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九十章 历史的风会把垃圾吹干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袁彬让边军戍卒带着自己的书信赶往了东胜卫,而喜宁却在也先的大帐内,感慨朱祁钰的难对付。
    朱祁钰这个人,很怪。
    朱祁钰这个人不住在皇宫,住在自己的郕王府内,郕王府并不大,但是上上下下都是郕王的人,那可真是老虎咬刺猬,无从下手。
    在喜宁眼中,朱祁钰这个人,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对付。
    王振可以利用各种银两、花言巧语去迷惑朱祁镇,但是郕王手下的两号太监,兴安去颁圣旨,都不收茶水钱。
    成敬更是把自己关在司礼监做秉笔太监,认真的处理繁杂公文,却不揽权。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有贞过去带着言官们,在朝堂上,可以肆无忌惮的弹劾众人,哪怕是泾国公之子、宁阳侯陈懋,在言官们的三言两语下,甭管他陈懋做没做过,不都得被罢爵?
    可是现在都察院们弹劾于谦,都已经词穷了,郕王丝毫不为所动,甚至还专门跑到后山伐竹取沥,上演了一出君圣臣贤的把戏。
    喜宁,什么感受?
    恶心!
    惺惺作态,无耻之尤!
    他伺候了这么些年皇帝,能不知道皇帝的疑心有多重吗?
    于谦把持着京营二十二万十团营,这不就等于枕头边上,搁这一把随时捅向皇帝匕首吗?
    他郕王怎么可能睡得着!
    就像现在的瓦剌太师也先和鞑靼可汗脱脱不花一样,这才是君臣相处的模式。
    怎么可以是君圣臣贤呢!
    现在朱祁钰和于谦的相处模式,对于喜宁而言,是根本无法理解的。
    就像井底的青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一样,喜宁伺候朱祁镇一十四年,压根没见过这种君臣关系,自然认为这种君臣关系不存在而已。
    也先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说道:“我有一个汉儿名叫刘玉,乃是镇守守独石内官韩政的家人。”
    “他机警聪慧,我打算将他派到京师去,查探一下京师十团营的虚实,军马草料等物,尤其是杨洪、石亨二人的驻扎方向。”
    “最主要的是,大明城头火炮手中火器,威力巨大,这件事是一定要弄清楚的。”
    那新火药之事,总是要查清楚才是。
    喜宁的脸色一阵煞白,又一阵恼羞成怒的晕红,这是也先在提醒他,最近喜宁这边的情报工作,实在是太差劲了。
    喜宁走出也先的大帐之后,看着天边,招来了小田儿,对着小田儿耳语了几声,小田儿面色惊骇,但还是不住的点头应了下来。
    作为朱祁镇手下现在最大的太监,他之前一直在为瓦剌人做情报工作。
    之前的燕兴楼没有被兴安接管之前,那就是他收集情报的重要的地方。
    现在他虽然情报工作收集不利,但是依旧能够往外传递消息。
    喜宁让小田儿,把那个叫做刘玉的奸细给卖了,上次郕王午门监斩,杀掉了无数的阴结虏人的人。
    大明现在正在抓奸细,只要将镇守独石内官韩政家人刘玉乃细作也这句话,通知给大明。
    大明自然可以把他的竞争对手刘玉,帮他给做了。
    这就是喜宁。
    朱祁镇以为他投靠了也先,其实喜宁只是投靠了自己罢了。
    朱祁钰收到了袁彬的军报,袁彬将营中之事,悉数以闻。并且请求圣裁。
    袁彬请求的圣裁是什么,是太上皇朱祁镇有辱国体,袁彬的意思很明确,他想杀人。
    虽然袁彬没有明确指出杀谁,但是袁彬说在击杀之后,他会引颈受戮,以谢皇恩。
    杀喜宁是不用引颈受戮的,杀掉喜宁也解决不了问题。
    袁彬在书信里提到,他有顾虑,担心自己的家人。
    这就是袁彬想出来的法子。
    朱祁镇的没有下限,总是一步步的伤透了那些忠于他的臣子,最终让这些臣工走上穷途末路,最终走向死亡。
    吴克忠、吴克勤和他的四万骑,就是这样死在了鹞儿岭;
    朱勇、薛绶和他的四万骑,就是这样死在了鸡鸣山;
    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以及在廷文武六十六人,大明京营十数万精锐和民夫,死在了土木堡。
    大同府总兵官刘安,因为朱叫门的一纸诏书,只能进京请罪,若非大明战事紧急,刘安私离镇守之地,焉有命在?
