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小事、大事
小老弟们的事情,朱允煐不需要过多的去关心,因为那些事情说起来也都是一些小事情。说到底就是那些事情,对于朝廷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国朝的运势没有太大的关系。
对于朱允煐来说,他现在更加关心的是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大战,这才是关键。
大明的军事力量现在达到了巅峰,开国三十载不算太短,虽然老一批的士卒很多人都没办法上战场了。但是大明朝立国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事也从来都没有平歇,大明还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大明时刻保持着战斗的样子。
再者就是现如今的大明的敌人可不是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铁木真的后裔们在不断内斗,现在不要说生产军事物资了,生活器具也都比较欠缺,十分的虚弱。
要说平推稍微有点夸张,但是大明在方方面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只是大明再有优势,也不能有什么懈怠。打仗这样的事情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在占据着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很有可能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意外出现反转。大明对于周边国家的绝对强势碾压,可不能在这个时候葬送优势。
傅让一身甲胄,他的身份是傅友德的偏将,只是‘无名小卒’之一。
傅友德表情严肃,坐在中军帐中的他发号施令,“丘福,与你一千骑兵,为我大军先锋!”
丘福激动无比,他只是燕山中护卫千户。一个千户的官职也不小了,正五品统兵1120人。这样的官职,在大明的军伍当中属于中坚力量。
在丘福领取了军令后,傅友德继续发号施令,“张玉、朱能,你二人各帅所属千户,接应先锋!”
慢慢的,有些人好像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了,要知道三路大军当中,傅友德率领的这是很多人认为的绝对主力。几乎都是边军精锐,以及从一些藩王那里抽调的藩王三卫,这些军队以前可以说是拱卫北平的,但是这怎么好像不是要直捣黄龙呢!
与此同时,蓝玉表情无比严肃,“此战,我等孤军深入。所率骑兵先行,直捣鞑靼王庭!此战无需和那些蛮子缠斗,杀伤部族、牵扯兵力就好!”
一些跟着蓝玉南征北战的部署也有些古怪,蓝玉用兵的风格是比较激进、暴烈的,这在他最辉煌的捕鱼儿海的大胜当中有所体现。只是这一次,蓝玉看似是还要奇袭,只是大家也都觉得这一路大军,居然有些成为偏师的意思了。
牵扯着一定的鞑靼兵力,在草原杀伤鞑靼的战争潜力等等,这样的任务不该是凉国公蓝玉来做。蓝玉可是一把最锐利的刀,应该是一鼓作气的将鞑靼杀到胆寒才行!
蓝玉何尝不想杀个痛快,但是他也算是接到了一些旨意。
皇帝陛下的意思是如果可以,希望徐辉祖等人可以建功立业,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当然如果蓝玉觉得这样不好做的话,也不存在什么抗旨不抗旨的,只要能打胜仗就好。
这对于蓝玉来说也没什么问题,虽然有点憋屈,可是他也觉得只是偏师也没什么关系。他早就有了战功,让徐辉祖这样的年轻人立些功劳也没什么不好。
陛下以后还需要年轻一辈的统帅,更何况徐辉祖有了战功,对于太子的地位来说也是一种巩固。大明朝的皇储、国本,地位就是这么的稳固以及超然,大家都知道大明的皇储不需要想那么多,只要安心长大就可以有龙椅可坐。
蓝玉和傅友德,如今大明朝最能打仗的两个统军大将在这一次的战事当中成为了配角。大明朝也就是这么的奢侈,兵强马壮的时候已经开始考虑起来培养新一代的军方旗帜了。
对于徐辉祖的能力,傅友德和蓝玉都不会怀疑,他们知道徐辉祖颇有中山王徐达的几分风采。再者就是徐辉祖的部属也比较多,都是精兵强将。更何况这一场战事策划了许久,是太上皇亲自策划,三路大军的统帅也互通有无。
既然是这样,自然也就有着更多的信心了,这一场战事的走势他们都心里有数。更何况蓝玉和傅友德这样久经沙场的大将,也有着极强的变通能力。若是有些突发意外,他们也可以随时兜底,将战事的发展扳回原本预期的样子。
压力是有的,但是想着父亲的威名,想着妹妹的地位,想着太子外甥,徐辉祖觉得自己就应该在这一次的大战当中建功立业。
忠君报国,这就是他的父亲交给他的责任,这也是徐辉祖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
“大哥,就让咱领军为先锋!”徐膺绪激动无比的请战,颇为激昂,“咱若是先锋,必然会将那些鞑子的部队引入伏击圈!”
