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页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场子里工资低,谁会愿意来?要不还是在家附近挑吧,找年纪大一点的还是很好找的。”
叶隐川却不赞成这话:
“有不少因伤退役的老兵是没办法安排到合适工作的,伤残补助又有限,回村种地也没那么容易,找到个供吃住一个月有十块钱拿的工作还乐不得呢,总之你如果同意找人的事就交给我负责,他们虽然有些伤残,但对付一两个壮汉还是可以的,不是看屋打更人能比的。”
他掌管后勤部,手里这种名单多了去了。
听他这样说茵茵只得答应:
“那行吧,不过建筑队过年了就得催,还得盖几间能住人的屋子,安排这种职工。还有,工资的话……也别按公家的给了,我私下付吧,就按正式工的。”
她的场子弄牲口、鸡雏什么的都不花多少成本,再加上她的饲料可以防疫病,场子就是稳赚的,付几个特殊工人的工资还是没问题的,正好她也打算把她姥爷的工资提起来,这样一来正好了。
眼下缺的就是鸡舍和牲口棚,她姥爷也不能一直搭板子在鸡舍里住,赶紧盖出房子来,到时她姥都能和他一起在场子里住,这样她妈想要照顾或者看他们也容易,更不需要和老舅家住在一起了。
到时老两口过还清静,一个月三十多块钱怎么都花不完,不好么。
“你说的有理,等过几天我就去催。”
茵茵笑着问他:
“你在部队还是在家里?”
“在部队,偷空跑回办公室打电话。”
“部队过年了是开联欢会么?”
“嗯,不过这会儿都在看电视呢,今年不是有春晚么,大家都好奇是什么,在那等看呢。”
二人又说了一些没营养的话才挂掉电话。
鞭炮声此起彼伏,苗于华也领着苗化云在外边放。
成串的鞭炮贵,放一下就没了,他们是把小洋鞭拆开,拆成一个个的,一小串能拆出几十个,然后拿着点燃的香一个一个放。
李丽娟呵斥他们:
“要放到院子外放去,别在窗户底下放,把二小子和三小子吓着!”
叔侄二人嘻嘻哈哈地跑远了。
外面传来很多小孩子的笑闹声,家家都没有电视看,孩子们吃了饭便跑到外面成群结队的放鞭炮或者玩游戏,到处乱跑。
茵茵家院子里埋了一个长长的竿子,竿子上挂着一盏纸糊的灯笼,这会儿点了蜡烛在里面,高高地升起。
不止茵茵家,一般人家都做了灯笼挂在高处,把整个村子都照亮了。
正看着电视,苗奶奶拿了几根蜡烛进来。
“把这蜡切几截使吧,也不知道场子里点了灯没?”
苗学松下地:
“我过去看看,顺便拿点吃的给他姥爷。”
李丽娟赶忙下地去收拾:
“蜡放场子里鸡舍门口那了。”
“行,我知道了。”
“爹,我跟你一起去!”苗于荣忙跟上。
茵茵又拿些暖水果和冻的分开装,里面还放了点糖,让他爹带过去。
李丽娟则收拾点点心和炒货。
养殖场也挂了灯笼,还是两盏,就在大门口,站家里院子就能看着。
苗学松到时,李姥爷刚点完蜡烛回来,每个马棚、牛棚、羊圈、猪圈门口避风处都点了一截蜡烛。
李姥爷正在那烤土豆吃呢。
苗学松父子连忙将带过来的吃的拿出来:
“这都是娟子和茵茵让我送过来的,还怕你一个待着没意思,把收音机也给你拿过来听。还有这是刚包好的饺子,一会儿你撂小锅煮着吃。”
李姥爷眼睛一亮,看着收音机,没有拒绝。
把烤好的土豆递给苗于荣,拿着苗学松带过来的东西吃起来,边调了个自己喜欢听的节目,边吃边听。
他话少,苗学松跟他也没多少话说,检查了下畜牲棚,又给一只大狗,两只小狗喂了点东西就回去了。
路上苗于荣有点沉默,半天才道:
“我姥爷……我老舅都没给我姥爷拿吃的!”
大过年的,不管爱吃不爱吃的,不都得准备点零嘴,不能叫人肚子里空着。
苗学松轻叹:
“我听着你老妹和小叶打电话了,说是开春在场子里多建点鸡舍,还要建几间房子,到时你姥爷和你姥就到场子里住,干活也方便,不用看谁的眼色了。”
这还是他们看着的,往年看不着的,又能怎么样了。
苗于荣脸上舒缓。
“等你和我妈到老了,我不会让你们受着一点委屈的!”
苗学松心里又是感动,又是欣慰,拍拍比自己都高的儿子:
“爹知道,你们兄妹五个都是孝顺的!爹不愁晚年。”
孝顺是一种优良传统,需要一代一代往下传递的,当然也需要长辈以身作则。
苗于荣有点不好意思,再没有开口,只将姥爷给的烤土豆揣进怀里,回到家给了茵茵。
心大的茵茵还挺高兴的,接过来:
“姥爷又烤土豆了?不对,他该不会只……”苗于荣点头。
茵茵心里有点发堵。
倒是李丽娟好笑地拍了拍她的额头:
“行了,刚才不是送了吃的过去,想那么多也不怕老的快!”
儿子能有多孝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