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 保守的经济学家
朱允煐对于市舶司是无比重视的,这就是大明朝的进出口贸易的窗口。这些地方必须是朝廷掌控,以后会不会进一步的放开还很难说,但是现阶段他是不会允许太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其中。
说到底就是现在的市舶司产出比较大,而且是在不断的发展壮大阶段。
这个时候当然是需要朝廷赚取最丰厚的利益了,而不是让一些商人不断的发展壮大。更何况朱允煐的三个舅舅在摩拳擦掌了,一些武勋也有意无意的得到了一些消息。
他们对于南洋的土人越来越感兴趣了,他们也希望将朝廷赏赐的土地给利用上。虽然现在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在辽东了,可是开发出来的话,那也是一笔不错的产出。
都是沙场上厮杀的,富贵都是靠杀人得来的,这个时候也就不要说什么仁慈了。
只要不在大明境内做一些事情,朝廷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一点,皇帝的意思很明显。
下朝后的朱允煐将六部尚书叫道了武英殿,他还有其他的事情要说。说是和市舶司有关,但是朱允煐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他的一些计划。
朱允煐看到重臣们到来,直接问道,“新明银矿,现如今如何?”
新明银矿,就是东瀛那边的石见银矿了,这可是大明朝重要的白银来源地之一。
严震直立刻站出来,这些事情他了然于心,“陛下,自银矿发现以来,朝廷不断增派能工巧匠,招募东瀛工匠。”
这是委婉的说法,朱允煐的四叔在东瀛开疆拓土,除了一些人是纳入王国之外。战败的武士,反抗的百姓或者是一些青壮,那都是要交给新明银矿卫所的。
朝廷给朱棣兵马、粮食等等,自然是帮着朱棣开疆拓土。但是也不是不求回报的,新明银矿自然是重点。所以除了大明朝派出去的工匠之外,很多矿工都是来自东瀛本土。
严震直继续说道,“朝廷早已找到银矿主脉,这些年也经常找到一些支脉。如今已经开出三百矿道,现如今尚有矿道在建、在开。朝廷也引入灰吹法等,白银数量剧增。”
朱允煐微微点头,只是问道,“现如今,每年送入大明多少白银?”
郁新立刻说道,“起奏陛下,每年送入大明白银约一百四十万两,尚有五万两黄金。白银五十万两归入内帑,三十万两由宗人府、五军都督府接掌。余下六十万两,收归国库。”
一百四十万两,差不多也就是五十吨的样子。而明朝的白银一两,差不多三十七克的样子。
看着朱允煐在皱眉,严震直赶紧说道,“陛下,新明银矿储量惊人,朝廷尚未知晓新明银矿到底能挖出多少金银。且银子数量不断增长......”
朱允煐打断严震直,说道,“朕没有不满,朕也知道开采那些银矿尚需时日。”
虽然大明的工匠厉害,大明也不断的在那里投入资源。可是要说现如今一下子每年弄出来几百万两白银也费劲,实际上现在的开矿很多的时候就是用人命填,基本上不要指望机械化,能够用上一些畜力就不错了。
严震直松了口气,朝堂上的这些大佬自然知道一些事情,尤其是朱允煐的一些嫡系。
当年老朱可是将东瀛列为不征之国,大概是觉得征讨东瀛不划算,也算得上是吸取了蒙古人东征东瀛的教训了。那时候的大明,也就是和东瀛的南、北天皇做些贸易而已。
可是当时的皇太孙派人四处寻找东瀛矿藏,‘意外’发现巨大的矿脉。
结果就是当时的皇帝老朱、皇太子大朱立刻翻脸,不征之国是不存在的。而且东瀛也是必须要征,谁让东瀛天皇没能管好倭寇,而且没有向大明称臣纳贡,已经番邦小国敢称‘皇’。
可以说新明银矿,那是英示皇帝的一个骄傲。哪怕战事是太上皇安排的,可是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最大的功臣就是如今的英示皇帝了。
朱允煐缓缓点头,笑着说道,“这就好,大明的白银越来越多,铜钱也就可以收回来了。”
明朝好些年已经没有增发铜钱了,本身铜就不够用的。但是也没有立刻废除,只是每一次铜钱被收回来,基本上就是被拿去冶炼了,市场上流通的白银和纸钞越来越多。
这是好事,对于朱允煐来说是好事,谁让大明是真的比较缺少铜呢,能少用就少用比较好。
朱允煐这个时候继续问道,“户部对宝钞,可有什么说法?”
