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朱门狗肉臭
朱慈烺说的没错,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地狱。一个王朝的终结,带给万千百姓的,都是巨大的灾难。
这些无辜的百姓,只能成为王朝更迭的牺牲品。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可是这分分合合之间,都是无辜百姓的累累白骨堆砌起来的。朱慈烺不是圣贤,他无力改变这种现状。自己能做的,只能是尽量的延续大明的国祚,使得百姓们不再遭受这样的战乱疾苦。
崇祯皇帝第一次被这样的惨景给震撼到了,他无法想象。无法想象这是一对母子还是一对父子,他们是经历了怎样的绝望。尤其是这个孩子,被活活饿死的时候,是何等的凄惨。
就像是一把刀子,在插进了崇祯皇帝的心脏。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惨剧,这是大明的子民啊,都是朕的子民。
崇祯不是个坏人,也不是个坏皇帝。只是性格的缺陷,刻薄寡恩多疑猜忌而已。刻薄寡恩源自于对臣子的一再失望,多疑猜忌源自于臣子的屡次背叛。
错误不都是崇祯皇帝一个人,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朱慈烺很欣慰,至少老爹动容了。这是好事,能够真正的了解百姓的疾苦,才能做好一个皇帝。
之前朱慈烺也是一样,见到这些无家可归衣不蔽体的灾民,他一样的心痛。心痛又怎样呢,你能改变什么么。
朱慈烺改变不了,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就这样无奈的看着。
残忍么,极其的残忍。夜深人静的时候,朱慈烺也曾辗转难眠,也曾良心受到深深地煎熬。甚至于,朱慈烺觉得,自己这样的人死后是要下地狱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打仗的时候。朱慈烺看到这些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的灾民,也曾尝试过赈灾。
然而实际情况就是,再多的粮食也无法解决这些灾民的问题。吃光了军粮,将士们拿什么去打仗。
将士不能打仗,如何的平寇。流寇继续作乱,继续祸害整个天下,百姓们继续遭受无休止的灾难。
到时候,整个华夏大地近乎于灭种。朱慈烺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对此视而不见。
见的多了,只有让自己麻木不仁。流民实在太多了,如果仅仅是天灾还好说一点。问题是,这不是天灾而是加上了人祸、
仅仅是天灾,朝廷再困难,也还是有办法赈灾的。可是人祸的话,实属无能为力。
流寇肆虐,李自成兵峰最盛之时兵力达到了百万之众。百万人,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官兵给淹死了。
那时候的朱慈烺不害怕是假的,他不敢确定,自己的十二团营能不能打得过李自成。很可能,自己会一战败北。真要这样的话,大明真的就完蛋了。
流民何止千万,朱慈烺哪有这么多的粮食去赈济。无数的灾民饿死病死,路边到处都是倒毙的尸首。对此,朱慈烺早已麻木。
而崇祯仅限于在臣子的奏疏上见到过,等这一切的惨景真真切切的展现在自己的眼前了,他才知道真相是有多么的残酷。
这些白骨都是累积数年之久了,之前流寇肆虐,天灾频发的时候,路边倒毙的尸首随处可见。
崇祯皇帝执意要掩埋这对尸首,锦衣卫们自然不敢怠慢。他们只好临时挖掘了一个浅坑,骆养性带人捡拾了这些遗骨,将其匆匆掩埋。
朱慈烺没有反对,他之前也是这么做的。知道前面无边无际,到处都是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力不从心。
崇祯皇帝在走着自己的老路,掩埋了这对尸骨之后,众人于是继续赶路。
然而,接下来的官道上,当真如朱慈烺所言的一样,直是触目惊心。虽然大多数尸骨都是时间很久了,官道的两旁到处都是。
甚至于,有的地方更像是个万人坑。而这些白骨,竟然大多都是无人掩埋。
崇祯皇帝没有命令锦衣卫们将这些尸骨掩埋,因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无边无际,这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好不容易换来的天下太平,大明百姓的人口锐减。虽然暂时没有朝廷调查的数字,至少从目前来看,人口锐减九成近乎于真实。
关于明末人口锐减了多少,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人说是减少了一半,有人说是减少了百分之八十。
也有人说明末混战从李自成起义到吴三桂灭亡,混战五十四年。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满清时期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
"小冰期"只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导火索,在经济、农业、医学上技术落后,发展缓慢。"小冰期"所引发的干旱问题持续了好几年,期间农作物被蝗虫、老鼠等毁坏殆尽,更是爆发了严重的疫病。明朝却束手无策,没有发现或者找到任何有用的方法,导致了百姓伤亡惨重。这种惨状,一直到从欧洲传来了比水稻、小麦更加耐寒的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才有了改善。
在军事上,如果不是明朝官员们犹豫不决,自私自利,让后金有了可乘之机,那么结局还不一定是这样。这样来看明朝的败亡,除了有一部分是因为"小冰期",其实更多的还是明朝自身的问题造成的。
至于大明到底人口减少了多少,根本就是一个无法统计的数字。因为之前官方登记在册的人口就不准确,许多百姓为了逃避赋税,都庇佑与士族皇亲名下,这类人是不在官方户籍统计之内的。
所以即便是朱慈烺,对于大明到底损失了多少人口,他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
可是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来看,百姓住户十不存一接近于真实。甚至于有的地方,几乎都成了无人区。
因为崇祯皇帝一路上的耽搁,众人耽误了时辰。直到日落西山的时候,这才找到了一个荒野村居,勉强能够容身。
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仅仅剩下了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从之前的规模来看,这个村子至少上百户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