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战争形势分析
永历二十五年年底,承天府发生了几件大事,一件大事是原建平伯、吏官郑泰突然以自己身体有疾为由向藩府递上辞呈,延平王未加挽留便批准了郑泰的辞呈。
郑泰突如其来的下台,让整个郑氏上下噤若寒蝉,一些与郑泰过从甚密的官员选择了夹起尾巴做人。谁也不想延平王的手中的班子下一个打到自己的身上。
至于手握重权的郑泰被突然拿下,谁都没有感到意外, 从上一次郑泰被削爵开始,一些心思缜密之人便预料到了郑泰的结局。
面对延平王的敲打若是还不长记性,那么被拿下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以延平王的威望,拿下一个吏官,根本就掀不起一个浪花。
郑泰留下的吏官位置由从大陆返回的陈永华接任,经过这么多年的布局,郑经在大陆的情报网络基本上已经健全。
陈永华已经没有必要在大陆亲力亲为, 是时候发挥他的内政强项, 让他担任吏官在并且兼任整个郑氏内阁资政。
这个职位相当于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可以说是郑经对陈永华最大的信任。
另一件大事是兵官洪旭(比真实历史上多活了四年)在年底的时候在任上亡故,空下的兵官位置,郑经一时没有想好让谁接任,这个位置是个制衡军队的关键位置,必须要任用得当,不然一定会出大乱子。
为此郑经特意与返回承天府任职的陈永华商议:“复莆!你觉得兵官职位应该让谁担任?”
“臣觉得张煌言适合这个职位,兵官如今并不管兵,完全是一个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监督军饷的发放,部队的后勤开支,武备的装备。
这个位置最需要一个刚正不阿之人,苍水先生的人品值得信赖。”
郑经点头道:“苍水先生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不过调走苍水先生,谁来担任琼州知府?”
“冯锡范如何?”
对于这个自己曾经的侍卫,郑经不怎么感冒, 不过冯锡范在鸡笼做的确实不错,虽然比不上万年、天兴两个附郭县,可是比起执掌淡水的叶亨来说要强上许多。
郑经忌讳的不是冯锡范的能力,而是这个人善于内斗的人品,不过他撺掇郑聪弄死郑克臧,又与刘国轩一起携着郑克爽投降满清也是势穷之后的无奈选择,还是给他一个机会吧!
“也罢!那就安排希范去琼州吧!鸡笼知县直接让他的副手升任。”
陈永华点头应是,君臣二人寥寥数语便定下了几名大员的去留,谈完了人员的安排之后,郑经把话题转到大陆上,沉声问道:“复莆!就复兴会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明年满清有没有可能正式开始削藩?”
“王上!臣觉得可能性不大,满清朝廷想要削藩必须要有一个由头,现在看来各藩之间没有一人有主动撤藩的念头。
满清朝廷也没有任何的理由平白无故地撤藩,这从道义上说站不住脚,以满清上层的智力,应该不会干这种在政治上丢分的事。”
郑经回想了一下三藩之乱的起因,好像是尚可喜上疏自请撤藩,然后耿精忠与吴三桂也接连上疏自请撤藩。
满清朝廷直接没有推让便同意了三藩撤藩的要求,于是本来就是试探的吴三桂与耿精忠打起了反旗, 三藩之乱爆发。
不过郑经却不清楚尚可喜为何要主动上疏撤藩,是发自内心, 还是试探满清朝廷。
“复莆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满清才会撤藩?”
陈永华沉吟了一下说道:“依臣看,满清肯定会私下里做尚可喜与耿精忠的工作,这两藩的实力与吴三桂没有可比性。
若是臣来操作,肯定许给这两藩好处,但是绝对不会给吴三桂任何好处,因为吴三桂的要求高,满清给不起。”
“你觉得谁更有可能被说服?”
“尚可喜?”
“为何是他?”
“臣渗透到平南王府的复兴会情报人员传回情报,情报中说尚可喜与其子尚之信不和,父子之间经常争吵。”
“情报人员可知他们父子之间因何事争吵?”
