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页
南阳一带疫病盛行,军中防止疫病传播乃是重中之重,不然连仗都不用大,一场大疫下来十万大军连个零头都剩不下来。
张仲景本是举孝廉出身的正经官员,若非南阳疫病严重,他本人在医道之上又有天分,也不会放着好好的官儿不当转而学医救人。
戏志才心中感慨,加快速度把最后一点事情处理完,和同僚们打了招呼然后和荀彧一起出去。
他倒不是对医馆有意见,只是被张仲景的药给吓怕了,他们家主公欢迎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有本事,不怕在邺城活不下去,张仲景初来乍到,没等他想办法置办宅子熟悉邺城,他们家主公就把住处和医馆全部安排妥当了。
只住处和医馆还不算,他们家主公知道张仲景写了不少针对伤寒疫病的医书后还专门让书铺印了他的书售卖,书铺之前卖的只有儒家经典,猛不丁的出现几本全然没有见过的医书,一时间张机张仲景这个名字可谓是名声大噪。
张仲景的医术的确很好,他这些年在南阳吃的都是那家伙开的药,就是有一点不好,味道太差,喝一口能让人一整天食欲不振,他也不好意思让人家改善改善味道,有药吃已经很不错,怎么能强求味道?
他的身体这些年好了不少,被迫戒掉酒瘾还是有点好处的,只是身体底子在那儿摆着,隔三差五有点小毛病再正常不过,张神医见到他就行给他把脉,把完脉就要写方子,拿了药之后还不能不吃,不然跟在他身边的护卫立刻就会向他们家主公打小报告。
在南阳的时候找子龙他还能时不时忽悠过去,在邺城找他们家主公,他哪儿有那么大本事忽悠他们家主公。
所以啊,他还是躲着张神医走比较好。
在南阳的时候经常麻烦人家,不能刚回邺城就将人踹去一边儿,等过些日子张神医闲下来,或许可以委婉的劝他和主公府上的郭疾医学学怎么让药的味道更好,搓成小药丸也不错,现在还是别见了吧。
荀彧知道好友怕什么,轻笑两声没有继续打趣,钻进车厢坐下来,打开车帘吹吹风,“书铺最近售卖张仲景写的书,城里不少疾医都去买了看,主公的意思是如果那些疾医不介意别人学,也可以和张疾医一样写成书由书铺代为售卖。”
当然,那些书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卖,需得经过其他疾医审核,确定其中没有误人子弟的东西之后才能卖给其他疾医,医书农书不比其他,经学典籍错了很快就会被挑出来,医书出错那是真的会害人性命。
“出书可以扬名,医书又是治病救人之书,有张仲景成名在前,愿意出书成名的人不会少。”戏志才温声回道,医分四科,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等日常以及大宴的饮食,疾医治疗春夏秋冬四时病症,疡医治疗因兵器导致的创伤、骨裂,以及皮肤痈疽、肿物等各种症状,兽医则专为战马、耕牛等牲畜看病。
各科有各科的学问,张仲景擅长医治伤寒疫病,便属于疾医一科,他们家主公府上那位郭疾医就既擅长四时病症也擅长饮食调理,所以能称为疾医,也可以称为食医。
疾医和疾医之间也有不同侧重,四时病症多了去了,这个疾医擅长这方面那个疾医擅长那方面,出再多书也不可能将所有病症全部囊括起来。
医术这种东西和农书一样多多益善,不怕书多,就怕没人写,有张仲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书铺又能忙活一阵子。
马车晃晃悠悠朝书铺而去,荀彧和戏志才在车厢里说话,说着说着就到了目的地。
医馆开再多都不会缺少病人,不管是百姓还是高官,有钱还是没钱,病痛找上门来都得请疾医治疗,如果不是培养大夫耗费甚巨,还有钱也不一定能让人家疾医常驻家里,有钱人家甚至都想在家里供个疾医。
书铺只能开在书院附近,只有读书人才会买书,开在其他地方门可罗雀无人光顾,又浪费钱又浪费人,不如专心经营一家。
邺城的书铺是原焕亲自派人管理的,连同造纸、印刷一起,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供书院培养人才,一年到头还能剩下不少。
把钱财从左手换到右手,怎么着都亏不了。
书铺,又叫书肆,在汉武帝实行选官制度之前,天底下并没有卖书的铺子,毕竟在那时候,书简典籍都是奢侈品,每一卷书都是传家宝一样的存在,无论怎么卖都到不了普通人手上。
随随便便一卷书就能卖到成百上千金,普通人也买不起。
且自古以来,世家大族遇到拿出来卖的书籍从来都是来之不拒,只要有书,再高的价钱他们也能全部收下,也就是武帝时选官不再只看家世,这才慢慢出现了书铺来贩卖诸子百家的著作。
前些年洛阳城中也有书铺,只是那时候还没有方便携带的纸质书籍,价格也居高不下,寻常人买不起,只能卖给有钱人,放到那时候,像他们面前这样人头攒动的盛况是万万不可能出现在书铺里的。
荀彧拉戏志才来书铺不是闲逛,而是看看张仲景的医书卖的怎么样,顺便看看有没有别的疾医要借他们家主公之手出书,以及铺子里的诸子百家著作哪个卖的更好。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士子们多研读儒家经典,不过其他各家的传承也没有断绝,总有人读完儒家典籍后再看些别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