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页
大臣们听得黑线不已,因为就连京城都有风声,说燕沐之所以修那么一条路,还修得那么勤快,就是为了方便他前往尧昌府的,否则要翻山越岭,路上不知要消耗多长时间。
当然这只能私下里说说,因为明面上他们又拿不出证据,而且这条路修好后,对西南还有尧昌府的确带来不小的好处,其他不说,两地上交的税比以往增加了不少,这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据。
想到明天顾昭就要进宫见皇帝了,不仅人揣测皇帝到底要给顾昭安排一个什么位置,如果位置过高了,他们是不是齐心协力压一压?不然照他这般年纪和晋升的速度,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大周朝最为年轻的内阁大臣了。
“说不定会进户部,户部尚书早放出话来要拉顾昭进户部,谁让他最为赚钱,是大名鼎鼎的财神爷呢。”
原来只是一部分商人会这么称唿顾昭,现在就连这些朝臣们私下里也会如此称唿了,没办法,没看就连尧昌府那么偏远的穷地方,都硬生生让顾昭开辟出好几条财路,而且说放手就放手,完全交给了尧昌府地方。
之前皇帝给另派官员担当尧昌府知府时,其实京城不少官员都心动得很,想也知道,一旦成为尧昌府的知府,那几个作坊都会落入他们手里,他们眼红的是羊脂皂还有橡胶的制作方法,只要方子拿到手,将来离开尧昌府后,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另建作坊。
当时朝堂上为了争这个位置闹出不小的动静,频频有人向吏部下工夫,希望能够调任过去,就连黎大舅这边也有不少人上门想走他这条路,由黎大舅出面事情也许会更加简单。
顾昭当时都不知道京城有这么大的动静,而他一封信后,皇帝便依照他的提议迅速将新任知府敲定下来,结果传出来,许多人大失所望,并且后悔不迭。因为当初顾昭向皇帝和朝廷要人时,不少人嫌弃那里条件太差不愿意过去,最后派遣过去的,以没什么背景的新人为主,而如今就是这些人顺利地接手了顾昭留下的一切,等于躺在现成的功劳簿上。
他们那时又哪里会知道,顾昭能将尧昌府发展得这样好。
“也有可能是工部吧,毕竟他之前就在工部干过,而且长项在工部,为工部弄出了水泥和玻璃,指不定还能弄出其他东西呢。”
“反正就这六部,指不定都要轮上一圈。”轮上一圈最后的目的是什么?当然就是进内阁了,有人自以为已经看穿皇帝的目的和顾昭未来的路了。
“这顾家和黎氏也真是,难道就真任由他们不娶妻生子?”如今说顾昭和燕沐断袖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两人谁也不成亲,家人也不催促,因而也越发让人当真。
“谁知道呢,黎氏是半路认回来的,不太敢管吧,对顾家来说,顾昭不娶亲对顾家只有更好吧,这样顾昭得到的一切不都属于顾家的了。”
顾昭回来了,镇南公燕重山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在西南一役上,他比别人了解的情况更加具体,他那孽子燕沐之所以能做到那般地步,背后顾昭的功劳可不小,因而此刻他心情十分复杂。
时常听人提起顾昭和燕沐,对两人搅在一起燕重山是十分恼怒的,然而燕沐就从来没服过他管教,他说出来的话那孽子会听?而且恍然回首,他才发现,当初顾昭救下燕沐的一条小命,他这当亲爹的竟然什么表示都没有过。
如今燕沐在西南当差,其实对如今不得不缩在京城的燕重山来说,还算是件好事,如果燕沐也在这儿,他更不知该以何种面目来对待这孽子。
从执堂一地军政大权的王爷,到如今只领着虚衔没有实差的镇南王,燕重山对这样大的落差接受不良,日子过得混混沌沌,而且他的镇南公府也不得安宁,他那些妾室和庶出女子都挤在一个府里,整日为着鸡毛蒜皮的事情争个不休,他一个头两个大。
第390章 新一届会试
两日过后,顾昭算好了时间,提前进了宫等着皇帝退朝。
皇帝下朝后看到顾昭已经等他,非常高兴,顾昭也恭敬地见了圣驾。
顾昭暗暗打量皇帝的气色,虽说三年没见,皇帝看上去老了不少,但就他有限的医学知识来判断,皇帝不像身体要垮的模样,应当还能再坚持个几年,会比书中世界活得长些,如果真是这般,那对大周对太女而言,都是大好事。
也许是因为要将皇位交给他最疼爱的女儿,也许因为抱上了亲孙子,使得皇帝的心情比书中世界好得多,哪里像书中世界,皇帝不仅要将皇位传给并非他直系血脉的宗室子侄,还要被他们的争斗闹得一个头两个大,这心情哪里好得起来,心情越发糟糕,这身体也越发差劲。
皇帝活得长些,能使得朝局更加稳定,将来太女继位也能更少些震荡,太女同样也能多得到些指导与锻炼。
皇帝很是亲切地问了顾昭一些尧昌府的事情,虽然很多事他都知道了,但远不如亲耳听顾昭说来得更详细贴切,除了尧昌府地方经济民生的发展外,皇帝对顾昭的办学同样很有兴趣,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一模式能够推广,在他和太女手上实现的话,将来史册上定会留下他们父女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谁不想在后世留下一个明君的好名声,想不开了才想成为被后人骂的昏君。
如今的大周已有中兴之相,皇帝想将大周推向更高峰,顾昭的出现和不断展露出来的才华,让他看到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