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7、废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别人漫天要价,赵正坐地还钱。
    这年头大家都没有铜板,以物易物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交易手段。如今这世道,粮食最值钱。
    被赵正一忽悠,作为平凉村的贸易代表,赵吉利第二天一早还真的去了。
    赵金玉怕赵吉利误了饭点,让他娘姜氏给赵吉利贴了两个糠饼,赵吉利喝了一碗粥,把糠饼揣进怀里就上路了。
    吐谷浑人的两个村子离平凉其实不远,四十来里路。脚程快的话,赶路只要两个时辰。但因为景中二十八年议和,如今自阳关玉门关至凉州,河西走廊上三个半州郡已是吐蕃势力范围,此时的凉州四县有两个县也已经划给了吐蕃,上平镇眼下就处于边陲。
    不太平。
    这几年来,不断有溃兵和山匪过境,杀人放火拦路抢劫的事时有发生。
    赵吉利不敢走官道,只能绕些远路,直到晌午时分,才到了孟顺……
    另一边,赵正则带着赵大柱继续昨天的营生,下河捕鱼,制作过冬储备口粮。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第二天赵正便动员了更多的人。这两天平凉村的村民都吃了饱饭,昨晚还喝了鱼汤,很多快要饿死的人从垂死的边缘活了过来。都知道鱼能救命,是好东西,这许多人就争抢着要下河参与,生怕别人说他们不干活,分鱼的时候没有份。
    “你你你,出来,回家搬床去晒谷场上晒太阳!”
    赵正亲自把关,身体实在虚的就勒令休息,赶去晒太阳补充钙质。还有些年纪身高不达标的,也被他筛选出来,让他们帮忙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们去捡柴维持篝火,煮汤煮水。老者们则被安排去了河湾避风处,帮忙布置换衣场所……
    “二传叔、大发叔,你们带第一波人下去,我带第二波。春婶子和二娃也分两拨下去做拦网……你们昨日都做过了,下水以后让新手们注意水流,别被冲走了……”
    赵大柱按赵正的意思把人分做两拨,轮流下水作业。这样一来能节省体力,保护身体。二来能延长劳作时间,增加鱼获。
    “好勒!我把人看好来,柱子你也别急着下水,等叔先来两波!”
    “二传叔你别逞能,抓紧赶鱼,赶完一波赶紧上来,别冻坏了,不然元良是要怪我的!”
    “怪不上!叔几个身体好着呢!倒是你春婶子她们几个老娘们,怕是别着了寒。”
    “大发你闭嘴,老娘带几个娃儿都比你们能干!”
    ……
    几个被指派的领头人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赵正则杵着木锹,站在河坎上,阅兵似地看下面的河滩乌泱泱地挤了一堆的男女老少分流散去,各司其职准备大干一番。
    他就喜欢这个感觉,就像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看着自己的队伍焕发活力,按照自己的意志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有这精神,别说生存,就算带着整个平凉一起致富,也不在话下。
    今天的组织比昨日的要严密许多,捕鱼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河湾区域。第一网就收获颇丰,足足比昨日多了近一半渔获。
    赵金玉带着人收鱼上秤忙得不亦乐乎,孟草花两个眼睛都冒出光来了……
    “怂娃子,你那边使点力气,我快撑不住了!”
    “贼货,你来试试?我这头太重了!”
    赵大柱赶完了第四波上岸,在更衣处换了干衣裳,披着棉被走到篝火边喝了几口热水,看着满满一筐鱼被两个小子吃力地抬上了坎,脸上顿时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
    “大柱,笑啥呢?”赵二传整理着工具,面带喜色:“叔可从没见过你笑得这么好!”
    赵大柱呶呶嘴,“恰好我也在笑怂娃他们,好久没见这些小屁孩儿这么开心了!”
    赵二传站起身,看着河坎上忙碌的孩童摇摇晃晃地抬着筐走远。
    “诶,元良呢?”
    赵大柱转着圈在河滩上找,“二传叔,他下水了吗?”
    “没!”赵二传摇头,“你第二波下水的时候他过来和我打了个招呼,说是去周集了。“
    “周集?”
    ……
    赵正昨天听赵吉利说周集村过得比平凉还惨,倒不是善心大发,想要去帮忙解决邻村的温饱问题。只是他今天站在河坎上,看到河边有一条渠。他记忆里没有这条渠的印象,走过去一看才发现是条废渠。
    这条渠不到三尺宽,渠底被土埋了,离渠顶只有一尺来深。赵正顺着渠走,走到了村里的地头,渠就平了。
    赵正回到河滩边随便问了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老人告诉他,这原先确实是有一条渠,渠是从周集那边引过来的,不过早几十年前就干了。这些年灌田,用的都是井水。
    井水虽然能用,但因为水量原因不能进行大面积灌溉。
    赵正知道这么回事,但之前他只是以为村里是因为没有这些水利设施,只能用井水。
    他学的是军事工程,带大家捕鱼算是副业中的副业,而供、排水才是他的主业之一。对着一个需要大量用水的村落,他在河坎上画了很久。
    采用水车从河里取水,或者干脆直接从大通河上游挖渠引水,然后通过灌溉渠进行农田灌溉,性价比极高。
    但是脑海里的工程草图告诉他,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灌溉渠不光需要入口,还需要出口,凉州不是南方的水网地带,没有那么多自然沟渠给他放水排水。
    这么一来,就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利用大通河的落差在下游开挖个出口,否则一旦哪年夏天温度升高,祁连雪山加速融化,导致河水大涨却没有出口的话,就会直接形成土地内涝,得不偿失。
    赵正初步计算了一下工程量,巨大。
    所以这条渠引起了赵正的兴趣,他决定去周集看看,到底堵成了什么样子。
    如果能让水从周集村那边出去,既能减少很大一部分工程量,又能同时解决两个村子甚至更远的灌溉问题。
    到时候他卡着渠上游,能占不少便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