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七十四章雨村荐,贾凝入林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旋之,林如海突然转身从身后拿出一封荐信,只见他面向雨村,又继续道:“但请放心,小弟已预为筹画至此,早己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贾雨村极力掩饰自己此时的大喜之情,双手接过荐信,恭敬的回道:“多谢大人锦囊相助,若日后有需村助之时,尽管开口,雨村定万死不辞”。
    此刻的贾雨村脸色红润,他紧紧抑制住心中万分激动的心情,又谨问道:“不知大人的内兄现居何职啊,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
    林如海闻言而微笑,正色道:“说起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
    紧接又正色道:“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贾雨村听后连连点头,拱手恭敬谢道:“多谢大人提携”。他心中这才信了昨日冷子兴之言。
    林如海紧接着又说道:“小女己择定下月初二日入都,尊兄就同路前往,岂不两便?”。
    贾雨村闻声将此事应接了下来,心中不禁十分得意。
    ……
    傍晚,林黛玉原本极度不想弃父独自前往京城,无奈她外祖母早已来信劝说,信中表达了对林黛玉深深的想念之情。
    而且林如海对此事虽也不舍,但还是赞成的。
    只听林如海说道:“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林黛玉听后顿时嚎啕大哭,掩面哭泣,泣不成声。
    此时林如海的神色颇为复杂、不舍,无奈的唉了一口气,低声说道:“玉儿,父亲身兼巡盐御史一职,工作十分繁忙,怕没有时间教育你,你到了外祖母那里,有她的照顾和教育,为父这才放心,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许久之后,林黛玉俏白的脸略带愁容,只听她止住了哭声,哑声说了一句:“父亲说什么便是什么吧,女儿自当听命”。
    ……
    四月中旬,扬州城。
    贾凝从一艘小船上不紧不慢的走了下来,旋然环顾四周后,与一众仆妇前往林如海的官邸。官邸具体位置贾凝自是不知,但可以询问旁人一番,基本上逢问必答。
    半个时辰后,在林如海官邸门前,贾凝令门仆通报林如海去了,这才在此等待。
    不久之后儿,二位气质儒雅的读书人迎接了来,只见其中一位身穿常服的俏瘦中年男子与另外一位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正直迎面而来。
    “林伯父、贤之兄”。
    贾凝见到他们二人,不假思索的首先拱手行了一礼,言出看之,连声正色道。
    林如海面带热情,连忙迈步走到贾凝身旁,将之敬礼扶下,笑道:“既是贤之同窗,你与我是同辈,礼数不必如此周全,来儿,请进门详谈”。
    林如海把当作贾凝同辈之人,但贾凝不能以同辈自居,因为他年龄比之小太多了。
    旋然,林如海将贾凝行礼的双手按下之后,林则贤随之来打圆场,在二人的热情邀请之下,贾凝也颇为客气的同他们二人正齐走进府中。
    贾凝、林如海、林则贤三人进府后一边走向厅房,一边笑谈起来。
    林如海如此热情的招待客人,在古代这很是常见,况且他们又沾亲带故。
    读书人初见一般都是如此客气,甚至有些比之还更甚几分。
    这边,亭院的走廊之中,贾凝闻言笑道:“不知林妹妹想要几时去往京城,大可多待数日,好缓解几分妹妹的思乡之痛,这些便不必在意小侄”。
    林如海瞬间怔了一秒,心中对这位少年的好感倍增,旋即微笑道:“那就依弟之言吧,我准备择选下月初二这个日子,如此可好?”。
    贾凝淡然一笑,道:“好啊,如此甚好”。
    林如海儒雅随和的深深点了点头,突然,他神情一愣,似乎想到了什么,又道:“对了,弟还没有住所吧,余下的这些日子,不如就暂住在我府上吧。
    我府中房间、物品一应东西具全,小女正好借此与弟熟悉一番,到时入了京,旁边有个熟人也好说话……”。
    林黛玉进京后,人生地不熟的,虽然有一个喜爱她的外祖母,但是贾府之人她终究是一个人都不认识。
    目前对这些亲戚也是犹如陌生人一般,一次也未见过,因此林如海难免担心林黛玉,毕竟她今年才刚到九岁,怎么可能通事故?
    其实林如海完全有能力抚养林黛玉,大可以拒绝贾母的。
    但是林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林如海难免担心林黛玉在教育上出差错,而且他也没有时间细心照顾林黛玉,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林如海害怕林黛玉在自己身边会有不测,他自从上任扬州巡盐御史一月多来,可谓是威胁不断,尤其是地方上的士绅,得罪了不止千百个。
    因此林如海为了黛玉的安全,只能忍痛让黛玉离开自己,远渡京城,寻她的外祖母。
    不过就凭贾母说再多,他总归还是不放心的,因此这有了上面的这句话。
    对林如海的请求,贾凝求之不得,应道:“林妹妹在贾府一个熟人也没有,如此也好,那就多谢伯父了”。
    在贾母送来的信中,林如海早己清楚了贾凝的底细,在他看来,此人与他的经历很像,同样是借科举扬名、发家的,只不过贾凝年龄小一些罢了。
    因此贾凝虽是贾府旁系的子弟,但林如海没有一丝瞧不起他的样子,反而用极为欣赏的目前打量着贾凝。
    贾凝这个凭自身努力,十三岁一举中案首的少年真的与他年少时很像。
    再之,林如海对杉杉有礼的贾凝本身就颇具好感,贾凝又与他堂兄林则贤是同窗,因而更加亲近了。
    古代这个同窗代表的可不是普通同学,意义很深远,基本上就相当于以后官场的盟友了,而且是特别亲近的那种。
    ……
    热情招待了贾凝一番之后,林如海派人把府中的一处厢房打扫了一番,供贾凝暂时居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