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55、太极推手,你来我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真正的富贵不是烈火油烹,团花似锦,而是细水长流。
    这是许多人不理解的,就像没有慧根的人不理解长生一样,追求极致的富贵,往往会过刚易折,落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圈套。
    华夏的历史足够长。
    足以告诉后来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如上古圣王留下的血脉,一直到东周列国形成的封建贵族,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吧?
    这些贵族经历了大秦的郡县制依旧没有消失,他们成了世家门阀,发展到极限的时候,是晋朝的五姓七望。
    或许,在那个时候,人们会以为这样的富贵能永恒下去。
    直到……五代十国。
    全天下如同砧板一样,剁了个稀巴烂,全无尊卑之念,引用《后唐书》一句话可以概括: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藩镇造皇帝的反,将军造节度使的反,营将造将军的反,千将造营将的反,百将造千将的反,什将造百将的反,小兵造伍长的反……
    那是真正的乱世,有兵就是草头王。
    全天下所有人都野心勃勃的向上爬,管你什么名门贵族,有威胁就灭了,管你服不服。
    就这样。
    昔日的门阀世家,在五代十国几乎全被搅碎,留给后周的,哦不,留给大宋的,其实是一个极好的时代。
    正因为门阀没了,才有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奈何大宋不争气。
    当然,那些都是其他的问题了,关键在于,经历过五代十国的乱世,让人们知道,世家门阀的路子,并不保险,富贵无法持久流传。
    再加上经历蒙古南下,神州陆沉,又有大明恢复中华。
    每一次乱世的洗牌,都让那些世家豪族七零八碎,沧海桑田的异变过后,如今还有什么是剩下的呢?定睛一看,不过两家而已。
    南张北孔。
    所以,有眼界的人这才明白,原来,南张北孔,才是真正的富贵啊……
    王源之表明心意,张执象对于他的魄力深深震撼,他觉得前世那些财富榜上的富豪相比于王家这种商人来说,太low了。
    不,有没有可能,王家他们才是商人,而那些富豪……只是买办呢?
    毕竟先生说过:你太高看他们了,他们懂什么是资本主义?最多倒退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是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而积累资产的,他们敢侵略谁呀?不被侵略就阿弥陀佛喽。
    而大明的这些商人,与资本家好像又有些差别……
    “王叔高义!”
    张执象朝王源之施了一礼,不论王源之是出于什么目的,他都的确是在做利国利民的好事,张执象没必要因为“初心不纯”这种东西就将朋友往外推。
    先生说过,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王源之笑了笑,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作为王阳明的忘年交,王源之如何不知道唯有致良知才能致良知。
    他自己动机不纯,是不可能“开万世之太平,天下为公”的。
    这件事只有张执象这样的人才能做到。
    “说说登闻鼓吧。”
    “没有关公像镇压,登闻鼓还会继续显灵,背后就必有冤屈。崔文要以此来给南京朝廷施压,甚至通过登闻鼓制造的恐惧逼迫南京这边毁掉登闻鼓,好彻底发难。”
    “而南京这边,杨廷和那只老狐狸可不会善罢甘休。”
    “他恐怕会借力打力,你说有冤屈,那便鸣冤好了,要不了多久,南京刑部就会发函,要求彻查此案,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这个时候,冤屈指向谁最好呢……”
    张执象惊道:“崔文?他们要倒打一耙?”
    王源之摇头,说道:“崔文不过是一个辞官还乡的‘民’而已,他现在是江湖中的暗子,固然是嘉靖在江南众多棋子中最重要的一颗,但却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冤屈最好的指向应该是——宗室。”
    “毕竟我们的万岁爷是以藩王入主,这些年为了正统性,搞了大礼议,打击宗室,才是逼迫嘉靖的最好办法,登闻鼓甚至可以用来借用太祖的名义,从而推翻大礼议,让嘉靖彻底沦为傀儡。”
    “嘉靖三年的告老还乡,我们的这位首辅大人,其实是憋着火的。”
    王源之太了解嘉靖跟杨廷和的恩怨了。
    也了解这位权倾天下十二年的首辅,终日打雁却叫雁啄了眼的憋屈,嘉靖是他亲手挑选的傀儡,他却被傀儡驱离了中枢,哪怕是他主动以退为进,可这对杨廷和来说,依旧是一种屈辱。
    他是必须要洗刷的。
    “那我们今日查了卷宗,一副要监督应天府衙门办案的样子,到时候岂不是成了杨廷和的助力?”张执象顿时反应了过来。
    心中有些凛冽。
    杨廷和反手之间就让他们为他所用,现在醒悟了,却也不好退出了,否则会引起怀疑……
    “无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杨廷和对宗室动手,未免不是一个机会,大明朝的宗室,的确有点尾大不掉了……”
    未来嘉靖八年的时候,宗室人口清查是8203人,如今是嘉靖六年,宗室那边8000人是有的,按照朱元璋定下来的祖制。
    自亲王开始,都是嫡长子世袭罔替,其余子女都削级分封。
    依次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即便是最低级的奉国中尉,封爵时的土地不说,每年也能领取200石粮食作为俸禄,国朝每年在供给宗室上就要花费至少四百万石粮食。
    须知,在嘉靖元年的田赋,实物也不过才两千五百万石……
    算上宗室需要赐封的田产,宗室占了财政开支的20%,就这,还是嘉靖六年的情况,等到明末……那简直惨不忍睹。
    朱元璋定下的这个宗室之法就有问题。
    那些宗室什么都不用做,死劲的生娃就可以了,生个百万人,再庞大的帝国都能拖垮……
    所以,宗室的问题必须解决。
    这件事是嘉靖自己做不来的,正好杨廷和下手了,自然要借一借杨廷和的力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