“尚可喜的书房戒备森严,非嫡系之人根本不敢靠近,情报人员也只能听到只言片语的争吵的声音,并不能听到确切的消息。
不过据臣所知这尚可喜从永历九年起,已经连续十多年上疏请求回辽东养老,这老东西看样子是想当建奴的忠臣孝子呢。”
“复莆的意思是说,尚可喜的儿子并不愿意放弃手里军权,所以反对尚可喜上疏返回辽东。”
“臣觉得有这种可能,听说每年平南王府光是走私就能获得大量的收益,每年至少上百万两银子进账。
咱们崖州大批发市场的大陆客商,一大半都是为尚可喜家服务的,这么大的利益尚家人怎么可能放弃。
不过如今军权在老东西的手里,他的儿子估计也不能左右他老子的决定。臣估计若是尚可喜再次上疏请求回辽东养老,满清朝廷会借势将所有藩镇全部撤销。”
郑经参考后世自己知道的历史,发现陈永华分析的确实非常有道理,这满清估计选择的突破口就是平南王尚可喜。
“从现在开始要重点监控广州,寡人要第一时间知道广州的消息。”
“王上放心,臣已经重点监控了三藩驻地,无论是广州,还是福州、昆明都是重点监控的地方。不过王上真的认为满清朝廷撤藩,吴三桂必反吗?”
“他肯定会反,他不反,他手下的将领也会推着他反,不然他跑去京城享清福的时候,他手下的将领就会慢慢被拆分,逐渐边缘化,直到被彻底的抛弃。
这就是人性,这么多年吴军一直都在做战争准备,满清朝廷眼睛不瞎就能看到,如今又把有酷吏称号的朱国治安排到云南当巡抚。
这就是要一步步地压迫吴三桂的权力,吴三桂只要不傻就能明白满清对他的防备之心,如今已经到了就差撕破脸的地步。
不是吴三桂想不反就能不反的,不然很有可能吴三桂会被诸将反噬。”
陈永华虽然并不通军事,不过这政治敏感度却非常高,延平王刚才的分析完全切中要害,箭在弦上不发已经不行了。
“臣明白了,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扩军备战。如今我们总兵力达到多少了?”
“经过一年的扩充,已经完成了五十个镇的人马装备,若是明年还能坚持一年不开战,我们的人马能够扩充到六十个镇。
不过满剌加与吕宋的人马一个士兵都不能调动,对大陆的军事行动只能依靠承天府与琼州府的兵力。
两地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备军队之外,最多能够出动三十个镇,所以说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人口不足,无法大规模爆兵。”
陈永华也知道郑氏的实际情况,延平王已经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然而先天不足,想要一下子装备太多的军队,非得把后勤拖垮了。
到时候别说反攻了,军队会不会因为后勤不足,全军溃散都完全有可能,王上对于后勤的重视超过了前两任藩主。
“王上也不必担心,我郑氏的兵马个个都是精兵,对上满清不敢说以一当十,以一敌二敌三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况且我们还有强大的海军,只要我们战略战术运用的准确。利用满清与吴三桂酣战之际,我们若是出奇制胜,还是能够获得一定的战果的。”
“寡人并不担心战场上的事,寡人担心的是战场之外的事,寡人最担心的是一旦我们插手太狠,满清会与吴三桂媾和,到时候来个划江而治,我们可就被动了。”
“这怎么可能,一旦满清敢这么做,就等于是自己放弃了他们自称的正统地位,变成一个割地求饶的偏安政权,自古选择偏安的都没有好下场啊!”
“满清有没有好下场寡人并不关心,寡人担心的是若是让吴三桂站稳了南方半壁江山,那就形成了划江而治的局面,到时候我们就算灭了满清再打吴三桂道义上也不占优势了。”
陈永华从来没有想到这个局面,不过他不是穿越者,没有民族包袱,自然不会有打内战的内疚感,当即劝慰道:“王上!这有什么,自古不都是天下有德者居之,我们灭了满清在道义上我们才是华夏的守护者。
比吴三桂这种贰臣贼子在道义上要高的多,到时候大不了就打一场,谁胜了天下就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