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章 小小讲解员!
组织中小学生来港区参观是老吴同志去年就跟几所学校商量好的,并非刻意安排在长航局在滨江召开宣传工作会议的这几天。
事实上宣传长江的工作两个月前就开始了,只是要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太多,港区几个单位接待能力有限,只能让几所对此感兴趣的学校利用节假日分批组织学生们来。
今天来参观的是第六批,菡菡今天是小小讲解员,她妈妈现在比谁都忙,周末都要在长江大桥水域值班,韩渝昨晚吃饭时跟张局、黄主任等领导打过招呼,今天不参加宣传工作会议,专门陪女儿接待前来港区参观学习的小朋友们。
之前接待过五批,按照原来的流程就行。
第一站是长航公安分局,因为下午长航系统各单位分管宣传的领导要来参观,大厅里布置了许多展板,看着展板介绍很简单。
分局机关今天是小陈的爱人葛晓倩值班,看着孩子们激动的样子,不禁感叹道:「韩局,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我小时候什么活动都没参加过。」
韩渝站在角落里,看着女儿用一口带着东海味儿的普通话在前面侃侃而谈,沉吟道:「现在的孩子真可怜,别说摸枪了,甚至连真枪都很难见着。」
「摸枪?」葛晓倩下意识问。
现在枪支管理很严,连武装部都很少组织民兵训练。不像以前,民兵甚至可以把枪带回家,孩子们有的是摸枪的机会。
韩渝打心眼儿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失去尚武之风,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也不能只在课堂里开展,干脆回头道:「晓倩,去看看枪库今天谁值班,让值班员拿几把枪过来,让孩子们摸摸。」
「是!」
葛晓倩前脚刚走,组织孩子们来参观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就由衷地说:「韩局,谢谢啊。」
「谈不上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韩渝笑了笑,充满成就感。
……
不出所料,随着枪库值班员拿出几把枪,孩子们激动的无以复加。尤其那些小男生,争前恐后的挤上前去摸。菡菡的讲解都被打断了,只能站在边上撅着小嘴暗暗吐槽局长爸爸就知道捣乱。
按照原来的流程,第二站是航道处。
航道处跟长航分局的情况不一样,干部职工大多在江上作业,岸上的干部本就不多,这几天又要在老吴同志领导下做会务工作,实在抽不出人接待来港区参观的小朋友,干脆把航道处的展板送到了长航分局。
等同学们看完枪,菡菡举着话筒提醒道:「同学们,请静一静,我们继续。在正式介绍长江航道之前,我有一个小问题,请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汽渡,从渡口坐汽渡过江,有过的请举手。」
「我,我坐过渡轮!」
「我有坐过,每次过江都要走滨章汽渡。」
小朋友们的热情很高,他们全是市区的孩子,家庭经济情况比农村的孩子好,大多去过东海、姑州等城市,纷纷举起手。
「那同学们有没有在江上看到这样的船?」菡菡指着展板上的照片问。
「见过。」
「这是工程船。」
「在采砂船!」
「对,这就是疏浚航道的采砂船。」
菡菡指着展板上的长江航道图,如数家珍地说:「长江,一直有着‘黄金水道"的美誉。然而,每年都有4.8亿吨重的泥沙从上游奔流而下在长江口淤积,形成一道‘拦门沙",如骨鲠在喉,严重影响了航运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一个小朋友惊呼道:「4.8亿吨,那是多少泥沙?」
菡菡只知道4.8亿吨很多,但具
体有多少也没一个直观的概念,绞尽脑汁的想了想,举着话筒笑盈盈地说:「正因为每年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特别特别多,所以长江也叫造岛神江,它用一千多年造出了中国第三大岛,并且现在仍以每年五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造岛,各位同学,你们知道中国第三大岛是哪个岛吗?」
「不知道。」
「就是漴明岛。」
菡菡微微一笑,接着道:「东海东海,有江无海!这句流传了好多年的俗语,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东海航运发展的桎梏,也影响到更上游的滨江经济发展。」
生怕滨江的小朋友们听不懂,菡菡又解释道:「每年都有上亿吨泥沙堵住长江的‘嗓子眼",治理长江口,打开‘拦门沙",成了几代人的夙愿,也是东海和滨江等长江沿线城市经济腾飞的现实需求。
建国后,长江口原始深度只有6米,挖了50年,从1949年到1998年,接近50年的时间里,长江口深度只增加了1米,从6米增加到7米。
‘一寸水深一寸金",航道水深如果不够,货轮就无法安全通行。航道对货轮通航的影响有多大,有两组数据可以说明,第一组数据是货轮吃水每增加一厘米,就能多装载一百多吨货物。
第二组数据是我爸爸告诉我的,1992年的时候,他在一艘远洋货轮上做大副,最后一个航次是澳大利亚到东海,他清楚地记得当时东海水域的北槽航道水深只有7米,他们的集装箱轮装货的吃水10.5米,要等潮水超过3.5米才能进港。
1990年,普东新区大开发时,长三角地区船舶载重总吨位超过了整个欧洲的内河运力规模,但全长约为莱茵河三倍的长江干线,货运量却不到莱茵河的十分之一。
在1998年以前,长江口北槽航道就算依靠疏浚,水深也只能维持在7米上下。吃水9.5米的船舶平均一天只能通过15艘左右。大型船舶要在长江口外减载后才能乘潮进入,而外贸集装箱则需在香港和日本神户中转,这大大增加了航运成本,所以必须要解决‘拦门沙"!」
葛晓倩听得一愣一愣的,禁不住问:「韩局,菡菡怎么什么都懂?」
「除了文化课,没她不懂的。」韩渝苦笑道。
带队来参观的刘校长很欣赏菡菡,笑道:「韩局,你们这是素质教育。至于文化课的成绩,稍加引导,应该也不会差。」
