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页
不得不说梁大人说对了,这事还真是顾昭交待燕沐的,送给梁大人的东西也是顾昭准备的,燕沐还嫌麻烦,不过顾昭眼一瞪,他就老实按照顾昭说的办了。
“咱们的平南公真的跑去尧昌府了?尧昌府那边有什么吸引住平南公的吗?”许多西南人心目中,平南公燕沐那是他们自己人,之前他可是西南王唯一的嫡子,后来又被朝廷册封为世子,之后更是解救了西南,打败了大歧国军队,因而对待燕沐的态度和梁大人那是截然不同的。
在梁大人没得他们认可之前,梁大人是属于外人的。
“我听说平南公之所以会修建通往尧昌府的水泥路,就是为了方便往尧昌府跑。”
“瞎说吧,尧昌府那地方有什么好去的,不过是个穷乡僻壤之地。”
“你这消息也太落后了,知道那羊脂皂是哪里出产的吗?那就是尧昌府,还有最近出现的那些橡胶制品,也是从尧昌府运送过来的,比原来从京城那边来的要便宜不少呢,尧昌府还有不少好东西呢。”
“对,尧昌府现在可不再穷地方了,有不少好东西连我们西南都没有的,而且平南公会往尧昌府跑,那是因为一个人在尧昌府当知府,平南公就是为了去见他。”
“莫非是那位顾昭大人?”
“对,正是这位顾大人,当初平南公被燕肖所伤逃离西南,就是这位顾大人救的平南公,那时平南公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也就顾大人好心将平南公带在身边养着,后来才有机会被皇帝接进宫里面,否则不敢想会有什么结果。”
“难怪了,这位顾大人可是咱们平南公的救命恩人,意义自然是不一样的。”
“不止这些呢,这位顾大人可是能人,那什么水泥玻璃香皂橡胶,都是这位顾大人弄出来的。”
“唉呀,那皇帝怎么不将这位顾大人派到我们西南啊。”
这话得到不少人的认可,是啊,这么好的官员怎不派到他们西南呢,那样平南公也用不着两地跑了吧,因为平南公的关系,他们心理上也将顾昭当成半个自己人了,反正比现在的梁大人要亲近多了。
如果梁大人知道西南百姓的这番心理,不知该作出何种表情了。
因为这位平南公的关系,西南百姓对尧昌府的关注增多了不少,因而除了平南公和顾昭之外,他们还关注了尧昌府的其他情况,对尧昌府的看法也渐渐发生改变,不再认为那是穷乡僻壤的地方了,有些地方还比他们西南做得好。
比如那修建的学堂,人人可读,免束脩和书本费,这就让许多百姓羡慕极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顾昭这位知府才有的,这也叫更多的西南百姓想让皇帝将顾昭派到他们西南为官了。
第383章 顾旸害羞了
这些话自然也传到了梁大人耳中,梁大人倒不是个心眼小的,不会因为别人夸顾昭的话就往心里去,对燕沐和顾昭产生意见和不满,当初皇帝派官员过来时,本身就考虑过燕沐的性子,所以派了这位性子宽厚的梁大人。
不过梁大人对尧昌府的情况也产生了兴趣,所以年底前还特地抽了个时间,也跑了趟尧昌府实地考察了下,有燕沐震慑西南,并不用担心离开一阵子,西南会出什么状况。
梁大人的品级比顾昭高,加之他又与燕沐同在西南为官,对燕沐颇为包容,所以顾昭热情接待了梁大人,亲自作陪当向导,带着梁大人四处看看,梁大人走了一圈,尤其是各处的学堂后,看得颇为感慨。
了解过其中的运作,以及尧昌府各方面的情况后,梁大人心中觉得,这模式只怕也就顾昭这里能推行得起来,想要西南推行会难度重重,除非靠燕沐来进行。
光看顾昭在这里受百姓欢迎的程度,就可知他在这里的威信有多高,百姓有多信赖他,这不难理解,他也知道些顾昭初来尧昌府的情况,当初这里完全被贪官把控,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现在因为顾昭才会日子越过越好。
顾昭的法子只适用于顾昭,其他官员也没他那样的生财之道,梁大人想得很通透,满朝的官员,也就出了顾昭这么一个另类,连民间的商人都奉他为财神爷,也正因为他生财有道,所以才敢投入这么多的银钱建学堂免束脩。
梁大人对顾昭说:“此法甚好,希望朝廷能看到这样的好处,并能在大周推广开来,由朝廷来安排比各地自己执行要好。以前看不到这样的希望,不过以后未必不能实行。”
那也是因为以前朝廷没有顾昭这样的官员,如今正是因为有了顾昭才有希望,自顾昭进入了朝堂上,那户部尚书也不再整日抱怨户部没银钱了,那位老尚书心情好着呢,所以梁大人希望顾昭再接再励,尧昌府任期满后早日回京城。
顾昭可不知梁大人这番想法,但很认同梁大人的说法:“是的,由朝廷自上往下推广要便利得多,我也相信将来会有这么一天的。”
梁大人离开尧昌府的时候带走了几份学堂用的通识教材,回西南后还将这教材给自己好友寄去了,他是觉得这教材编写得不错。
转眼又到了年底,燕沐留在了尧昌府陪顾昭一起过这个年,开心得很。
京城皇帝知道燕沐又跑去了尧昌府,除了无可奈何还能怎么办?不过之前用火药炸山开路的事,并没引起多少人的关注,这也让皇帝松了口气,心想大概那些外族的探子并没想到,那样大的动静是因为“火药”弄出来的,因而不觉得要关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