也挤落了血滴。
空气与时间都似在楚慎独将血滴挤落水中的刹那间有了凝滞。
楚岳峙看都没有看那碗已经被血染红的水,道:“端去给明阁老看。”
“奴婢遵旨。”王忠赶紧几大步走到明清求面前,将那碗水呈给明清求看。
只见那碗水中,略稠的血滴正在缓缓化开,而楚岳峙跟楚慎独各自的血滴,也在化开的过程中,理所应当地融合到了一起。
血滴相融,是为亲生子。
明清求瞬间脸色大变,一个趔趄年迈的身躯便差点摔倒在青砖上。
楚岳峙这时才又再看向明清求,说道:“明阁老,如何,朕与皇长子的血,可有相融?”
“不,不可能,这不可能……”明清求死死地盯着那碗水,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他不相信,楚慎独出生的月份分明就不对,这血滴应该不能相融才对!
“王忠,端去给其他大臣看看。”楚岳峙边说边抱着楚慎独走过去,继而对明清求说道:“明阁老,你是不是想说,朕的皇儿出生的月份不对?”
明清求霍然抬眼对上楚岳峙令他彻骨冰寒的目光,同时间那一大一小相似得根本就让人难以怀疑非父子的容貌也映入他眼中,他猛地喘了一声,听到楚岳峙以极轻的声音对他说道:“明阁老,让朕提醒你一下,当年朕还是亲王时,因那罪臣方本和之子方知礼被杀一案,曾被软禁在安亲王府很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朕曾召教坊司的一众艺妓到府上。不若明阁老好好猜猜,朕与皇后是何时开始的,当年到底是愍悼帝想羞辱朕才将皇后赐给朕做安亲王妃,还是朕自己主动向愍悼帝恳请赐婚。”
这话,楚岳峙既是说给明清求听,也是说给他怀里的楚慎独听。
已经足足过去了八年多,为了不让楚慎独的身世暴露,更为了若有朝一日楚慎独的出生月份终究会被有心人泄露并利用,他早在登基之初就开始做准备。
司竹溪当年在安亲王府上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是事实,已不需要他再另外去制造证据,但在司竹溪回宫之后的侍寝记录他早已悉数抹去,并另外重新添了几笔后来司竹溪又曾再到安亲王府献艺的记录。若是明清求查得再深一点,看到了那些记录,或许就不会如此着急莽撞地行事了。
他和司竹溪以及司渊渟有共识,无论如何都不让楚慎独知道自己其实是楚岳磊之子,因此必定要准备好所有的证据,让谣言起来时哪怕是楚慎独自己去查,也会因为那些证据确信自己就是他的亲生子。
这世上,有些真相是没有必要被知道的,对于他们以及楚慎独而言,楚慎独是楚岳磊之子便是那个要被永远埋葬的真相。
王忠将那碗水给那些随明清求一起质疑过楚慎独的皇室血脉的大臣们一一看过,他们在看到那碗血滴已经彻底融合的水后,都不禁白了脸,官服里的中衣转眼就被汗湿濡,一个接一个地膝盖发软不堪负重地又再一次跪倒在青砖上。
“除了滴血认亲,还有一种验证的方法,叫渗骨法,将血滴在死人的骸骨上,若血滴能渗入骸骨便证明两者之间有血缘关系。”楚岳峙像是要杀人诛心般,抱着楚慎独漫不经心地说道:“明阁老接下来,是不是打算让朕去死一死,好让人剔去朕的这身血肉只留下骨架,再让朕的皇儿来将血滴到朕的骸骨上?”
玩笑一般的口气,可说出口的话却让人毛骨悚然,让殿上的朝臣们都心生恐惧。
原本矍铄的明清求在这短短几个时辰内仿佛又再老了十多岁,他那张沧桑的脸近乎崩裂,目眦欲裂地转头瞪向司竹溪,到了此刻他已经没有扭转局面的可能性,不仅自己会死就连明氏一族也会败在他手上,被逼入绝境的明清求也像是疯魔了,干脆彻底撕破脸皮子嗓子都劈裂了高声说道:“即便皇长子当真是陛下的亲生子,那也不能改变皇后在教坊司多年,早失贞节德行有亏不配为后的事实!空穴来风,若皇后当真清白,宫中又岂会传出她与侍卫私通的谣言!”
“早失贞节,德行有亏。”司竹溪一字字重复明清求的话,她并没有因为明清求的话而生气,只是转向站在一侧的司渊渟,道:“司首辅,当年你我,是因何而遭难,即便心中万般不愿,也不得不一个入宫为太监,一个被送入教坊司成为女乐师?”
司渊渟自入殿后始终都保持沉默,他像是一尊石像,沉静得没有流露出一丝情绪,直到司竹溪向他问出话语,他才又被拉回到这场看似荒唐的闹剧中。
没有看任何人,司渊渟幽冷的目光落在那在高台上此刻空无一人的龙椅上,极为平淡地说道:“因臣的父亲前礼部尚书司崇德并不愿与明阁老结党且总在殿上坦荡谏言,又多次提出改善民生的议案受百姓喜爱,令先帝不快更感天子之威受损,故而当臣从来朝的使臣手中救下陛下后,先帝以臣重伤使臣为由,降罪父亲与司家,又因明阁老向先帝进言以及后来的礼部尚书罪臣方本和捏造罪证,故而司家满门忠义良臣皆被处斩,妻女也都悉数没为官奴。而臣,则在当时仍是三皇子的愍悼帝进言下,被迫入宫成为太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