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38章 发财大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先生,等到了会宁之后,有何打算?”
    当船快抵达扬州时,顾倾城也代表那帮苏杭士子来找郑经要主意了。
    这是很正常的。
    等船抵达扬州之后,正常情况下,船上的这些士子得分道扬镳,家在会宁的,自然是继续跟着德王府的船转长江回会宁,而家在苏杭的那些士子,则会在扬州另找船转江南河下苏杭。
    只不过在顾倾城尊郑经为师,准备跟着郑经去会宁之后,苏杭那些士子也心动了,也想跟去会宁,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去了后得有事干,得去得有价值。
    毕竟长待会宁的话,是很费钱财的,他们也需要给家里一个交代得过去的理由。
    这个理由郑经倒是能给。
    在德王妃答应将德王府亏钱的书局送给他以后,郑经对抵达会宁之后的安排又有了一定的完善。
    首当其冲的当然还是赚钱。
    作为后世人,他当然清楚无钱寸步难行的道理,因此不管他志向有多大,多想干大事,都得先建立在有稳定经济来源的基础上。
    只是这钱要怎么赚呢?
    作为穿越者,并且还是一个读过穿越指南的穿越者,他脑袋里赚钱的方法自然不少,但具体怎么个选择和实操,还得等到了会宁才有眉目,而现在他唯一想到的,就是靠德王妃将交付给他的那个书局来赚钱。
    一个一直在贴钱的书局又怎么来赚钱?
    只要用对方法,自然是有的。
    郑经已经了解过了,现在德王府家的书局,采用的是唐代才大肆推广的雕版印刷技术,之所以一直亏钱,一是成本太高,二是没啥畅销书可印。
    成本有多高?
    打个比方说,一册100页,50张,双面印刷,每页300到400字,公共约3-4万字的书:
    雕版费:每页约五钱银子,一百页就是50两。
    纸张印刷装订费等:每本的成本约二到三两银子左右。‘
    再加上其它费用,这样一本书的成本就会去到3到4两银子左右,而这样一本书,在市面上的售价也就是4-5两银子。
    而一本书从刻板到印刷成书,周期起码要两三个月。
    这么一算,书要是畅销,那多少还能赚点银子,否则的话,就真得不停地贴钱进去。
    而德王爷开这个书局,目的也仅是为了自己,还有他的那些士绅朋友印书,自然也就畅销不到哪里去不说,还经常没书可印,得养着一般闲人,这样不血亏才怪。
    也正因为如此,德王妃想都没想,就答应把它送给郑经。
    把它当成了烫手山芋一般。
    那郑经接下来,又怎么利用它来赚钱?
    无非就两点。
    一是降成本减周期,二是印畅销书薄利多销多赚。
    降成本减周期的方法则很简单。
    一是提前把活字印刷术发明出来,降低雕刻成本,大幅缩短刻印周期。
    二是降纸张成本。
    德王爷印书,赚不赚钱不重要,因此采用的是最好的纸张,而郑经则打算用普通纸张,并且靠量把纸张进货成本给压下来。
    这样一来,若是能把一本书的成本压到二两银子左右,那同样一本书,别人卖五两银子,他只卖四两银子,也还有翻倍的利润可赚。
    而价格优势和巨大的利润空间,还可以让他把利润分出一部分出去,去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增加销售量。
    降成本,拓渠道,增销量,这是后世随便一个人都懂的简单道理。
    至于什么书可以畅销……
    这还用问?
    当然是教材啊!
    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本畅销书的销量,会超过教材,因为任何人想识字,都得从教材开始。
    而这个时代的通用教材,另一个郑经的记忆里也有。
    识字启蒙教材:《百家姓》,《千字文》。
    蒙学后的经义教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
    除此之外,还有包括《道德经》、《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在内的诸子百家,以及史书等。
    至于课外书,则是这些书的各种疏义,也就相当于文言文教材的读后感、备注、翻译之类的。
    这是一个读不起书的年代。
    像郑经这样的,若不是有荥阳郑氏的族学支持,他连教材都买不起,更别说课外书籍。
    因此,若是他能把教材的售价给大幅降下来,不仅能赚钱,还是大功德一件,而售价一降,销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这样一来,光是现有的流行教材加课外书籍,他就不愁没畅销书可印了。
    既能赚钱,又是大功德,这是多好的事?
    不过对他来说,真正能赚钱的,还不是上面这些,而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的另外两本经典启蒙教材。
    《三字经》!
    《弟子规》!
    《三字经》最早是啥时候成文的?
    南宋!
    后世较为公认的说法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
    而《弟子规》的面世则更晚,一直到清代,才由教育家李毓秀编写出来。
    而这两本书,尤其是其中的《三字经》,等到了宋元明清后,属于比《百家姓》和《千字文》更为重要,也是识字必学的启蒙教材。
    因此,郑经也打算提前将它们给“创作”出来。
    剽窃,才是穿越者的正确打开方式!
    至于他能不能背出来,这自然不必担心,要知道,《三字经》和《弟子规》都只有一千多字,在后世,像《弟子规》这样的,一个蒙学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都能把它给背出来,更何况郑家这样的专业人士?
    他需要做的,就是把两本书里,唐宋之后的内容给截除,并把其中明显的糟粕给稍稍修改一下。
    这两本书一旦被普及,将给他带来多大的收益?
    真要彻底推广出去,华夏胡夷,四国加起来起码不下百万本吧?
    他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合印成一本,一本就算只赚个三五钱银子,那就有三五十万两银子的收入。
    绝对的血赚!
    当然,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普及教育,提升蒙学质量的大功德!
    郑经喜滋滋地想道。
    当然,要把这事给折腾起来,是需要大量人手的,尤其是印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经典教材的疏义等,需要大量读书人来帮他校对之类的。
    因此,不管是会宁那些士子,还是苏杭这些士子,他都得合理利用起来。
    而在这个读书人极为清高,视赚钱为粪土的时代,他当然不能跟顾倾城说,这样做是为了赚钱。
    因此,他开口回道:“倾城兄,我有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计划……”
    完美包装新鲜出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