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二百二十三章 :忠贞勇烈,惟利是图(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张须陀愕然一怔,看对方的神情语气,似乎倒当真是无条件地信任自己。可是双方之前素无交往,而自己在洛阳担任别驾从事这几年,也没出过什么足以上动天听的政绩。当此局势之下,这位年轻小王爷怎么就能对自己这么一位被杨杨素亲手提拔上来的官员,如此推心置腹呢?此时此刻,张须陀对此委实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却只因为他不是袁天罡,对于自己的未来一无所知之故。
    杨昭虽然也不曾开了天眼,却因为特殊的来历而有未卜先之之能。在原来那段历史之上,眼前这位风华正茂的张别驾将于十多年以后成为已经风雨飘摇,随时摇摇欲坠的大隋朝之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正是他以“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的身份镇守河南道,使遍地烽火的大隋朝腹心地带总算还能勉强维持交通顺畅,而身处江都的杨广所颁布之政令,也因此还能传达得到洛阳与大兴,不至于使南北隔绝。张须陀之重要性,直可与后来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以及清廷的曾国藩相提并论。
    不幸后来李密加盟瓦岗寨,以诡计设伏,使张须陀麾下兵马遭遇四面包围。张须陀本来已经逃脱,但见部下仍然被围,于是再冲进包围圈相救,如此四次,其部皆败散。张须陀见事已不可挽回,自感愧对天子杨广,于是下马力战而死。如此忠贞义烈,当真可歌可泣。如今杨昭虽然笃定大隋朝在自己的干预之下,决不会再重蹈那二世即亡的覆辙,但不管事情如何变化,当事人的性格却不会改变。所以杨昭虽然和张须陀今日才第一次见面,但对于对方,却是百分之百地相信他绝对不会和杨素同流合污,狼狈为奸。
    关于这一切,张须陀本人自然是全无所知。不过他本非婆婆妈妈之人,也不会像那一等读死书的儒生般,将自身名节看得比天还大,甚至不惜为了个好名声而致朝廷与百姓的利益于不顾。既然见小王爷确实语出真心,他亦抛开顾虑,拱了拱手,凝声道:“王爷既然如此错爱,下官若再推辞,倒显得假惺惺了。今后只要王爷有所吩咐,但须不违朝廷法度,下官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杨昭抱拳回礼,笑道:“好,那么本王先谢过张别驾了。”顿了顿,又道:“其实依照大隋法度,地方州县的治理,文武各有所司。只要人人尽忠职守,本来也用不着我这个什么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来多管闲事。何况本王生性懒散,即使想学皇祖父的勤政,恐怕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而已。张别驾能够在杨刺史不幸遇害后及时稳住局面,足见其才堪当大任。所以本王已经向皇祖父求得一份圣旨在此。”未等张须陀说话,已然从身边取出份明黄卷轴,站起身来肃颜道:“张须陀,听旨。”
    张须陀蓦然一惊,随即离座下跪行礼,道:“吾皇在上,臣张须陀听旨。”
    杨昭展开卷轴,沉声念道:“昔魏武曾云,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今,洛州别驾从事张须陀,任职勤勉,正直无私,既唯才是举,吾得之而正当大用也。故特任其为洛州刺史,加上仪同。望其勤劳王事,莫失朕望也,钦此。”
    张须陀重重吐了口气,叩道:“谢吾皇恩典。臣张须陀领旨。”双手高举过顶,将圣旨接在手中。杨昭笑眯眯地伸手相托,道:“那么从今日开始,洛阳之事就劳烦张刺史了。”
    张须陀沉声道:“承蒙陛下与王爷错爱。臣,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是字字掷地有声。杨昭笑道:“那倒也用不着这么严重。总而言之,张刺史觉得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好,便请尽管放手而为,无须有任何顾忌。若有碍难,自然有本王去处理。”
    “下官明白了。”只在这眨眼工夫,张须陀便恢复了平静。道:“那么当务之急,是选贤任能,填补洛州以及下属荥阳、中牟、新郑、新密、原阳、新安、宜阳、偃师、孟津、巩义、登封、汝州、伊川、汝阳、禹州等各大小县治因为杨素党羽作乱而造成的各种空缺。其中……”
    “洛阳下属各县的空缺,张刺史稍后拟定一份名单,然后提交给本王过目就可以了。”杨昭出声打断张须陀的说话,道:“不过关于洛州治中的任命,本王倒已经有了人选。”
    治中为刺史副手,州中第二号人物,典掌州内具体行政事务。刺史有权向朝廷推荐人选,但无权直接任命。不过因为如今朝廷委任了杨昭做河南道行台尚书,所以小王爷就有权直接进行任命,而不必先向朝廷进行请示了。张须陀点点头,道:“能得王爷青睐者,必为当世俊彦。请问王爷,此人是谁?”
