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小组长连连摆手道:
“我不要,我不要,怎么说我也是村组领导,也是党员,我家不需要任何国家给予的艾滋病方面的补助。”
赵安全对他解释道:
“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你家儿子是符合享受的,你写一个申请书,我帮你拿着去民政办理,就可以把你家纳入低保,这样,每年不就有几千元的补助费了么。”
小组长还是油盐不进,他坚决拒绝了赵安全的好心:
“别人要吃这个低保给别人吃,反正我家不吃!”
赵安全当然知道,他家不吃低保的主因,并不是这位小组长高尚到要为国家节省开支,而是他怕儿子得了艾滋病这事被村民诟病。
他觉得儿子得了艾滋病这个奇耻大辱早就透支了当初儿子考上大学带给他的自豪感。
工作中,安朵也时常碰到因为不承认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自愿放弃享受“四免一关怀”扶助政策的人。
不是他们不需要这些实惠的补助政策,更不是他们的家庭条件富裕到不需要补助政策也可以得到正规治疗的水平。
而是他们都活在艾滋病病耻感的阴影下,不敢大胆地走出来。
每每想到赵少君的轻生,还有像那位村民小组长一样想方设法放弃“四免一关怀”政策扶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安朵就感到一种无力感从心底泛起。
没有治疗药品的时候,盼望早日研发出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
有了抗艾滋病病毒的“鸡尾酒疗法”,可以说是广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加上有了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加持,让人人都享有了艾滋病正规治疗的机会。
可以说,人类在对抗艾滋病病毒这一条道路上,每跨出的一步,都是非常坚实的步子。
可是,就是因为有了艾滋病病耻感的阴霾笼罩,让本来可以接受到公平治疗机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又想着放弃。
人人可以享受到艾滋病公平治疗的机会,这本来是国家乃至安朵她们这些基层防控一线的防艾工作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打开的一扇窗。
可是又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及其他们的家属笼罩着艾滋病病耻感的阴霾挥之不散,他们自己又把“人人享有艾滋病公平治疗机会”的这道门给关闭了。
如果广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走不出自己的“心魔”,不能够驱散乌云般笼罩着的病耻感的阴霾。
那么,艾滋病防控“扩大检测、扩大治疗”的措施永远无法落实。
“治疗就是最好的预防”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消灭艾滋病传播流行的目标将变得遥遥无期。
如何打破当前的困局,安朵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
第60章 躬耕不辍笃于行
面对着广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属挥之不散的病耻感,安朵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打开突破口。
一个方面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那句话,感染了艾滋病别人是救不了你的,唯有自我救赎。
自我救赎就得自己走出病耻感的阴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要勇敢地自我突破,从自己恐艾和怕别人歧视中走出来。
安朵又对自己嘲笑着,这句话的道理谁不懂,可是那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又如何能够做到?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需要一个懂得破解恐艾心理知识的人来给他们“临门一脚”。
帮助广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破除恐艾心理,逐步走出病耻感的阴霾,真正做到自救。
可是,去哪里找到这样的心理医生,特别是在临江这样一个小地方,心理医生更是稀缺到极致。
没有心理医生,那就只有靠自己。
通过学习心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用自己所学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运用自己毕生所学,让笼罩着病耻感阴云的人们一点一滴融会贯通,改变观念,树立信心,以润物细无声的韧劲击碎病耻感的坚冰。
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藏匿在漫漫人海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勇敢地走进疾控中心,走进医院感染科,真正实现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患者的自我救赎。
另一方面,建立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物以类聚”沟通交流的平台。
举办一些定期不定期的活动,让他们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互帮互助。
不管怎么说,人是群居动物,离不开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中建立这样的交流平台,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安朵觉得这个平台应该有一个温馨的名称,后来她灵光一现,兴奋地自语道:
“对了,就叫爱心家园!”
安朵冲口而出的话,把防艾办的同事听得一脸懵逼,她们不解地问安朵:
“安主任,你说什么爱心家园?这个爱心家园,是什么情况?”
安朵故作神秘地道:
“暂时无可奉告,今后你们会知道的。”
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构想,安朵就马上投入了实际的运作中。
要通过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靠自学的话,目前既找不到方向,又没有相应的学习材料。
这可怎么办?
对了,还是给鲁家林老师打给电话,希望能够得到他的一些帮助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