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77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是。郑玉衡应道,他筹措了一下语言,随后开口,根据度支部的账目清算,加上户部年末联合的审查、对账,年初说是要用的数额已经不够,到年末时,超支了两百万两,其中有一部分,是为了今年福州赈灾之事,地方的粮仓调度过去还不够,仓部司为平荒年所放的粮食银两,大约占了一半。另一部分则是为了耿将军剿灭水匪所费,按照当时的出兵人数,路程,剿匪的天数,再翻倍来算北征的损耗
    他说到这里,稍微停了停,补充:路途一远,供给的难度会成倍上升。到时候运送粮草的资财和人数要成倍上升,按照目前的赋税和国力,若是春夏之交出兵,最多在秋末就要回来,最多只能打六个月。
    孟诚没想到他居然真的能说得上话,目光诡异地看了他几息,将他说得这些放在心里翻过来覆过去,放在齿间嚼烂了品透了地想,支着下颔道:六个月
    大殷国土广大,从都城到最北方,也要跑死几匹上等好马。郑玉衡道,这些是老生常谈之事,陛下圣鉴,臣只负责核对、计算而已。
    孟诚瞥了他一眼,觉得这话没准儿是在母后身边,耳濡目染听来的他今日能站在这里,母后一定也是默许,甚至是帮了他的,所以就把他当成母后在前朝的眼睛和喉舌看待,还更合理好过一些。
    这么一想,孟诚倒是不气了。他道:要是过了六个月呢?
    郑玉衡道:伤筋动骨,劳民伤财。
    孟诚道:谁都没办法保证能速战速决,即便是常胜将军、武神再世,也不能立下这样的军令状,这是几十万军士异地作战,要只打六个月若是敌方坚壁清野,死守不出,强攻不下,就是打个一两年,也是情理之中的。
    郑玉衡语调平静地道:一两年,可以。但一天吃不上三顿饭,就要有反贼。若久战两年,必加赋税,苛政重税之下,圣上即便在京都当中,也要小心身畔是否有持刀逆贼。穷兵黩武,便会内乱频生。
    郑钧之!
    郑承务!
    温皓兰和徐尚书几乎同时叫了他一声。只不过前者叫得是名字,后者叫得是职位。
    他这话说得堪称犀利冷酷,不留情面,就差告诉孟诚你要是想让刺客盯着你的脑袋,就尽管打了。这话实在不中听,说不定还会被治罪。
    别说户部了,就是六科之内、朝野之中,也没有这么说话的,连尚书们在新帝面前忤逆,也是扯着先皇帝托付的大旗,这四书五经的笔墨里,怎么养出这么一个嘴里含刀子的年轻人。
    郑玉衡立即低首,抬起手请罪道:臣冒进之言,请陛下恕罪。
    孟诚盯着他道:朕要治你的罪,你还能活生生地站在这儿,从你嘴里说出来的话,这已经算是中听的了。
    郑玉衡在心里暗暗点头。
    朕是天子,不会与你计较。孟诚强调道,你的意思朕明白了。
    郑玉衡看了看他,虚情假意地夸赞道:陛下真乃圣人
    闭嘴。孟诚打断他的话,退下吧。
    郑玉衡干脆利落地退下去,从孟诚的眼皮子底下,一直退到神英殿的末尾,面不改色地到最末席就坐。
    孟诚见他退到看不见的地方,一时也不知道自己是眼不见心不烦,还是闹心地惦记着,他掩唇咳嗽了两声,灌了一大口茶,然后跟徐尚书道:依尚书之见,若是我们出兵,从京都走到最北的奉州,过了飞龙川再展开战线,这粮草押运的事
    徐尚书道:这补给的路线,有些太长了。
    朕知道。孟诚说,要是动三十万兵,林林总总后勤的人数加起来,就要有五十万人。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定要有朝廷的官员前去运送,户部都是些对账目、粮仓、用度了如指掌的人,能否有能干的官员,免去后顾之忧?
    徐尚书沉默了许久,道:上一次军饷贪污之案,就有运粮官的参与。这次北征所用之人恐怕更多。
    这说了就好像没说一样。孟诚知道他的暗示是什么徐尚书是指,既要杜绝贪污,又要能干,这相当于不给驴吃草,却让驴干活的事情。在没有人敢对军饷下手的情况下,想要让朝中官员自告奋勇、心甘情愿地去负责后勤、押送粮草,那样的人恐怕就屈指可数了。
    要是仗打赢了,是武臣将军的功劳,就算你在后面尽心竭力、夙兴夜寐,也得不到太多的奖赏,但要是这项艰难事稍稍掉了链子,就是问斩杀头的死罪。
    这样的活儿,就算孟诚想要在户部的官员里任命和挑选,徐尚书也没法接这个话,即便是强行举荐,或是让陛下强制任命,到时候人家在受命之前感染个风寒、再摔着腿什么的,难道朝廷还能强迫他瘸腿上任?
    要说清廉、又肯吃苦干活的人,不是没有,魏缺魏侍郎就是其一。可他这人上次从福州回来,就伤得差点一命呜呼,如今刚有了孩子,就是薅羊毛也不能逮着他一个薅啊。
    这些话在孟诚心里转了两圈,半晌也没憋出一句话来。他将这份联名上书、请求出兵的折子看了又看,只得跟户部众人道:再想想,朕再想想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