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420章 使臣遇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另一边,保和殿。
    君恒从太后的仁寿宫出来,直接就到了保和殿,接待大臣。
    今日太后寿辰,各家女眷是去太后的仁寿宫贺寿,大臣们则是在保和殿,而后,宫中会有宫宴,大臣和其家眷都会在宫中用午膳。
    一应都有章程规制,各处都有负责的人,是以,人虽然多而杂,但是丝毫都不乱。
    差不多时间使臣要入宫了,照例,接见使臣是在保和殿。
    君恒一直注意着前头的动静。
    一旁传递消息的侍卫上前低声禀报:“王爷,陛下刚刚从长乐宫出来,往保和殿方向来了。”
    君恒点点头,看了一眼一旁坐在轮椅上的君逸,想上前说两句,和君逸示好。但是一想到从今儿见着君逸,君逸就表情淡淡,还是算了。
    昨日君逸把接待使臣的事情交给他,是他没想到的,以为君逸想和他交好,不过看今天这个态度,他一时也摸不准君逸究竟是个什么路数。
    要不是君逸对君策更冷淡,他都要怀疑他们是不是一伙的。
    他的目光落在君逸的腿上,心中了然,肯定是自己这个三皇兄伤了腿,所以连性子都让人琢磨不透。
    他正想着,门口突然噤了声,他向门口看过去。
    “陛下驾到。”
    随着一声唱喏,众人齐齐跪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走向首位,在龙椅上坐下,扫了底下一眼:“平身。”
    “多谢陛下。”
    大臣们起身,君恒看了一眼皇帝,见他面色愉悦,心中想着:对于长乐宫那位,一定要拉拢一二。等今日寿辰过去,他便去皇后宫中和皇后商量。
    现在,趁着皇帝心情好,他得趁机邀功才是。
    君恒上前一步,正准备和皇帝汇报,就听到外头传来急急的一声:“报…”
    殿中众人的心都一下提了起来,往门口看去。
    是城卫司司长,和禁卫军统领。
    二人脚步急切,进了大殿行了跪礼:“微臣参见陛下。”
    皇帝语气威严:“发生了何事?”
    这个时候来,还如此急切,肯定是出事了。大臣们的目光都落在他们身上。
    禁卫军统领径直回答:“回禀陛下,使臣队伍从别院到入宫的路上,遇到了刺杀。所幸有惊无险,没有伤亡。”
    一语惊起千层浪,大殿中顿时传来讨论声。
    使臣怎么会在京城遇到了刺客?
    刺客是谁?可抓到了?
    是冲着谁来的?三国使臣都遇到了?
    城卫司长:“陛下,刺客是在东市口的路口动的手,当时刚好东晋北燕西凉的使臣都在附近,路上还有许多的老百姓,那些刺客就是从老百姓们中冲出来的,冲着使臣去的,都是下的杀手。
    刺客来得突然,因为九皇子带的侍卫比较多,个个都是好手,没有让那些刺客得逞,使臣们也都没有受伤。
    因为动静太大,城卫司的士兵没多久就到了。那些刺客见刺杀不成,并没有恋战,当即退了。
    东晋九皇子抓到两个刺客,那两个刺客饮毒自尽,都没有来得及审问。
    看服装外表,没有任何标志,分辨不出身份。看来的刺客人数,对付三国实在太少,对方既然下了杀手,就不会犯这样的错。微臣猜测,应该只是针对其中一家的,但是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家。其他的刺客已经去追了,使臣们也被安全带到了宫中……”
    城卫司长和禁军统领二人简述补充,把刚刚发生的事情说一遍。
    皇帝听完,一拍龙案,
    “查,彻查,必须查个水落石出,朕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做出这种事。”
    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发生了这种事,那是对皇权的藐视以及挑衅,而且还是对使臣们动的手,说不好有使臣就要以此做文章。
    “是。”城卫司领命退下。
    皇帝:“今日负责使臣行程的是谁?”
    君恒站出来:“回父皇的话,是二皇兄。”
    皇帝皱眉,“人呢?”
