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621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此等神迹岂是我等小民能够知道的?”
    “也对,也对,赶紧修路。”
    工人们私下的说法越来越多,最后快将燕沐这个平南公说成是山神爷了,不然除了山神爷,还有什么力量能将山弄成这个程度?
    炸山的动作可不止一回,连续几回后,虽然依旧是同样操作,但再没人怀疑这就是燕沐搞出来的,当燕沐偶尔出现在工地上时,这些工人看向燕沐的眼神越发敬畏了。
    不说这些不知实情的工人了,就是被燕沐安排负责做此事的侍卫们,对炸药造成的效果也是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内心深处同样产生了深深的敬畏,然而与工人们不一样,他们敬畏的对象并非燕沐,而是制造此物的顾昭。
    他们很清楚,顾昭做出这东西是让燕沐带去战场上,万一战事不利可用此对敌,之前他们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什么,威力又有多大,在战场上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然而亲眼目睹后深深震撼住了,真放到战场上,那绝对是大杀器,难以置信这样的大杀器竟出自一个文官手中,说出去谁能相信?
    有人说文人杀人不用刀,他们手里的笔就可诛心,可他们这位顾大人倒好,连笔都不需要用上,凭他造出的此等凶器,可诛敌无数。
    因为顾昭,他们再也不敢小瞧任何文人了,他们杀敌可不见得要真正上战场。
    他们震撼之余心惊,燕沐就震撼之余惊喜不已了,哥哥弄出来的这东西果然好用得很,这下可大大缩短工期,早日将路修成,也可早日互通往来。
    起初这样的动静只有工地上的人知道,可因为马路并不是都修建在荒芜人烟的地方,这样可起不到用马路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因而巨响轰鸣声就传到百姓耳中,不少百姓惊得当场跪下磕头,以为有人惊动了山神爷,让山神爷发怒。
    渐渐的,这动静就传到了外面,以至顾昭都听到了外面的流言。
    一日,他回衙门的时候就见到几个差役聚在一起咬耳朵,见到顾昭回来,赶紧给他行礼就要散开,顾昭因为见他们刚刚那神秘兮兮的模样,好奇地问了下他们在谈论什么,立即有人给顾昭解惑了。
    “大人,是这样的,外面都在说西南那边有人惹恼了山神爷,导致山神爷时常发怒,有人不信,于是跑过去一看究竟,没想到被吓跑回来了。”
    顾昭听得一愣,原来这八卦跟西南有关:“山神爷发怒?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不知道?”
    “大人,外面都是在说是因为有人修路,山神爷不想让那些人在身上动手,于是就发怒了,发怒时巨响阵阵,威势骇人,所以过去听到的人吓得屁滚尿流地回来了,现在都有人说不应该修这路了,不过这说法没多少人支持,咱尧昌府的人谁不知道这路修好了有多大用处,咱尧昌府修路的时候怎就没有什么山神爷土地爷发怒的事发生。”
    顾昭终于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并且被差役所说的话逗乐了,点头说:“对,路修好了当然好处多多,那些流言听听罢了,当不得真。”
    差役们将顾昭送走后,转头又八卦起来。
    “看,连大人都不相信什么山神爷发怒,咱这边去修路的建筑队工人都好好的呢,真是山神爷接连发怒,他们不会遭殃?”
    “对,对,我也信大人,大人说没有,那就是没有。”
    “咱们尧昌府没有大人为我们修的路,哪来的这么多的商队还有游客,如今这城内外地来的人增加好多,以前见不到的稀罕物现在都有商人运送过来了。”
    不仅这些差役们八卦,就连黎氏还有顾旸他们都跑过来问顾昭,从种种流言来看,此事和修路有关的,那边修路一事是由燕沐负责的,谁跟燕沐关系最近,非顾昭莫属了,所以从顾昭这里打听消息是最为正确的。
    黎氏在作坊里也没少听到那些女工八卦外面的流言,一个个说得神乎其神,黎氏还有些担心呢,因为那条路是由燕沐负责修的,万一真出了问题,燕沐岂不是要担干系。
    顾旸则是来问真假的,如果不是丢不开自己的教学任务,他很有兴趣到现场一探究竟的,外面那些流言弄得他心痒痒。
    顾昭哭笑不得:“哪有外面说得那样夸张,不过我知道动静是燕沐搞出来的,因为要修路,那边的山太多,于是他索性将拦路的山给炸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大的动静。”
    “乖乖,什么东西能炸出山神爷发怒的动静来?整座山都给炸塌了?”顾旸惊道。
    顾昭摇头:“没那么大的威力,最多声响大点而已,把指定路段的山石炸开来就可以了,不然这路没办法继续修下去。”
    黎氏听得拍拍心口,既然是人为的,那就跟山神爷发怒没有关系了,对燕沐也不会有啥影响,因而她也就放心了。
    顾旸瞪大了眼睛,发觉自己问了不得了的问题,什么东西才能弄出这样大的动静才是关键,而三哥分明是知情者,不会跟三哥有什么关系吧。
    第382章 西南与尧昌
    关于山神爷发怒一事也只在民间流传了一阵,连京城都没传去,因而在燕沐不再用炸药开山后,老百姓又有了新的话题,山神爷发怒一事也不了了之。
    梁大人关心过此事,特地去燕沐那里问了一问,不过在燕沐声明事涉朝廷机密后,梁大人便不再过问,并且还有意识地控制民间舆论。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