「我正为这事头疼,她现在上五年级,再不下点功夫,等上了初中肯定跟不上。」
「别担心,现在补来得及。」
韩渝在后面跟刘校长请教怎么帮菡菡补文化课,菡菡在前面绘声绘色地说道:「然而,长江河口宽90公里,夏天有台风,冬天有寒潮,治理谈何容易?为了解决拦门沙的问题,交通部从荷兰和美国请来世界权威专家,外国专家考察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说长江口不能治理!」
「那怎么办?」一个小朋友急切地问。
「外国专家说不行,我们只能靠自己!」
菡菡看着展板,眉飞色舞地说:「1992年,‘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整治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在交通部的领导下,长江口航道局的前身——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国内众多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开始向长江口‘进军"。
1997年1月,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专家座谈会上,时任国家z理明确了‘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见效、先期治理至8.5米"的指导思想。一年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拉开建设帷幕。
但要在地基松软的海床上,建起
一百多公里的稳固堤坝不是一件容易事。最大的难题是,怎么把软体排铺设到海床上?建设者们创造性地使用土工布做成布袋,再把泥沙装入布袋里沉入江底,形成软体排,相当于在河底铺上一层‘沙被"。
2000年3月,一期工程提前9个月竣工,共建成总长近75公里的堤坝、10座丁坝,疏浚了近52公里的航道,那层‘沙被"将长江口航道的水深由7米增加到8.5米,改变了万吨级船舶需要候潮进港和2.5万吨级以上船舶需要减载候潮才能通过的历史,通航能力提升了4倍,东海港吞吐能力和集装箱吞吐量在世界排名迅速前移。
然而,施工单位刚庆祝完,交通部刚宣布通航,连续5个台风汹涌而来。仅仅半年,刚建设好的航道又被泥沙淤积了,水深又从8.5米下降到7.3米,在航道里淤积的泥沙能填满6个西湖,几十亿就这么打了水漂,工程师们都哭了。」
「后来呢?」一个小女孩急切地问。
菡菡一连深吸了几口气,接着道:「那段时间,设在横沙岛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24小时连轴转,终于在2001年元旦,把水深恢复到了8米。
2002年4月,长江口治理二期工程正式开工,主要任务是整治建筑物施工。施工地点不断向外海延伸,施工难度也更大。工程师们采用新型的空心重力式结构——半圆体沉箱来降低成本。
但当年冬天,第一场寒潮大风过后,沉箱没了,大堤被‘腰斩"得支离破碎。又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加固海底地基的‘空心方块"被工程师们设计出来……
2005年3月底,长江口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提前完成建设任务,航道水深由8.5米增加到10米,给东海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2005年,东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达到4.43亿吨,首次超过新加坡港,跃居世界第一大港!滨江也因此受益,因为大吨位的货轮能通过‘拦门沙"进入长江靠泊滨江港!」
刘校长之前不知道这些,感慨万千地说:「韩局,没想到航道这么重要,国家在航道上的投资这么大。」
「长江口航道工程的重要性可能超过了正在建设的长江大桥。」韩渝深吸口气,想想又说道:「现在实现了10米水深的目标,但10米水深远远不够,三期工程正在进行,再过几年应该能实现12.5米。」
「12.5米能让多大的货轮通航?」
「9万吨,不过只能维持长江口至江城这一段。」韩渝顿了顿,接着道:「但泥沙会不断淤积,想维持12.5米水深,需要航道部门不断疏浚,所以航道处的工程船天天在江上作业。尤其长江口,一天都不能断。」
刘校长惊问道:「这要投入多少钱?」
「与收益相比,这些投入是值得的。」韩渝想想又说道:「但随着进出入经济飞速发展,就算能实现12.5米水深也远远不够。现在的货轮越造越大,十万吨以下都算不上巨轮,所以东海要租借浙海的洋山岛,斥巨资建设洋山港和东海跨海大桥。」
孩子们参观的第二站是滨江港,滨江港有专人讲解。
许多孩子是第一次来集装箱码头,看什么都好奇,一个比一个激动。
韩渝看着跑到自己身边的女儿,搂着她笑道:「刚才讲得不错,其实你可以以长江为题写一个作文。」
「我写了。」
「什么时候写的?」
「上个月,」菡菡得意地笑道:「我参加了吴爷爷的第二届‘我爱长江"征文,吴爷爷说写得好,还说我能拿少年组的一等奖!」
「真的?」
「骗
你做什么,不信可以问吴爷爷。」
韩渝不解地问:「既然写长江能写那么好,在学校怎么写不好作文?」
菡菡回头看看四周,嘀咕道:「其实我写得很好,外公外婆都说写得好,可老师却说我写得不好。」
「写偏题了?」
「老师让写的作文太幼稚,而且……而且老师不让说实话,上次让我们写《我的语文老师》,我说她长了一张娃娃脸,脸上有雀斑,她还不高兴。」
「……」
女孩子比男孩子早熟,并且自己的女儿跟别人家的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还不太一样,她懂的真比大多孩子多。
韩渝赫然发现这是一个问题,一时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