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人间惨景
第五十六章人间惨景
四日以后,大汉,洛京城外。
万余左右的帝国精锐扎营数里,连绵不绝,军门之前,刘秀和几位将领齐着戎装,一起跪伏在地,静听圣旨。
皇帝圣意:
卫王请旨,燕国贼心不死,暗聚兵力,妄图南下,着英王刘秀即刻发兵驻守,不得迟误!
而此时距刘秀回府不过四天时间,虽然仅差一天,但时间却显得仓促起来,尤其是大臣们准备的践行宴是吃不得了。
这是皇帝的招数,毫无破绽。
宣旨以后,刘秀将太监李公公恭送出营,两人客套几句之后,刘秀将备好的礼物送给传旨太监,后者推脱一番,便收下了,在走之前,李公公用公鸭嗓,尖锐笑道:
“殿下交代的,奴才知道了,殿下尽管放心,老奴绝不负殿下所托!”
刘秀笑着称谢。
李公公走后,大军并未拔寨而行,而是整齐的站在那里,随着刘秀的目光,看向远方,等待着。
城外风大,把战旗吹的烈烈作响,刘秀大军仿佛铜人一般,在风中站的笔直,迎着大风,面无表情,平添一股厚重之气。
不久,身后城门方向响起来马蹄声,很快视线中出现了一行人,当先骑在骏马之上的是一个穿着紧身衣的飒爽女子,她英姿勃勃,神采飞扬,意气风发,远远看去,仿佛一只美丽的凤凰踏风而来,只要多看一眼,心情便会舒畅不少。
站在最前端的刘秀看着那个女子疾驰而来,一直恬淡的脸上露出了发自真心的欢笑。
他转头,对身后左侧的完颜硕微笑,道:
“子瑜已不再是我的心结了。”
说完,纵马向前,御风奔跑,去迎接前面满脸欢颜的女子!
那一行人很快走进,凤凰一般的女子一个纵跃离鞍下马,刘秀策马上前,笑道:
“身上的伤痊愈了吗?”
来人正是温雅,听到刘秀问她,面露得色,嘴角朝天上一咧,露出了潇洒的笑容,道:
“那是,就那点小伤,能奈我何?”
刘秀听后突生趣念,微微一笑,纵马走了几步之后,猛地踹了一下温雅坐驾,马儿吃了一惊,嘶吼着跑了出去,刘秀见状哈哈大笑,拍马前行。
疾驰中,大风将温雅叉腰怒骂之声,吹散不闻。
这一番场景看的众士兵目瞪口呆,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的想要揉揉眼睛,确认一下刚才所见。
但他们看到的还是平日里常见的那张淡然面孔,仿佛刚才发生的不过是集体幻觉。
片刻后,大军开拔,启程,赴卫!
------
行军月余,一路安营扎寨,终于到达卫境丰城。
入秋的第一场大雨,席卷大地,把庞大的丰城笼罩在一片烟雨这种,让一切景物都变得朦胧起来。
刘秀站在营前,只见大雨倾盆直下,像是要洗涤人间万物一般,前仆后继蜂拥不停。
微风送雨,夹杂着一股泥土气息铺面而来,雨水砸在刘秀脸上,带来一股凉意。
他眯着眼睛,在心里低低的念了一句:
秋天,终于到了吗?
前路漫漫,不知是否也如这秋雨一般,朦胧昏暗,看不清楚。
他攥紧拳头,旋又松开,心中苦笑,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般多愁善感,没有大丈夫风范。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脚步声,仿佛惊了他的思绪一般,刘秀脸上闪过了一丝不耐烦之色,但一闪即没,当他转过身来的时候,依旧还是如往常那般淡然处之的神色。
“殿下!”
瓦儿浑身透湿,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见到刘秀立刻跪倒在地,神情慌乱不堪。
刘秀心中一动,皱眉道:
“出了什么事?”
瓦儿重重低头,磕着地面,砰然有声,半晌才哽咽着回道:
“殿下,清晨刚刚下雨的时候,几个士兵奉完颜将军令,到附近查看民情,结果发现了天大的惨事!”
说完,又跪了下去,再不抬头。
刘秀见瓦儿罕有的魂不守舍,知道事情不小,他更不多话,径直道:
“你立刻将那几个士兵进来,我亲自问他。”
兀自跪在地上的瓦儿立刻点头,道:
“是!”
