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朝廷反应
在日月斋来人之后,许一凡就没有再去过度关注徐诗芷的事情了。
从芊予最后说的那句话来看,徐诗芷应该没有生命危险,不然,不良人不可能没有丝毫反应的,既然徐诗芷暂时是安全的,那许一凡就不用太过于去操心了。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想必海洲和徐诗芷她们的事情,早已经传回长安城了,接下来,朝廷会怎么应对,那就不是许一凡操心的事情了。
从芊予来的第二天,许一凡就开始再次出门,开始活跃在众人的视线当中。
百货楼虽然因为海洲之变,生意不太好,但是,百货楼依旧是百货楼,百货楼的东西,还是很受人们喜欢的,随着工坊的扩大,工人越来越多,墨刀营学生的陆续出师,很多工坊都被他们接管下来了。
言午堂的学生,年龄普遍都不大,除了之前许一凡亲自在东海城筛选的学生之外,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言午堂从海州各地,甚至是周围的大洲,陆陆续续,以各种方式,吸纳了不少学生,现在出师的都是言午堂第一批学生,而第二批学生,也即将出师了,许一凡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是许一凡希望看到的。
也正是因为学生众多,所以在工坊产品的升级换代上,他们也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尝试着自己去做一些东西,对于这种情况,许一凡是很高兴的,为此,他还特意给神机营的学生们,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专门让他们用来试验的。
香水和白酒,因为许一凡亲自参与做了很多,但是,做的并不全面,而神机营的学生们人,有些人进入工坊之后,就开始在原来的香水上面开始改造和升级,到目前为止,香水的种类已经增加了十几种,每一种都不一样,而白酒更是如此。
当许一凡在沉寂了近两个月之后,再次出现在众人视野当中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之前还格外关注他的人,也因为齐若兮等人的离开,还有海洲之变的发生,转移到了其他的地方上。
对于海洲现在的局势,除了那些超大势力之外,没有多少人看的清楚,很多人都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至于他们想做什么,许一凡不用问也才猜得到。
东海城很多人都是商人,而商人逐利,他们眼中除了利益之外,很少有其他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当海洲换了主人之后,他们就要考虑家族的发展了,到底是跟方士站在一起,还是站在朝廷这边,亦或者是骑在墙头,望风而动,这都需要他们自己去斟酌,去思考。
至于许一凡,放在之前,他们肯定是很关注的,但是,现在还有更大的事情,这关乎家族传承的问题,他们自然要更加重视一些。
没有人关注自己,许一凡反而乐得清闲,他每天除了练剑之外,就是去百货楼或者各个工坊转转,偶尔也会去四季楼的施工现场看看,看起来,许一凡就像是一个闲人一般。
时间就像流水,一刻不歇的超前奔去,转眼之间,就到了三月份。
往年这个时候,已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可是,今年却不同,这个冬天格外的漫长,从十月份进入冬天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将近半年时间,冬天还没有退去的意思,这让很多人叫苦不迭。
不过,饶是如此,到了耕种的时候,不管外面多冷,还是有人冒着风寒,开始进行耕种,而一些商队,也开始了新一年的贸易。
时间到了三月中旬,许一凡每天的生活都十分的规律,或者是,无比的枯燥。
卯时起床,打一套军体拳,然后练剑两个时辰,洗漱一番吃早饭,午时出门,要么去百货楼,要么去工坊,要么去四季楼,亦或者带着刘冬瓜和盖剑他们,在东海城四处闲逛,亦或者是去茶楼喝茶,或者是去勾栏听曲。
就这样,一直到了申时,天色逐渐暗淡下来之后,他才会回家,又练剑一个时辰,吃晚饭,吃完饭之后,在练剑一个时辰,等到其练剑完毕之后,已经是亥时左右了。
这个时候,其他人都去休息了,许一凡却去了书房,一个人待在书房内,一直到丑时左右,他才会从书房出来,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
对于许一凡这些习惯,周围人早已经习惯了。
三月十五号这天,许一凡这边收到了一份密信,密信上的内容主要都是关于长安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海洲沦陷的消息,其实,在一月下旬的时候,长安城那边就受到了消息,这个消息传递回去之后,引起了朝野震动,很多官员都纷纷上奏,请求炎武帝派兵把海洲夺回来。