    杨昭笑道:“张刺史一定也曾经听过他的名声,此人就是当年牛角挂书的李密,李法主。”随即举手连拍三掌,向在客厅外伺候的欧阳四吩咐道:“去请李法主出来相见。”
    欧阳四领命而去,片刻之间,便引领了一名年方弱冠的青年前来。那青年面如冠玉,风姿翩翩,眼眸黑白分明,给人以顾盼自雄之感,举手投足之间显得神采飞扬,正是世袭“蒲山郡公”的李密。李密步入厅堂,先向杨昭深深一揖到底,道:“李密见过王爷。”随之微微侧身,向张须陀也是一揖,道:“见过张大人。”他先后两次行礼,前面那声是由衷地恭谨,后面那声则隐隐带了几分居高临下的傲慢。盖因张须陀不过寒门士子出身,而李密的曾祖父魏国公李弼,却是西魏开国八柱国之一。其祖、父两辈,亦是世代公侯,出身比张须陀是高贵得多了。
    这番轻蔑之意,可谓隐藏得极深。若非特别注意,倒也不容易察觉。张须陀目光闪烁,却似并无所觉,只是抱拳还礼,沉声道:“原来是蒲山郡公。张某久仰了。”
    杨昭笑眯眯地看着两人,挥手道:“两位都不必客气吧。来,都坐下说话。”自回上主位,张、李二人也分踞左右就坐。小王爷屈指敲击几案,道:“李法主志气雄远,才兼文武。而且思虑慎密,足智多谋。张刺史则刚正无私,又勇于任事,果毅决断。两位都是人杰,只要齐心协力的话,相信这世上便再无难事可言了。本王对两位,可是寄予深切厚望的。”
    月前杨昭去杨素府上赴宴之时,曾经想过要不要先下手为强,杀了李密这个祸胎。但此时李密本性未显,素无劣行,而且在高门世族子弟当中的名声也很好。贸然动手杀人,却是讲到皇帝面前也说不通的。于是小王爷退而求其次,向李密出言招揽。李密功名心重,在杨素府上做了许久宾客,总也得不到杨素推荐出仕,心中早就焦躁万分。一见河南王伸出橄榄枝,毫不犹豫便当场接下了。杨素本来也十分欣赏李密,却没想过要立刻用他,而是想要把他留为自己的儿子杨玄感所用。见李密如此急切想要出仕,全不理会自己这一番苦心,当下心中就有不悦。表面上大度放人,暗地里却决定要往死里打压李密,让他就一辈子窝在河南王府出不了头。
    未想到那场宴会之后的第二日,就生了杨玄感觉醒前世记忆与武功,被西楚霸王项羽的意识主导自身行为,在皇宫中意图击杀刘邦(杨坚)的事。杨素父子就此成为钦犯,再无法在大兴城立足而逃亡。之后天子杨坚便则开始在朝廷中雷厉风行地将杨素党羽一一进行肃清,而杨昭也为了求取正宗六神诀心法和两件神掌法器,故而远赴南蛮,完全也忘记了李密这回事。
    如此一来,这位蒲山郡公的处境可就糟糕了。李密向来与杨素交往甚密,更和杨玄感、杨玄纵兄弟相互引为手足,彼此无话不谈,大兴城世家门阀的子弟,还真找不出几个是不知道此事的。所以刑部的人第一拨就找上了李密,将他请回去详加询问。其实李密名气虽然不小,却仍未有资格进入杨素一党的核心与闻机密,所以自然什么都说不出来——可惜却没人肯相信。
    李密叫苦连天,急忙将河南王这尊保护神搬出来,偏偏小王爷的招揽还只是口头承诺,根本都未来得及将他正式引入幕府。留在王府主持的李靖实话实说,于是刑部主事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总之宁可杀错一千,不可放过一人,当下就把李密押入刑部天牢当中监禁起来。虽然并没动大刑逼供,牢房也还算干净整洁,但李密家道虽然已经衰落,好歹还是世家子弟,生平哪里曾经吃过这种苦头?自然是度日如年了。
    几日前杨昭回到大兴,被杨坚任命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要他来洛阳镇住局面。恰好李靖又和他说起李密的事,小王爷这才记起了那位倒霉的蒲山郡公。想起此去洛阳,身边实在缺少可以独当一面的方面之才,于是特地再入太极宫,向杨坚提出提拔李密担任洛州治中的建议。杨坚一概照准,当天就将李密从天牢释放。小王爷更在河南王府设宴替他洗尘。李密骤然间从十八层地狱回到人间,再被告知将可出任洛州治中,自是感激涕零,更视河南王为伯乐。再加上李密早憋了满肚子怨气,把自己之所以遭遇牢狱之灾的原因归咎于杨素父子。故此竟是死心塌地,决意替河南王卖命,将杨素党羽彻底铲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