郁新这个时候立刻回答,“起奏陛下,这些年来,民间对于宝钞越发接纳。如今共有七类宝钞,由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百文、一贯。”
这也就是宝钞的面值了,按照老朱在洪武八年发行宝钞的规定,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
实际上这也是调整了的,老朱一开始发行的宝钞面额都比较大,是从一百文起步直至一贯。可是这么些年下来,朝廷对铜钱的限制越来越多,所以小面额的宝钞就出现了。
如今大明宝钞归户部和工部,两个部门联合方能掌控造钞属。而且这里面还有二十四衙门当中的银作局、印绶监参与,宗人府也时不时的要派人过去监督。
朱允煐微微点头,强调道,“汝等要记好,莫要让人造假。若是发现假钞,严惩不贷。造假者入狱、抄家、杀头,不可轻罚。且不可请改币名、形制,莫要让百姓忧虑。“
实际上明朝的百姓对于纸钞一开始的接纳度不高,或者说现在也是差不多这样。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黄金、白银或者铜钱,那才是硬通货。纸币这些在他们眼里,基本上也就是一张纸,他们也担心朝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认纸钞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是非常考验政府的公信力了。
所以这些年来,纳税的时候也是可以用纸钞。和朝廷做生意的话,朝廷是不发黄金、白银的,只发纸钞。
看似霸道,只是这样的推行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好在纸钞是可以流通的,朝廷这边也是认可的。
看到郁新等人点头,朱允煐继续提醒,“记得要倒钞,各地设行用库收换昏烂钞。凡票面金额、文字可以辨认的都可以继续使用,不许对用旧钞买货者提价。”
这就是回收了,一些烂旧的纸钞,朝廷肯定是要收回来的,这也是需要销毁的。
朱允煐可不希望看到市面上有着很多的新钞、旧钞夹杂在一起使用,或者是说旧钞在一些人眼里就是没有实际的面值。要不然的话,很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郁新这个时候立刻说道,“起奏陛下,此前朝廷早就设行用库兑换旧钞。收拢纸钞销毁、下拨,皆有户部并三法司、宗人府监管。”
对于郁新这个回答,朱允煐还是比较满意的。纸钞的制造、回收和销毁等等,这都是需要严格的控制的。不能让旧钞票无法流通,朝廷回收和销毁的纸钞,也必须要记录在案。
说到底就是朱允煐不希望看到大明朝的纸钞造成通货膨胀。
历史上的老朱时期的纸钞还算是比较流通,可是等到朱棣篡位后,不断地北伐、不断的花钱。他就一个劲的加印纸钞,这也导致民间开始不认可纸钞,大明宝钞的流通度和公信力越来越差。
对于这些情况,朱允煐自然还算得上是比较满意的。虽然他多少也明白,这些人是’报喜不报忧‘,多少也是说着一些最乐观的情况。
但是不管怎么样,纸钞的接纳度越来越高,流通越来越便利,这自然也是朱允煐乐意看到的事情。
这个时候严震直说道,“陛下,制造一文、五文、十文纸钞,朝廷......”
“你要记好了,朝廷制造纸钞,不为赚钱。”朱允煐立刻打断,严肃无比的说道,“小额纸钞尚且要造,这样百姓才好使用。”
现在制造一些小额纸钞,确实是一些个亏本的买卖。只不过朝廷不能只是想着制造纸钞的成本,朝廷需要看到的是纸钞能不能流通,有没有给百姓带来一些便利。
更何况说句难听的,纸钞那可是由朝廷发行、印制,这显然也就意味着纸钞这些东西,朝廷不要底线的话想印多少就印多少。
只不过这肯定是不行的,虽然对于经济不是特别了解。但是朱允煐一直严厉反对大肆印制纸钞,他可不希望大明纸钞到时候有成为一张废纸的一天。
“朝廷有多少白银、黄金,印制多少纸钞。”朱允煐再次严肃强调,说道,“莫要贪心,若是朕知晓有人扰乱此事,定严惩不贷!”
说起来朱允煐还是比较保守的,他以前到底不是学经济的。再者就是’一国财政‘,曾经学的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等课程,也就是一个皮毛。
保守一点没有什么坏处,因为朱允煐不希望一下子迈开太大的步子,不希望惹出一些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