对于官员们的这种反应,完全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海洲作为大炎王朝的一部分,虽然它不是最富裕的一个大洲,但是,确实商人最多,银钱汇集做多的一个地方之一,其中有不少官员,都在海洲有产业,帮助他们赚取了不少的钱财,现如今,海洲沦陷,他们的钱袋子没了,自然着急起来了。
另外,上次西征兵败,朝廷当中已经开始有一些流言开始传播了,其中说的最多的,还是历代王朝都迈不过一千年这个魔咒的事情,有些人开始散播乱世到来的消息,这让有些心智不坚定的官员,开始动摇起来。
镇西军败了,对于大炎王朝已经是很大的损失了,而这个时候,镇海军又叛变了,这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使得乱世到来的谣言,更加的真实起来。
其次,则是很多年都没有出现的方士,突然横空出世,一出世就拿下了海州,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惶恐起来,说到底,方士终究是修行者,虽然单个的修行者,他们并不畏惧,可是,作为一个超级大势力的出世,他们还是很担心的。
最后,就是徐诗芷和李嗣源出事儿的事情,更是让这些朝廷官员开始变得不安起来。
在海洲沦陷,方士出世,镇海军叛变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很多官员都纷纷上奏,要求立即捉拿镇海大将军殷元魁,暂停西征的事情,另选良将带兵东去,收复海洲,剿灭叛军。
只是,这些奏折递上去之后,却被炎武帝留中了,至于镇海大将军殷元魁,依旧在距离京城八十里的军营当中训练士卒,为西征做准备。
在海洲的消息传递回来之后,炎武帝也只是把殷元魁叫回京城,单独召见殷元魁,进行了一番谈话,谈话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因为当时在御书房当中,只有炎武帝和殷元魁两个人,没有旁人在场,自然不可能知道二人的谈话内容。
殷元魁在从御书房出来之后,就直接离开长安城,回到了军营当中,继续训练士卒,炎武帝并没有追究他镇海军叛变的责任,也没有惩罚他的意思,这让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心中自然十分的不满。
之后,在朝会上,就有大臣站出来质问炎武帝,为何不处置殷元魁,而炎武帝只是随口说道:“朕相信殷大将军,西征势在必行,此次西征,大帅之位非他莫属!”
听到炎武帝这么说,很多大臣心中还是很不满的,但是,一些明眼人则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炎武帝从登基一来,大炎王朝一共五位大将军,现如今,只剩下三位了,镇国大将军许淳叛变被诛,镇西大将军在西征的路上被杀,而现在大炎王朝正在三线作战,镇北大将军要对付北蛮,镇南大将军要对付南夷,而再次西征是势在必行的举措,这一次西征,无论是兵力,还是资源上,肯定都要比上一次西征更加的充足。
初步预算,这一次西征,炎武帝决定动用三十万大军西征,而想要统领这么大的一支军队,没有一个大将军是不可能,如此一来,殷元魁的带兵出征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海洲的沦陷,还有镇海军的叛变,真相到底是什么,还需要调查,如果在这个时候,就直接出兵攻打海洲,固然可以把海洲拿下,但是,西征的计划,肯定会搁浅,而且作为曾经仅次于许淳的军队,在平叛之后,肯定会损失惨重,不管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对于大炎王朝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眼下,方士出世,他们只是占据了海州,并没有在海洲征兵,做备战的准备,也没有做其他的事情,贸然攻打,终究还是不太好。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只是这个原因上不得台面而已,镇海军为何叛变,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作为镇海军大将军的殷元魁,肯定是有责任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殷元魁是没有谋逆之心的,既然如此,殷元魁想要证明自己,那他就必须要做些什么,而西征就是做好的选择。
也正是因为殷元魁现在是戴罪之身,他想要重新获得信任,在西征的时候,就必须打胜仗,而且是大胜仗才行,西域国家那么多,不灭掉几个,怎么都说不过去,炎武帝这个时候,选择不处罚殷元魁,反而重用他,这何尝不是一种计谋呢?
