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安邑坊重开
秋高则气爽,入秋之后,天气转凉,不过更适合出门游玩。长安城大街上调戏良家妇女的富家子弟,明显变多了许多。
封闭了两个多月的安邑坊,再次开启,闻讯而来的人很多,尤其是这里还有一个知味楼,逛一逛,吃顿饭似乎也不错。
紧凑,一间挨着一间的房屋,看上去就像是一家人,只有主街道宽敞,其他的道路只有十来米。看上去并不大气,不过有种精致感觉,尤其全都是新房子,又是一水的楼房,这感觉非常不错,对比一下其他坊市,似乎就东西两市等仅有的几个地方能够相提并论。
目前安邑坊只有韦家的六个店面开着,一溜烟六家,全是韦家的招牌,韦家绸缎庄,韦家米行…看得人眼热,无形中做了一次广告,韦爽对此非常满意。
除了六家商店,目前安邑坊,只摆放了二十个小吃摊位,有卖包子馒头的,有卖羊肉汤饼的,也有豆浆油条,米花麦花,卤菜凉菜,显得人气还是非常足的。
人数最多的当然还是医学院,门诊部和住院部有不少护卫看守,想要参观的人必须排队,跟着指导人员前行,这是为了避免拥堵,和耽误真的病人。
因为医院的事情早已传开,所以虽然只是第一天,前来看病的人和游玩的人,几乎各占据了一半。当然!他们进入之后,参观的地方也只有一半,就是为了不影响看病的人。
好奇的人无论何时都非常多,对于新奇的医院,参观的人排起了长龙,可以说到安邑坊的人,都会进去走一趟。
“主上,判断失误了,李世民并没有出来。”角落处,一个带着帷帽的女人,压低声音对旁边一个中年男子说道。
“没关系,这么大的事情,他一定回来的,微服出行更好,护卫的人就不多。让下面的人把皇城盯紧了。”中年人嘴唇微启,轻声吩咐道。
“属下明白。”
“主上,李元昌那边的计划失败了。”
“无妨,那本来就是一步闲棋,李元昌那个废物,没有胆色招惹尉迟恭家的人,估计以前应该是不清楚姓王的是尉迟恭的女婿。”中年人微微摇头说道。说完向着治病那队伍的最后走去。帷帽女子则转身离开。
“但愿世上无病人,何惜架上药生尘。真是不错!李世**气真好。”中年人看着医院大门两侧的字,眼中闪过一丝妒忌,嘴里低声呢喃道。
“不知道这里治病贵不贵啊?”有人担心的问道。
“这是陛下让开的,肯定不贵!”
“贵一点也无所谓,毕竟里面可是有孙神医坐诊啊!”
这是病人群体的交流,排着队的他们,显然心情有些忐忑。
排队的人群进入很快,前方有四个人正在询问病人的病情,然后告诉他们应该是去二楼还是一楼。
最忙碌反而是抓药那里,病人先交钱,然后药方被收费人员递给后面抓药的人,病人则排队领取药物。
这里的药一部分是近期买的,一部分是朝廷拨下来的,整整十个窗口,五间房子那么宽的药房,让医院都充满了药材的味道。
参观的人在观看过教室之后,就会有人给他们讲解,半个月后,医学院招收学生的事情。
如果说只是单纯学医,肯定很多人不会愿意送孩子来学,毕竟这里主要是招收十二岁以上的半大孩子,半大孩子已经可以帮助家里做事情了,但是医学院还教读书识字啊,并且提供午餐。
不说其他,就提供午餐这点,就有不少人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可不是玩笑话,十多岁的孩子,正是生长身体的时候,吃饭比成人还吃的多。干活却比不过成人,有人解决一顿饭,相当于帮他们养孩子。
要知道如今可是一天只吃两顿饭的时代,学院提供午餐,那可是最好的一餐,这不但是减轻了家庭负担,还一点也不影响劳作,因为农忙季节大部分都是早晚工作。孩子白天学习,傍晚一样可以帮忙干活。老百姓也有属于自己的狡猾,他们能想通其中的好处。
更何况学院可以读书识字,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和参加府兵相比,读书肯定是更好的出路。
大唐立国十三年,举行了三次科举考试,明年又是考科举之年,朝廷已经出了告示,所以对于读书,越来越多的百姓重视。
每一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能读书识字这一点,就会让许多百姓趋之若鹜。在讲解员介绍之后,就有许多人心动,迫不及待的打听了起来。
热闹在持续,王牧连续三天,都带人守在医院,就是担心发生踩踏等事件。好在一切顺利,度过了手忙脚乱的三天,所有人都习惯了,做事没有那么忙乱。
最后的工程就是安置房,虽然有三百多户人家,不过工人多啊,几乎就是一天一个样,很快就修建完成。
“小子!快跟我来!”程咬金找到王牧,急冲冲的说道。
“那位又出来了?”王牧心里一动,一边跟上,一边询问。
“没错,正等着你呢!”程咬金回答。
此时李世民正一身便装,和颜悦色的问着一个老年人。
“老人家,你们这是在看新家?”
“是啊!是啊!新家快要完成了,都盼着这一天嘞!”老者笑着回答,脸上的皱纹,都能夹死蚊子。
安置房早已按照人口和老房子大小给他们分配好了,所以老百姓差不多隔三差五的就会来看一下,这几天随着收尾工作进行,老百姓更是每天必到。
“对于新家你们满不满意啊?这看上去有些小吧?住得下吗?”李世民又问道。
“满意!满意!非常的满意,朝廷不但给修新房子,连家具都准备好了,据说这些家具,可是贵人家里才有的,普通人家里根本没有,许多亲戚朋友都在羡慕嘞!那些搬走的人家,现在肠子都悔青了!”老人笑得很是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