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四十章 赈灾之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王穆带来了平山郡内大小粮商的库存表,合计粮食五万七千石。
    虽然没有,但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全力配合朝廷赈灾,一众粮商甚至凑了一万两银子捐出来协助朝廷赈灾。
    原本想趁着雪灾捞上一笔,没想到最终反而赔了不少钱。
    人均捐银一千两,对于这些粮商也不能算是小数目。
    可在粮商的眼里是买命钱啊,杨清源将陈丙擒拿的动作实在是吓到一众粮商,再加上王穆情报的神助攻。
    一个心狠手辣、下手果决、简在帝心的官僚形象就这么油然而生。
    连安世耿这种京城之中根基深厚的人都栽在了杨太守的手里,他们这些小虾米,还不赶紧想办法自救?
    这一万两的捐款所含的便是粮商们满满的求生欲。
    有捐款,杨清源自然也不会推辞,收下了这一万两银子,虽然现在买不到粮食,但是银两还有别的作用。
    次日,平山郡便贴出了告示,自即日平山郡内所有百姓限额购粮。
    现在朝廷的运粮迟迟未到,杨清源手头虽然有近十万石粮食,但是这个粮食的数量对比平山郡的人口就显得不够多了。
    平山郡下辖八县,在册人口三百四十七万人有余,算上未登记的黑户,少说也得有个三百七八十万。
    即便是每人每天只吃半斤米,一天也要消耗近三万石的粮食。
    故而杨清源在收缴所以粮商手中的私粮之后,第一时间选择了限购。
    总体缺粮怎么办?
    计划经济、宏观调控。
    所有登记在册的百姓,凭借户籍买粮,每人十日限购粮食八斤,同一户可以派人一起购买。
    杨清源在平山郡设置了售粮点四个,城外设置了售粮点八个。
    如此一来,粮食的消耗速度便在杨清源的眼中可以量化。
    与此同时,杨清源派人向目前最缺粮的灵寿、石邑二县各运输粮食二千石。
    目前因为大部分百姓手中都还有些存粮,所以没有爆发粮食危机。
    但根据赵建丰的说法,每日前来粥棚领取米汤的人一直在增长。
    昨日只有九万余人,今日已经接近十一万,而登记的灾民仅仅七万,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缺粮的人越来越多了。
    为了防止一般百姓混入灾民,官府特地将米汤熬得稀薄无味,但凡家里有口吃食的,都不会想要喝这个米汤。
    不仅是吃,住现在也是一个大问题。
    七万灾民,只能在简陋的窝棚之中抱团取暖,每日都有人冻死。
    杨清源从城防军中调来帐篷三百顶,面对七万灾民也只是杯水车薪。
    在思虑片刻之后,杨清源找来了郡丞赵建丰。
    “赵郡丞,你去想办法找几个会搭木屋的工匠来!”
    赵建丰有些不明所以,“木屋?!木匠?大人的意思是?”
    “如此下去,就算有足够的粮食,灾民也会冻死,必须要有房屋御寒,新建房不但花费巨大,而且速度极慢,搭木屋是最快,最经济的!你赶紧去张贴告示,百两白银,悬赏擅长木屋搭建的工匠。”
    “大人,可衙内已经抽不出搭建木屋的人手。”
    “那些灾民就是人手,以工代赈。凡壮年之人,经府衙登记后,可参与木屋建造,饱食米粥,一日得钱十文。”
    杨清源已经在考虑灾后安置灾民之事了,建造房屋,发放工钱,都是灾后重建的准备工作。
    等到朝廷的赈灾粮运到,渡过缺粮难关之后,老人妇孺,杨清源也会想办法安排工作。
    老有所依、壮有所用、幼有所养,则天下承平矣。
    “大人我这就去办!”赵建丰也懂了杨清源的意思。
    不仅仅要让灾民有东西吃有房住,还得让他们有事情干。
    赵建丰在理解之后,立刻去张贴告示,同时还沿街鸣锣。
    重赏之下,必有所得。
    很快,就有三人前来应征。
    杨清源没有选,直接就让三人第二天日各带一队灾民进行房屋建设,择优录取。
    实践出真知。
    杨清源的计划带着以工代赈的性质,但是对老幼妇孺并不友好。
    不过现在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而杨清源的做法是目前效益最高的。
    三天时间,平山郡外已经建起了木屋三百间。
    这些木屋建构简单,建造快速,而且能保温御寒,这是其中一个匠人在跟随商队行商之时,从漠北之地学来的手艺。
    大概再过五天就能搭建完所有的木屋。
    然后杨清源又将目光投向了粮食,现在是隆冬时节,想要种肯定是不现实的,野兽减少了活动,那么最容易获得粮食的就只剩下河了。
    平山郡城外有河,算是黄河支流的支流。
    虽然河面结冰,但是下方还是有鱼活动的,而且经过一年的成长,此刻的冬鱼,那叫一个肥美,若是用来熬鱼汤,那便再合适不过了,既能缓解缺粮的窘境,又能补充营养。
    于是,杨清源找到几个在黄河补过鱼的老渔夫,让他们来当鱼把头,进行捕鱼。
    同时,灾民之中的妇女也有了工作,杀鱼,剔骨,熬汤,这都是妇女能做的,灾民伙食也在肉眼可见的改善。
    此外杨清源花费三千两从郡城内收购了大量的棉絮,让一群有经验的女工带领灾民之中的妇女开始制作棉衣、棉被。
    若是雪灾结束后,说不定还能培养一批熟练的女工出来,在这里开个棉衣、棉被工坊。
    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直到郡城的一封公文的到达。
    “什么?!京城运来的粮食被抢了!!?谁这么大胆子,赈灾粮都敢抢?!”
    赵建丰将手中的公文递给了杨清源,在收到邺城回复的第一时间,赵建丰就通知了在城外组织赈灾的杨清源。
    根据公文所写,京城运来的粮食走水路绕道冀州景县,自景县上岸之后转运至冀州各郡。
    而运往平山郡的粮食在真定县境内被当地一伙以田虎为首的悍匪所劫。
    负责押送粮草的冀州备操军在被偷袭的情况下全军覆没,转运的第一批十五万石粮食,俱被劫走。
    冀州长史李寻欢在得知此事之后,第一时间便发文给杨清源。
    此时的冀州备操军不是在运粮,就是随天策军主力驻扎上谷,根本抽不出兵力剿匪,只能交给杨清源来解决此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