相对于海洲的沦陷,西征才是大事情,海洲随时都能收复,但是,西域的事情却不能拖了。
结合这些原因,那些真正心窍玲珑的官员,很快就明白了炎武帝想要做什么了,所以他们并没有站出来反对,反而十分支持炎武帝的决定。
随着海洲沦陷的消息一起传递回来的,还有一个消息,那就是许淳之子还活着,而且就在东海城的消息也一并传递回来,如果是在以前,这件事绝对是顶天的大事儿,但是,在海洲沦陷和方士出世这两件事发生之后,曾经的一个叛将的儿子还活着,就是无关痛痒的事情了。
大不了,在收复海洲的时候,将其一并拿下,当场处死,或者带回京城,公开审判处斩,也是可以的接受的。
而在海洲沦陷之后,另外一件事也被人们一直关注着,那就是年前去往东海城的齐若兮、徐诗芷还有李嗣源的下落。
不过,这件事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在齐若兮她们离开东海城之后,相关的情报就被传递回来了,对于齐若兮她们能够离开海洲,很多人还是很开心,当然,也有人不开心,而他们之所以不开心,自然是因为徐诗芷和李嗣源一旦回到京城之后,徐肱和李刚就会联姻,这可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只是,这种不开心,没多久就被新的消息给打散了,徐诗芷和李嗣源失踪,齐若兮遇刺,一下子就引起了朝野上下所有人的关注,炎武帝对此事也格外的关注,他不关注也不行啊,一个是他麾下肱骨之臣的女儿,一个是他堂弟,他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才可以,尤其是在听到齐若兮也遇刺之后,他更是直接出动的御林军,前往徐洲接人。
这次出动的人,不单单有御林军和内卫,还有不良人和徐府、李府的人,对于齐若兮,炎武帝的命令是,无论如何,一定要齐若兮平安回到京城,而对于已经失踪的徐诗芷和李嗣源,炎武帝的命令则是,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找到他们。
随着这道圣旨的下达,整个长安城的局势,就变得云波诡异起来。
徐肱在得知女儿徐诗芷失踪之后,直接病倒了,连续多日,卧床不起,无法上朝,而炎武帝也是多次下旨给予赏赐,更是每天都要询问徐肱的病情。
同一时间,李刚的奏折也出现在了炎武帝的书案上,奏折当中,燕王言辞恳切,求炎武帝务必要找到他的儿子,同时,也要严惩凶手,对于李刚的奏折,炎武帝自然给予了回应,承诺一定会找到李嗣源的,同时,也给燕王给予了很多赏赐,以此来安慰燕王,同时也彰显他这个皇帝的恩情。
在徐诗芷等人出事儿的消息传回京城之后,很多官员都在私底下猜测,到底是谁做的。
有人觉得是海州那群叛军做的,也有人说,是徐肱不想跟李刚联姻,使出的苦肉计,也有人说,可能是朝中的某位大臣做的,更有人说,可能是江湖势力所为,总之,一时之间,说什么的都有,他们既是在猜测,同时也在怀疑身边的人,因为在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人,要么跟李刚是政敌,要么跟徐肱是政敌,他们是最不想看到徐肱跟李刚联姻的,也有可能是他们做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大臣之间的关系,变得诡异起来,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猜测,也都要自己的小算盘,想着能不能凭借此事,做一些文章,真可谓是表面笑嘻嘻,心中mmp。
许一凡在看到这些情报的时候,还是沉默了很久。
朝廷的反应并没有出乎预料,不管是对殷元魁的重用,还是对徐肱和李刚的赏赐,以及后面对徐诗芷他们失踪的关注程度,都没有出乎许一凡的预料,只有一件事,让许一凡感到有些奇怪。
炎武帝的态度!
不管是对海洲沦陷,还是对方士出世这件事,炎武帝的态度都很冷淡,下面大臣纷纷上书,他却丝毫都不着急,而是任由下面的大臣相互争论,他就高坐在龙椅上看着,这正常吗?
非常的不正常,一个大洲,说沦陷都沦陷了,事先一点儿消息都不知道,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炎武帝居然没有太大的反应,这种的情况,只有两个可能性。
要么,炎武帝很早就知道海洲要沦陷,方士要出世,要么,就是他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应付这件事。
对于这两种可能性,哪个更大一些,暂且不好说,如果是前者,那么,炎武帝既然早就知道了,那他为何不提前做些举措呢?反而任由事态发展,任由海洲沦陷?如果是后者,就眼下大炎王朝的实力而言,炎武帝的信心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呢?
从炎武帝对这一系列事情的处理结果来看,他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许一凡。
在数月之前,许一凡随着不良人,去往兴安城,救出了徐诗芷和齐若兮,这件事很快被上报到京城,而京城那边也有了相对于的回应,洪公公前来宣旨,赏赐了一批人,警告了一批人,杀了一批人,唯独漏掉了许一凡。
在两个多月之前,许一凡帮崔东海搞出了炼铁工厂,京城那边也有赏赐下来,依旧没有许一凡,他又被人遗忘了。
而这一次,许一凡的身份暴露出来了,可是,炎武帝的一系列旨意当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许一凡,这件事似乎就这么被掩盖过去了,这正常吗?
相当的不正常,一次遗漏,说的过去,两次也勉强说得通,可是,这都是第三次了,许一凡还是被遗忘了,这就不正常了,这其中肯定有问题,只是,许一凡思索了很久,也没有想出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