    发生了那么大的事,都报到他这里来了,君策居然影子都没看到。
    “父皇,儿臣从皇祖母的仁寿宫出来就没有见着二皇兄了,儿臣即刻让人去找。”
    说着就往外而去,皇帝叫住他:“回来。”
    君恒定住脚步:“父皇。”
    皇帝看了他一眼:“先安抚使臣。你去把使臣们带到保和殿来。他们进宫贺寿,出了这种事,朕得见一见。”
    君恒应下:“是,父皇。”
    君恒走后,皇帝看向底下的大臣:“对于此事,你们怎么看?。”
    人群中,周太师看了一眼君逸,见君逸依然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态度,垂下了眸。
    最先开口的,使京兆尹,事情发生在京城,使臣入宫的路上,虽说有君策安排不利的原因,但是作为京兆尹,出了这种事,他也难辞其咎。
    “回禀陛下,目前信息尚少,不能正确判断。不过,敢在京城地界如此动作,针对的还是使臣,没准是他们自己的仇敌,趁着这个当口行刺,好让我们大周背锅。”
    京兆尹一边说,一边偷偷摸摸的观察皇帝的表情,见皇帝没有出言制止,暗自擦了一把汗,觉得自己这一回说的方向应该是对了。
    在大周地界出了事,大周总要负责任,当若是使臣自己的恩怨,那大周就也是受害者。
    京兆尹咽了一口唾沫,才继续说道:
    “陛下,刚才城卫司长说,来的刺客人数,根本不足以对上三家使臣,想来只要彻查,就能查出刺客对哪一家敌意最大。”
    皇帝点了点头,面色也好了许多,他扫了底下一眼,目光落在陶致远身上。
    “林爱卿。”
    陶致远即刻站出来,“陛下,微臣在。”
    皇帝开口,“这件事交给你,城卫司由你调动,刑部协理,必须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众人皆目露惊讶。
    皇帝居然派了陶致远,那就是必要一个真相了。
    陶致远是前任丞相,又被现任丞相许怀义推举成为了新任的兵部一把手兵部侍郎。
    照理来说,查案应该是大理寺的事,更严重一些的,便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
    但现在,皇帝让陶致远彻查,让刑部协助,这就说明了皇帝的决心。
    这件事确实严重,一个太子一个最受宠的皇子,一个公主,还有一个皇子,每一个都身份尊贵。
    还好没有伤亡,不然后果麻烦。无论最后调查出来是什么结果,大周都免不了要负一部分责任。好在现在只是虚惊一场。
    “是,陛下,微臣领旨。”
    陶致远话落,便径直退了出去。他向来如此,对于皇帝交给他的任务都是第一时间去完成,哪怕今日是太后寿辰,也没有丝毫的犹豫。
    皇帝看着陶致远离开,不由得也顺眼了许多。比起那些只知道溜须拍马,讨好他的大臣,陶致远这种干实事的大臣,能扛事,真到事上了,可以派上用场。
    这时候,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接着就看见君策急急忙忙的从门口进了大殿。
    一进大殿,便对着皇帝跪了下来:
    “父皇,儿臣之罪。刚刚听说了使臣的事,便赶来了。是儿子的疏忽,出了这么大的事。
    儿臣从皇祖母宫中出来,见母亲面色不好,便送母亲回了宫。从上回儿臣被罚在府中闭门思过,已经许久未见过母妃了,便多说了几句话。宫外出了这种事,一概是儿臣的过错,请父皇责罚。”
    一旁,君逸懒懒的撇了他一眼,收回目光。
    君策也是能屈能伸,一进来二话不说,态度先端正,半点没有推卸责任的意思,把所有的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这一招以退为进,皇帝骂他几句也就算了,不会大动干戈。
    皇帝生气,是因为出事时君策负责使臣行程,却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而现在君策表明了缘由,是淑贵妃身体有恙。
    事发突然,皇帝自然不能真的因为这个就责罚君策。
    君策态度好,又说明了缘由,皇帝的气已经消了好几分,不过表情依旧冷着。
    “你是怎么办事的,朕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居然发生了这种事。”
    君策低着头,一副犯了错知错就改的态度,“是,父皇,儿臣知错。儿臣在使臣出府时,便安排了城卫护送,而且一路主街,都有城卫司的士兵巡逻,事情发生时城卫司第一时间到了现场,所幸使臣们都没有受伤,有惊无险。”
    皇帝冷哼一声,“哼,就算这些使臣无恙,在我大周京城皇宫门口出现了这种事,你让朕的脸往哪搁?”