徐辉祖看着他的二弟,认真问道,“老二,你也该明白,若为先锋会有多少风险!”
“大不了马革裹尸,咱也没啥好怕的!”徐膺绪豪气的说道,“咱爹是中山王,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是六王之首,咱的妹妹是皇后、咱的外甥是太子!咱现在也有子嗣,就算是死王事,咱也风光!”
徐辉祖看着他的弟弟,缓缓起身说道,“不愧是我徐家儿郎!你要记好了,大军不到,你就算战至最后一人也要拖着他们!那些鞑子来去如风,咱大军虽有骑兵,只是也不好让他们逃了!”
大明朝的骑兵算得上是不错了,但是相比起马背上的民族,也不一定是有着什么优势。
最主要的是那些鞑子打不过就跑,在茫茫草原上想要抓住这些鞑子的踪迹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必须要缠住了他们,才好真正的全歼那些狡猾的家伙。
对于徐家人来说,尊贵的身份也是他们的压力。他们从出生的时候就站在金字塔的顶尖,可是他们也需要为此背负起来巨大的责任,他们几乎也可以说是没有其他的选择。
朱允煐自然不知道这些事情,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多说什么。
慈不掌兵,这件事情朱允煐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也别管大舅哥还是什么的,他是大明朝的皇帝,在很多的时候也就不能那么的心软,这就是他的责任,这是他必须要做出的决断。
对于朱允煐来说,现在只是在看戏,在等待着衍圣公、孔家尴尬的时刻到来。
现如今很多人都看出来了朱允煐的心思,当今天子对于现如今的衍圣公很不满。一个旁支取代嫡脉,这就是朱允煐相当不高兴的理由了。现如今朝野上也都是在议论,孔讷这一支的根底也是在被一再的宣传,这就让孔讷比较尴尬了。
衍圣公这个爵位,孔讷肯定是不想让出来的,好不容易才成为家主,成为了‘嫡脉’,他的子孙后代都会因此受益。真的要是‘高风亮节’,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当初孔洙让出衍圣公的爵位,那也是因为蒙古人的压力,可不是真心的。
哪怕都是孔家人,可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家族,很多人也都是有着自己的一些心思和想法,不可能是真的完全拧成了一股绳。更何况就算是孔圣人的后裔,也不代表孔家人就是在老祖宗的遗泽感召下就是正人君子。
不说现如今的衍圣公成为了一个笑话吧,但是这个时候的孔讷继续成为衍圣公,多少也是有着那么一些难以服众的,多少也是让人有些微词的。
这就行了,对于朱允煐来说这就差不多了。
作为皇帝,他自然也就是‘口含天宪’,只是有些时候也不能特别的独断专行。尤其是事关一些大事的时候,更加需要小心谨慎。哪怕霸道如老朱,也需要优待读书人,也只是修改《孟子》而不是将孟子给抬出孔庙。
宋忠和王承恩这两个特务头子也是在给朱允煐不断地传递着一些消息,作为天子的耳目,他们也是关注着民间的一些议论声,关注着文武大臣以及读书人的一些观点。
朱允煐忍不住笑了起来,颇有些得意的说道,“皇爷爷此前打的基础比较好,读书人被收拾的不轻。现在在春闱闹了一出,现在又在搞衍圣公,读书人的体面算是彻底的被我们揭下来了。”
这一连串的组合拳,当然也是有原因的,“衍圣公不衍圣公倒是小事,以后读书人想要妄议朝政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除非有功名,东林党那些人得提前给他们制造一些压力。”
朱允煐也很清楚,他肯定是没办法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很多的事情也确实是需要看后世子孙们的努力。不过他在现在就制定一些规矩,后世子孙们想要做些事情,也会方便一些。
这些事情,朱允煐觉得应该是让他来做的,也是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这才是朱允煐觉得应该做好的大事,这可是事关国策,这样的事情也必须要更多的去关注。
登基的第一年,朱允煐需要做的事情还不少,哪怕有很多的事情是有着政策的延续性,是萧规曹随。但是朱允煐做的一些改变,也确确实实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