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二十章 此时的宰予,正在修订周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清晨,当太阳刚刚出现在大地上,一丝微弱的阳光顺着窗户照在了宰予的脸上。
    宰予睁开眼睛,猛地坐起身,捋开遮在眼边的长发,他垂着脑袋,发出阵阵癫狂的笑声。
    “哈哈哈!!!”
    他笑了一会儿,忽的又掀开被子,疾步小跑来到门边,将家里所有够分量的物件全部抵在门边。
    然后小心翼翼的拖出家中的藏书箱,打开箱盖,认真的挑选起了这些被他视若珍宝的竹简。
    很快,十几份竹简被宰予选了出来,这些竹简都有一个言简意赅的名字——礼。
    宰予打开一份竹简,又挑了一张洁白的纸张铺在面前,他提着笔杆的手微微颤抖。
    虽然他想做这件事已经很久了,但真的让他动手做,宰予心里还是有点怕的。
    毕竟这可是传承了五百年的祖宗之法啊!
    不过宰予转念一想,又记起了夫子前日说过的话:如果错了,那就去改正吧。
    如果错了,就要改正!祖宗之法错了,那也得变上一变啊!
    宰予大着胆子展开《礼》,打算用辩证眼光去把它批判一番。
    他目光扫过,开始阅读了起来。
    【天子将要外出,必须要先祭祀上帝、社稷、宗庙。诸侯将要外出,必须要祭祀社稷和宗庙】
    【诸侯被天子赏赐弓矢后,才有权力征伐】
    【诸侯被赏赐了鈇钺,才有权力刑杀】
    【诸侯被赏赐了圭瓒,才能自己酿造鬯酒】
    嗯……
    这几条整体强调一个君权天子授,虽然整体比较繁琐,但总归和民众关系不大,而且现在普天之下的诸侯也没有几个搭理天子的。
    况且,把这条改,实在太过显眼,就暂且不动吧。
    宰予的目光接着向下扫去。
    【天子命令诸侯兴办教育,诸侯才可以设立学校。其中,小学设在公宫的东南,大学设在郊外】
    【天子的大学叫辟雍,诸侯的大学叫頖宫】
    宰予看到这里,大笔一挥,将‘天子命令诸侯兴办教育,诸侯才可以设立学校’这一条杠掉。
    改成了‘天兴教化,礼乐万民,诸侯理应兴办教育’。
    【天子、诸侯在没有战争的时候,每年田猎三次】
    【其目的在于,第一是为了准备祭祀的供品,第二是为招待宾客准备菜肴,第三是为了充实天子、诸侯日常所用膳食】
    看到这里,宰予又加了一条,‘第四,是为了与民同乐,将田猎所获分给庶民,以昭示天意浩荡、分享地利恩德’
    【田猎的规定是:天子打猎不应四面合围,诸侯打猎不应把成群的野兽全部杀光】
    【射杀野兽之后,天子要放下指挥的大旗,诸侯要放下指挥的小旗】
    【大夫射杀野兽后,就应命令协助驱赶野兽的副车停止驱赶】
    【大夫的副车停止驱赶之后,百姓开始田猎】
    这一条看起来还成,天子、诸侯、百姓,大家其乐融融,都可以田猎获取膳食,不过还是有进步的空间。
    宰予大笔一挥,将百姓后面加了一条庶民。
    【正月以后,渔人才可以到川泽捕鱼。九月以后,才可以开始田猎。八月以后,才可以设网捕鸟。到了十月,才可以进入山林砍伐】
    【昆虫尚未蛰居地下之前,不可以烧野草而猎取野兽。田猎的时候不捕捉小兽,不取鸟卵,不杀怀胎的母兽,不杀刚出生的小兽,不捣毁鸟巢】
    宰予微微点头:“可持续发展,而且这一条还能帮助修养仁爱之心。对待鸟兽尚且不能随意杀戮,对待人又怎么能胡乱处决呢?保留了。”
    【农户帮助耕种公田,不另缴田租。商贩缴纳地皮税后,不再缴所得税。物品出入关口,只稽查是否违禁,而不抽关税。在规定的时限内进入山林川泽采伐渔猎,就不加禁止】
    宰予看到这里,不由停笔叹息。
    只不过这一次,他不是因为《礼》的缺点而叹息,而是为了《礼》的优点无法被执行而叹息。
    就这一条来说,这样的政策难道不好吗?
    当然好了。
    这是典型的公室向民众让利的宽仁政策啊!
    但这样的政策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施行。
    就拿农户只需要帮助耕种公田,不需要额外缴纳田租这一条来说,最先破坏这个规定的,恰恰就是最恪守周礼的鲁国。
    当初武王伐纣建立新秩序后,曾经与四方诸侯盟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正是这句话,奠定了周朝土地政策的基调,那就是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
    天下所有的地都归属于周天子,不承认其他任何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只承认他们拥有对土地进行耕种和收获的权利。
    天下所有土地,以九百亩为一个单位,按照井字划分为九個一百亩的小方格。
    外围的八个方格交给农户耕种,让他们自享这些田地的收益,不对这些田地课税。
    而正中的那一百亩田地,則作爲公田,由八户人家一同耕种,公田的收入上缴國家,交给公室分配使用。
    后来的情况,是个人都能猜出来。
    私田精耕细作,公田随便应付交差。
    久而久之,公田的收入越来越少,很難满足国家的日常用度。
    各国的公室穷得荡气回肠,但有一句话叫做穷则思变。
    面对愈发拮据的财政状况,各国纷纷祭出了改革措施。
    首先进行改革的,依旧是来自齐国的那个男人。
    管仲推出了‘相地而衰征’的新政策,主要内容大致是:将全国的田地,不分公田、私田重新进行统合,再将农户平均分配到土地上进行耕作,并根据土地肥沃程度、作物产量高低,按照梯度收取租税。
    不过管仲的改革,终究还是在土地公有制的范畴下进行的。
    但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浪。
    作为齐国的邻国,鲁国看到隔壁齐国因为改革获利后,也动了更易祖宗之法的心思。
    鲁国的先君鲁宣公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个颇具开创性的伟大设想——初税亩改革。
    初税亩改革,既吸收了管仲改革的成功经验,也有推陈出新的措施。
    初税亩的主要措施是,今后不止公田的税收要上缴国家,私田也要抽取十分之一的收成交给公室。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这两条,那初税亩就不叫做改革,而是单纯的加税了。
    鲁宣公为了劝说国内的公卿大夫以及普通国人同意改革,还另外做出承诺:
    寡人知道你们在耕作私田之余,还额外开辟了不少没有登记的私田,这些新开垦的私田,以往国家是不承认的。
    但只要你们同意初税亩,那这些新开垦的田地只要按时缴纳了十分之一的田赋,也可以正常登记了。
    鲁宣公这几句话,看似只是轻飘飘的同意为新田地登记造册,但实际上却是承认了鲁国境内的土地私有化。
    因为这些新田一旦正式登记,就可以随意买卖交易。
    所以从初税亩改革开始,鲁国的土地公有制就等于正式宣告瓦解。
    在鲁宣公施行初税亩改革之后,各国纷纷跟进,代表了土地公有制的井田制也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而华夏历史上,持续了两千余年的土地兼并,则从此拉开了序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