    君策头更低了,“是,父皇,而臣知错。”
    “算了算了,你也别知错不知错的了。协助陶致远把幕后黑手找出来,朕便饶了你。”
    皇帝不耐烦的摆了摆手。
    君策心中疑惑,这事交给了陶致远,就肯定小不了。
    不过,到这里却是松了一口气,赶忙上前俯身行礼,“是,父皇,儿臣领旨。”
    就在这时,底下宫人来报,君恒带着众位使臣,已经到了宫门口。
    皇帝一下在龙椅上坐直,表情严肃,“把人请进来。”
    “是。”
    宫人退下。皇帝看了地上跪着的君策一眼,君策十分有眼力见的从地上起来,退到了一边,在君逸旁边站着。
    有什么事关起门来怎么说都可以,但是却不能在外人面前丢人。
    君逸面无表情,在君策退下来的时候,甚至一个眼角的余光都没有给他。
    君策倒是看了君逸一眼,脑中想到绾宁,又想到他们商量的用大皇子的事,心中琢磨着:若决定用大皇子,除了君恒,他得想个办法,让君逸也成炮灰。
    暗处,周太师默默的把这一幕收入眼底,然后垂下了眸。
    很快,外头君恒带着三国使臣进了大殿。
    虽然经历了刺杀,但是看起来毫无狼狈之意。
    这一回来得齐全,东晋九皇子楚锦年,东晋十三公主楚幽,北燕太子耶律荆,潘仃,西凉李清云,全部都到齐了。
    君恒领在前头,先对皇帝行了跪拜之礼,“父皇,各国使臣已到。”
    说完起身站到了一旁,皇帝看了君恒一眼,满意的点了点头。
    底下三国使臣见状,上前一步,齐齐开口:“见过周皇。”
    皇帝脸上带着和善的笑意,挥了挥手:“今天发生的事情,朕都知道了,诸位受惊了,索性有惊无险。朕刚刚已经派了人去查,无论如何,在我大周地界发生这种事,朕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皇帝先发制人,说了这番话,其他三国就是想以此出什么幺蛾子也没了由头。
    李清云先开口,“多谢周皇。”
    本来出了这种事,他们三个作为受害者是可以向大周提出一些要求的。
    但是对于先前皇帝说的那些话,李清云表态说的是:多谢。
    这就是放低了自己的姿态,另外两国想做文章的就不好开口了。
    皇帝对李清云点点头,二人对上次合作的默契心照不宣,这是李清云的投诚,皇帝也领她的情。
    有了李清云先开口,楚锦年也没有把着不放:“有劳周皇。”
    他说的是“有劳”,而不是“多谢”,跟李清云的态度天差地别。
    楚锦年不是李清云,他虽然也是皇子,但却是东晋最受宠的皇子,而且跟皇室没有矛盾,自然是要顾着东晋的脸面,没道理他在大周遇到刺客刺杀,还得多谢大周的皇帝替他们找出凶手,说一句“有劳”已经算是很客气了。
    皇帝也点了点头,看向北燕。
    北燕耶律荆心里像吃了一只苍蝇一样,原本他们就是想借着这次事件借题发挥,好反击一波上一回君恒明里暗里挤兑他们的话。
    但耶律荆没想到,东晋和西凉的皇子都这么怂,搞得他不上不下,一口气噎在喉咙里,那叫一个难受。
    他实在说不出多谢,只能顺着楚锦年说了一句有劳。
    话说到这里,这件事便已经定了性,不宜再往后讨论。
    鸿胪寺于大人站了出来,“陛下,三国使来给太后贺寿,太后知道高兴不已,今儿天气好,太后说便在御花园请使臣们喝杯茶。”
    皇帝:“哦,如此吗?那朕倒是耽误了。就由于大人前往带路,你们三兄弟在一旁作陪,请使臣们逛逛咱们大周的御花园,尝尝太后的好茶。
    朕记得,上个月来了秋茶,整个南边才出了一斤,全部送进了宫给了太后。看来,今儿你们有福了。”
    “多谢周皇。”
    这四个字,李清云说的诚心诚意,楚锦年说得漫不经心,耶律荆却是说得心不甘情不愿,却也被裹挟着,只能如此。
    于大人和三位皇子上前领命,皇帝离开保和殿,一行人往御花园而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