说完,他转身疾去。
没过多久,瓦儿就回来了,在他身后跟着几个浑身湿透的士兵,还有一个瘦弱的老头,老人瘦骨嶙峋,“弱不禁风”。
窗外雨下的更大了,雷声在这座城池里猖狂的嘶吼,闪电猛地亮起,将屋内照亮,白光让老人显得一身死气。
他的手里还捏着一小块馒头,仿佛怕被别人抢走一般,老人将馒头紧紧的攥住,指头因为用力而显得青白。
他苍白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原本明亮的眼睛已经黯淡无光,灰白一片。
刘秀向前走了一步,在老人面前停下,看着他,眉头紧皱。
老人见刘秀向自己走来,身体下意识缩了一下,另一只手颤巍巍的伸出来,将馒头护住,生怕眼前的这个大人物也会像以往那些人一样,抢走他身上的所有。
他看着刘秀在他面前缓缓停住,看他张口向自己问道:
“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人不知所以,抱着馒头慌乱的说了几句,刘秀听了几句,却听不真切,就抬起头来看向那几个士兵。
“殿下,我们几个奉命到四周探访民情,然后进了一个叫做‘十里街’的村子,”
这几个人先是踌躇了一会,然后让一个年轻士兵向刘秀禀报。
此人明显是一个话痨,也不客气,行了一礼,回道:
“小人名叫王仁,见殿下一直风餐露宿,行军清苦,小人们心中不忍,就想从百姓那里买几头羊,或者是几只鸡,再找几个当地的厨子,给殿下和各位将军做点好的,开开胃,让殿下打打牙祭,而且进村之前,完颜将军也想到了这点,他给了我们足够多的银子,嘿,我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银子,白花花的。”
像是突然意识到这不是再和兄弟们吹牛打诨,似乎不应该这般讲话,就停了下来,看着刘秀,刘秀点了点头,道:
“继续说。”
王仁这才松了口气,说道:
“我们带着这些钱结伴进去,怕买的太多人手不够,还得劳烦百姓帮忙,正商量着多叫点人手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村子里几乎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
刘秀一皱眉,看着王仁,道
“人呢?”
“殿下,村子里根本没人,但想到天色不好,即将下雨,街上看不到人也算正常,于是我们就打算到一户人家里面去问问他们有没有家畜要卖,可当我们打开门的时候才发现,才发现屋子里面横七竖八,堆积着许多尸体。”
王仁的语气突然沉重了起来,刘秀眉头深皱,站在那里点了点头,示意王仁继续。
王仁这才稳了稳心神,擦了擦额头,只不过一会功夫,他的额头便已沁出冷汗。他轻咳一声,继续道:
“他们应该是饿死的,由于高暑,尸体几乎完全腐烂,根本辨别不出模样,虽然过了很久,已经闻不到尸臭,但这幅骇人场景仍让我们呕吐不止,最后小人挣扎着从那家出来,几人分开挨家挨户去敲门,结果发现村子里饿殍满地,最后在村北发现了这个老人,我们给了他一点吃的,把他带来了。”
说完,房间里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瓦儿下意识看向刘秀,只见他眼角一抽搐,忍不住心里也是一阵难受,却无话可劝,无音可发。
刘秀眼中深处光芒一闪,像是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一般,眉头紧皱,细细思索,就这样过了一会,他才叹了口气,转头看向那个老者,柔声道:
“老人家,村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众人这才重新看向那个老者,只见他面目枯槁,形容憔悴,双眼无神,看样子已然余日无多。
老人听到声音,缓缓抬头,双眼下意识寻找着发问的人,嘴里哆嗦的说了一句。
但没人听懂。
老人声音沙哑,如同指甲刮铁一般,让人难受。
瓦儿见状急忙递上一杯温水,老人眼睛一亮,接过来狠狠的灌了几口,这才叹了口气,迷茫的看了看四周,缓缓说道:
“我们的村子叫做十里街,在丰城外围存在几百年了,因为交通便捷以前也是一个大村,但这几年连年饥荒,税课厚重,以致村子里民不聊生!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蜀国和燕国打过来了,村里的青壮年实在是熬不住穷苦,便离开了十里街,有的出去做长工找生计,好养活自己,有的干脆到卫国当兵,好领点军饷,只留着的这些老人、孩子、女人在村里,生计就更难了。”
老人说到这里,轻轻低头,叹气,脸上写满沧桑,但他并无悲伤表情,仿佛在说着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仿佛在讲着一个他人的故事。
他突然苦笑,喝了口水,继续道:
“随着战争越大越热闹,村子里便来了好几拨当差的,他们是大汉征兵征粮官,他们每次来,都要带走一批还能拿动长矛的老人,带走还有点力气的小孩!最后村子里只留下几乎动弹不得老头还有懵懂不知事情的小孩,在村里面等死!”
说到这里,老人顿了一下,此时刘秀眼中尽是悲愤表情,但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显然他在极力压制,他转过头,看着老者苍凉脆弱的身影,道:
“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