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历代神农,尽皆入画!
此时,距离袁老逝世,已经快到一年的时间了。
可是万没想到,会在这里,再次见到袁老的音容笑貌!
不是特效!
不是特效!
不是特效!
至此,之前网络上甚嚣尘上的特效论,在铁一般事实的面前,灰飞烟灭。
张凡的背后,的确是有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团队!
这团队……
难道是掌握了新的科技手段,能够易容?
否则,如何解释这个出现在这里的袁老,竟然跟本人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
要知道,袁老可不比刚才送走的徐光启,那是在新华夏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人物,留下的影像资料非常丰富。
所以!上哪找这样一个举手投足都跟袁老没有分别的演员来?
撞脸怪?
就算偶尔可以出现这种小概率事件,但总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撞脸怪吧!
之前的邓稼先,老人家,周先生……
于是,特效论灰飞烟灭的一瞬间,易容论立刻开始火热。
“袁老!再见到您,真好!”
“袁老教我们种地,我一定好好看好好学!”
“忽然遗憾自己是个城市人,没自己下过地,也很惭愧!”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这是一位曾助华夏乃至世界人民解决饥饿问题的巨人啊!”
“杂交水稻精神!放在任何科学门类上,都可以作为指导思想!”
“太牛了!不知怎地,刚才那几位教的,我多少都有些看不懂,只有袁老这里,太清楚太明白了!”
“哈哈!人家是面对孩子们的教学呀,当然深入浅出,你要是再听不懂可就说不过去了!”
“别忘了,袁老之前本来就是一位老师哦!现在给孩子们上课,刚好是他的专业!这一点,是其他人比不上的!”
“呼!你一说我才想起来!既然后面这两位,是明代的农学家徐光启,与号称当代神农的袁老!那么之前那几位……莫非也都是大有来头?”
“那必须啊!”
“以张凡的风格,会随随便便找阿猫阿狗来?”
“都是谁啊?好歹也介绍一下!”
“天啊我错过了什么!还好可以看重播!”
“我已经在看了啊!”
“卧槽卧槽!这位的服饰,已经被某大神考证过了,是南北朝时期的风格!难道是……写《齐民要术》的那位农学家贾思勰?”
“这这这,大条了,太大条了!”
“那之前那个衣服更古老的,难道是以《氾胜之书》传世的氾胜之?那是我华夏最早的农学著作啊!”
“我去!不对吧!氾胜之前面,还有一位啊!”
“唔别说话,我正在看这位!”
“我感觉我欠他一个道歉!”
“按照衣服越看不懂越古老的原则,这位的年代,远在氾胜之前面!”
“这个……那个……难道是……”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这一天的活动,在袁老循循善诱的声音中,缓缓落幕。
但是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仿佛还在眼前走马灯一般地掠过。
袁隆平、徐光启、贾思勰、氾胜之……
这些人,被称为是华夏历朝历代的神农!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按照这个理念,其实今天的活动内容,应该是放在最前面。
但或许因为孔子是孔子学院的精神象征,所以才插了个队。
张凡的创意,往往令人叹为观止!
这第二天的活动,居然是找来了历代神农!
那么如果说真的是这样……那最开始出现的那一位……名字也就呼之欲出了。
神农氏!
一定是他!必定是他!只能是他!
三皇五帝中的“炎帝”!
华夏人自称炎黄子孙,所以炎帝可以认为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一!
时隔数千年,没人见过神农的模样,甚至就连影视剧也很少涉及这位传说中的人物。
但是今天,张凡把一个奇特的形象,送到所有人面前。
是真的么?
能否经得起考证?
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回想起来,那神农氏的每一个曾经被认为是笨拙低效的动作,仿佛也都带上了大道的玄机!
或许在几千年后的人们看来,神农种植五谷的方法,错漏百出,甚至引人发笑。
但他却是传说中开启农业文明的那尊真正的神祇!
几千年前,他种五谷,尝百草,一手开创了辉耀后世的华夏文明。
几千年后,他的化身重入人间,为华夏再次开辟辉煌盛世,一举奠定了世界瞩目的伟大地位!
值了值了!
能看到神农氏,这节目追得真是太过瘾了!
明天是谁?
张凡又要找人扮演哪位大佬?!
我现在怀疑,会不会张凡那个团队里面的演员,数量并不多,但是演技足可封神,然后凭借黑科技一样的易容术,演绎出了这些堪比真人降世的鲜活形象?
冬令营的第二天,随着袁老的离去,结束了。
有个令人关注的小细节是,昨天打架的两个孩子,已经和好,并且关系还处得相当不错。
男孩子的快乐,往往都很简单。
尤其是今天跟随历代神农种地之后,孩子们一下子就懂了这其中的艰辛不易,那个昨天把肉掉在地上的汉斯同学,主动找张明道了歉,然后就处成好朋友了。
网络上,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历代神农在田间地头的画面。
议论的声音也出现在所有有人的地方。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是这一次,不论在哪里,华夏人都可以骄傲地挺起胸膛。
五千年前,你们的国家还是一片荒土,原住民在荒土上载歌载舞的时候,华夏的那位神农氏,已经在带领人们尝试种植作物,用收成来养活自己,这当然是文明了不起的一大步!
两千年前,华夏出现第一部农业著作,反映了当时华夏人民的伟大创造!
而你们……继续载歌载舞。
从《氾胜之书》,到《齐民要术》,再到《农书》,再到《农政全书》!
华夏人对于农业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建立的科学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庞大。
然而徐光启之后,清朝的闭塞,让华夏一度陷入沉沦,没赶上现代科学昌盛的迅猛发展,雄狮仿佛陷入沉睡。
有报告称,华夏农业水平已经落后一百年!
可是这个时候!
天空中仿佛有一位巨人伸了个懒腰,将神灵的目光洒落无极。
然后,他笑了笑,化作一道虚影,从九天之上降落人间,投生在一户姓袁的普通人家……
百年差距?
在神灵的力量下,只是随意摆手,便轻轻抹平。
袁老说:华夏的水稻种子,外国不可能掌控。
然后,那一天,五月二十二日,转世的神农最后在人间看着十四亿华夏人,乃至数十亿人类吃过了午饭,便重归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