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36章 打井完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看着吃饱的阳阳,李文山逗了逗他,"怎么还不会叫爹。"
    沈嫣看他们父子玩闹,微笑的看着,也只有这时她才没感觉相公有什么变化。
    玩一会儿,让奶娘抱着孩子去睡觉。
    李文山看了看沈嫣道:"嫣儿,家里爷奶和爹娘年纪都大了,明天你让人去请回春堂的老大夫回来看看你们的身体,我看着爷奶精神头差挺多的,你和孩子也看看。"
    沈嫣听了这些话,心里很甜,脸上笑意越来越浓,点点头道:"嗯,我会照顾好家里人的。"
    "辛苦你了,嫣儿。"
    沈嫣看着他这样,笑道:"不辛苦,你才辛苦了!你也要好好休息,公务再忙可以等明天后天再做,你可是我们的依靠。"
    李文山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你先去休息吧!我去书房处理点事。"
    沈嫣看着李文山去了书房,脸上笑容渐渐淡了。
    "碧桃,你明天去问问望竹,我们不在的日子里,少爷身边可发生了什么事。"
    "是,奴婢明天就问望竹,一定把事情问出来。"碧桃回道。
    第二天一早。
    李文山就组织人手,县衙留下一部分人,其他人全部分派出去。由高县丞和张主簿,以及他自己三人带队,先前往三个镇子,组织人手开始干活。
    "这样安排,我们三人各自带人去组织人手开始干活,两位大人可有意见?"李文山看着他们说道。
    "没有,大人安排的很好。"高锡之和姜子芹摇了摇头。
    "那行,你们到了镇上,当地的读书人找一个作为账房先生,到时候让他做好统计工作。定好每天发工钱,这银子我们先一人拿五百两。"李文山看着他们道。
    "是,大人。"高锡之等人恭敬道。
    "那我们出发吧!"
    回荆县开始忙碌起来了,本来农闲要来县城打短工的农人,现在有一半留在村里打短工。
    衙门给的工钱也不低,而且这井还便利了他们这些种田的,各个农家子都特别积极。
    打井的人看好地形,让人开始打井,连续十五天,回荆县三分一的村庄在田边附近都打好了井。
    "出水了!出水了!"农家子们看到井里出水了特别兴奋,他们以后种地不要大老远挑水了。
    打井师傅看到这井也是高兴不已,对着官差禀道:"官爷,这井打的有十二米深了,水很多不用再打了!"
    官差看着井确实很深,水也很快涌上来,“行,老邢,我们现在去下一个地方。”
    “那行,兄弟们收好工具,我们去下一处打井。”老邢对着他的一帮工人喊道。
    识字的童生,也喊道:“各位叔伯兄弟,工钱来结算下,我们在小桃村的活干完了!”
    “好,多谢官老爷,帮我们农家人,打了这井,让我们以后种地也方便很多。”里长对着官差鞠躬感谢道。
    “不用谢我,你们要谢那就谢我们县令大人就好了!”官差摆了摆手道。
    “我们每户人家,都给县令大人立了长生牌,保佑县令大人长命百岁。”
    “是啊!帮我们把自己的田要了回来。现在还给我们打井,干活还给我们的工钱,县令大人是戏文里的青天老大爷。”一村民大声喊道。
    “是啊!青天大老爷……”一群人跟着喊了起来。
    官差忙招手制止道:“我们大人说了,不能随便给他起外号,你们好好种地丰收缴税,就是对朝廷最好的回报,我们走了去下个村子。”
    又交待道:“里长之后会有人来村里立碑,到时候你们配合一点。”
    “草民知道,官差大人,尽管放心,草民肯定把事办好。”里长拍了拍胸脯答应道。
    一行人结束之后,看时间还早就立马出发了!
    “邓昭,没想到我们回荆县百姓运气这么好,居然遇上了好官,不仅土地回来了,还给我们在农田边打井不收钱。”邓小灶喝了一碗家里媳妇送来的黄豆粥道。
    “是啊!我们遇上好官了”邓昭说道。
    “还是你读书人好,工作体面,这记记账就能赚钱,我这一汗珠子摔八瓣,才能拿钱。”邓小灶擦了擦汗珠。
    邓昭看了看邓小灶道:“堂哥,你到时候把你儿子送去学堂吧。”
    “那肯定的,过段时间把他送去先生那里学学,不求他能有大出息,懂几个字以后也好有个工作。”邓小灶放松了肩膀道。
    “叔,这两天如何了?还是昏迷不醒吗?”
    “嗯,老样子,大夫看了说没多久了!”邓昭沉默一会儿道。
    邓小灶拍了拍他,道:“你还有娘和弟妹要照顾,打起精神来。”
    “我知道,现在努力攒点钱,把家里外债还了,好好照顾我娘他们。”邓昭说道。
    “有什么事可以找我们,大家都是兄弟亲戚。”说着拍了拍他的胸膛。
    “上工了!”
    “哎,那边喊人了,我过去了,你也赶紧做事。”邓小灶听到有人喊,说了两句就往前走去。
    没多久一群人又开始忙活起来。
    二十天后,回荆县大大小小的村庄,田边都打了井,还好都没占了农田,也算是一件好事。
    村里村民们看着田边的井,很是高兴,直呼明年种地方便省力了。
    一块块石碑也立好了,那些出钱的乡绅和富商也都非常满意,这种名留千古的事他们居然能做成一件,在当地县志上也算留下了一笔色彩。
    高锡之和姜子芹统计完这些数据,禀告道:“大人,我们总共打了九十八口井,花了两千三百两,现在还有剩余七百两,这钱都在这里了!”
    李文山接过账目看着,没想的还有剩钱,想了想这七百两该怎么花。
    “县城,公共井水可够?需不需要再打几个,本官想用此银子,顺便修整下村民赶集摆摊的地方。”李文山沉吟一会儿道。
    高锡之拜道:“大人,那我们需要去调查下,之后再做决定。”
    “行,你让衙役们去调查下,县城里的情况,水井不够就再打点井。”李文山听了高锡之的提议同意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