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263章 逼格无处不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郑经又一次感受到了马太效应的巨大威力。
    他确实没想到,自己都还没开口,然后经其他人七嘴八舌地说上一通之后,骆斐竟然主动送上门来给自己薅,这不正是想让他这个富者更富吗?
    “这敢情好啊,祭酒大人真有此意的话,我倒是有个想法。”
    他立即就抑制住内心的小激动开始回应。
    不仅如此, 他还尝试着去把握话题的主动权。
    “请说。”
    “依我看,不如以国子监的名义,来成立一个标准教材编撰委员会,专门编撰出一套全国统一的标准教材出来。”
    郑经立即就说起了他的想法。
    他很清楚,此时的骆斐应该是没有教材标准化意识的,因此确实得由他来主导话题。
    这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要知道, 这还是一个科举制的萌芽时代,因此不管是教学,还是考试, 都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国子监也好,各大世家的族学也罢,大家所学习的内容都未必相同。
    而这种局面,一直要到唐代,科举制完善之后才逐步解决。
    “哦?教材编撰委员会?你的意思是说,重新编撰一整套教材出来?有这个必要吗?”
    可就算是这样,骆斐也还是不解。
    “当然是有必要的。
    “打个比方说,光是《论语》,就分为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以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文论语》。
    “到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将《鲁论语》和《齐论语》融合为一,编撰出了《张侯论》。
    “再到东汉末年,康成先生又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齐论》和《古论》作了《论语注》。
    “而除了这些之外,较为流行的还有魏何晏所著的《论语集解》, 前朝皇侃所著的《论语义疏》等。
    “如此多的版本, 若是不博采众长、去芜存菁,编撰出统一的标准版本的话,不仅容易让学习之人无所适从,还很容易在内容上引发争议。”
    郑经立即就举例子说道。
    这对他来说,又属于他的专业领域,因此各种版本张嘴就来。
    这就厉害了!
    在场的所有人顿时又对他刮目相看。
    因为在大家看来,在这个缺少书籍的年代,郑经却是对各种《论语》版本如数家珍,这说明什么?
    “浪之,这些版本你可曾都看过?”
    连张籍都又忍不住出声惊问道。
    要知道,张籍可是在十四岁就知《论语》,并且后来也为《论语》做过注解,绝对称得上是这个时代的《论语》大家。
    “嗯,基本上都极为熟悉。”
    郑经毫不客气地回道。
    在这个争夺话语权的时刻,确实没有必要客气。
    谷痓
    事实上,他熟悉不仅是以上这些版本,还包括后世的一些经典版本,比如说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经典《论语》注解版本。
    毫不客气地说,古往今来,历代研治《论语》的专著不下三千余种,能流传到后世的也有数百种,而这数百种里,但凡有一丝研究价值的,他基本上都熟悉。
    至于上面所提的这些经典版本,就更不必说了,里面的内容,他完全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这就是当古文专业教授的好处。
    到了后世,关于前世的那些经典古籍,他不仅得自己研究,还得不断地辅导学生去写论文,还有,同行的研究成果他也会去关注,如此一来,绝大部分的经典古籍,能流传到后世的各种版本他都会有涉猎。
    因此,论真正的《论语》大家,不是张籍,而是他。
    可张籍偏偏不信这个邪。
    “那依你看,康成先生的《论语注》和何晏所著的《论语集解》,孰优孰劣?”
    他立即又开始考究起郑经来。
    古代的文人就是有这臭毛病,一逮到机会,就想考究别人,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高,完全顾不上此时正在讨论的是编撰标准教材的事。
    只可惜这算是撞郑经枪口上了。
    “实不相瞒,依我看啊,我个人还是因为何晏所著的《论语集解》更好。”
    “好在何处?”
    “事实上,不管是康成先生的《论语注》还是何晏的《论语集解》,都大量采用了孔安国、包咸、周氏、马融的注解,区别在于,康成先生并没有指明引用之处,而何晏的集解,不仅明确指明了引用之处,还细细分析了各人注解的优劣,如此一来,高下立判。”
    郑经的回答来了。
    这是一个出乎张籍意料的答案。
    要知道,康成先生,也就是郑玄,可是被誉为一统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博学大儒,名气远比何晏要大不小,并且又是郑经的同宗先辈,因此在他看来,郑经理应偏向郑玄的《论语注》才对,可结果却是……
    可他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郑经说的又是对的。
    其实从《论语注》和《论语集解》比较而言,不能说孰优孰劣,只能各有优劣,但也正如郑经所说,郑玄的《论语注》,表面上看是郑玄所著,但实际上却是引用了大量前贤的注解,但却并没有标明引用之处,这样一来,就存在抄袭的嫌疑。
    从这一点上来说,确实是优劣自判。
    也就是说,他之所以提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是设有陷阱的,假如不精读这两本书,并细细比对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把这一问题给指出来。
    那这又说明什么?
    说明郑经不仅精通《论语》,还对古往今来各先贤的《论语》注解版本都极为熟悉啊!
    “唉,真是了不得,也难怪你敢自称为圣人弟子!”
    他立即就赞叹着给出了这样一评价。
    这一评价,可是立即又把骆斐等人给惊到了。
    为啥?
    因为大家都知道,论对《论语》的熟悉程度,张籍绝对称得上是当代的顶级大家,现如今,连张籍都对郑经都赞不绝口,深表认同的话,那岂不是说明郑经的水平也是同等的了不得?
    可问题是,他还这么年轻啊!
    众人立即又向他投去了羡慕嫉妒恨的眼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