    现在终于轮到了袁彬的头上。
    朱祁钰拿起了笔,写了一封敕谕,在敕谕中,他明确的表示了一旦结亲,立刻格杀。
    至于袁彬家人,世代荣养。
    朱祁钰这封敕谕也是要在古今通集库里备案,日后有人说起此事。
    也是朱祁钰要杀朱叫门,而不是袁彬,袁彬只是奉命行事。
    朱祁钰不在乎青史之名,说他不守孝悌也好,说他贪恋皇权也罢,都无所谓。
    是非公道,自有公断。
    正如慈父所说:「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是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
    袁彬是条汉子,朱祁钰至少得给袁彬的家人,留下后路。
    朱棣当年不是就逼得建文帝自杀了吗?
    难道朱祁钰要像建文帝朱允炆一样,下一道模棱两可的诏书:「毋使负杀叔父名」,领导都不愿意承担责任,会让属下相当难做的。
    皇权更替,血雨腥风。
    “可怜了一条大好的汉子。”朱祁钰写完了敕谕,让兴安送到东胜卫,由东胜卫军转给袁彬。
    袁彬做出了弑君的事,即便是有朱祁钰的敕谕,他依旧是只能以死谢罪,即便是回来,也是口诛笔伐,不得安寝,家人也会跟着遭殃。
    兴安面露难色的说道:“陛下,宫里听闻来了消息,有些着急,催着要,太上皇后钱氏,又开始哭了。”
    朱祁钰将手中的军报递给了兴安,无奈的说道:“你说这消息,朕怎么跟皇嫂说呢?”
    兴安接过了军报,看了半天,重重的叹了口气。
    钱氏是个好女子,朱祁镇北狩之后,一直来回奔走,情深至此,让人感慨。
    可惜了,钱氏遇人不淑,她碰到的是朱祁镇,这家伙,啥事都能干的出来。
    朱祁镇的极度自私自利和利己主义,让他身边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无法醒来的噩梦之中,也带着大明走向了噩梦。
    “掐头去尾送入宫中?”兴安看着军报,犹豫的说道:“太医说,太上皇后不能再哭了,再哭下去,怕是,怕是眼睛就要不得了。”
    朱祁钰犹豫了片刻,点头说道:“孙太后那里,原样送过去,皇嫂那里,就掐头去尾吧。”
    掐头去尾,自然是告诉钱氏,朱祁镇在迤北过得很好,两天一只羊,五天一头牛,吃嘛嘛香,让钱氏不再忧心。
    至于孙太后那里,就没必要了。
    “于少保走到哪里了?”朱祁钰放下了朱祁镇的事,问起了自己的肱股之臣去向。
    兴安翻了翻找出了于谦的奏疏说道:“于少保的奏疏在这里。”
    朱祁钰认真的看完了于谦写的奏疏。
    于谦人已经到了宣府,并且已经转了十七个军堡,将这些军堡的种种,说的非常清楚。
    里面有个小细节,那就是秋雨冬雪,山外九州一尺之土皆为冻土,来年无蝗之虞。
    朱祁钰才知道原来蝗虫是秋季产卵在土中,秋收之后,深耕翻土,冬日一到,蝗虫卵都冻死了,来年不会有蝗虫的灾害。
    于谦在奏疏中陈述了许多他治蝗的经验,都是他二十四年来巡查地方,所有的经验总结。
    “翰林院和国子监那帮人整日里没事干,喋喋不休,把于少保之前关于治蝗奏疏,全都整理成册,日日诵读,若有一天前往地方任职,治蝗是头等大事。”朱祁钰将于谦的奏疏拿在手里。
    治蝗很重要。
    于谦在奏疏里,用了一个词,叫泣血以闻。
    具体来说,于谦在奏疏里,写到了一件事,天下蝗旱,至父子相啖者,真禽兽之不若也。
    如果有了蝗灾,甚至会有父子自相残杀,只为吃掉对方的事情发生,那时候人连禽兽都不如了。
    蝗灾之下,人不是人。
    “臣领旨。”兴安俯首说道,其实治蝗二字,岂止是于谦在说,可是地方吏员,也知道其危害,可是却是时有发生。
    京师保卫战打完了,于谦是个很擅长打仗的人,但是他更是一个二十四年的经年老吏,他对于治理地方有许许多多独到的见解,有着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可以与朝臣共享。
    总之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大宝藏。
    但是大明京官、两京一十三省的地方官们,是不愿意听这些见解、经验和方法的。
    蝗虫起来了,闭上门,又饿不死他们,治蝗又累又苦,干嘛要受那个罪呢?
    没事,朱祁钰可以摁着他们的头,让他们听。
    于谦在奏疏中,最大的内容,还是说的农庄法,除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之外,他断言,农庄法在宣府必然可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于谦对于朱祁钰的农庄法是赞同的,他知道那是一种解决大明膏肓之疾的一种思路,也是军屯卫法的一种延伸,是有很强的执行基础的。
    但是他却并没有立刻马上的推行,而是暂行军屯法,深入调查之后,才确定,这法子切实可行。
    具体怎么做,于谦在回京之后,会面圣奏禀。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朱祁钰收起了奏疏,于谦行至塞外,依旧对朱祁钰这个皇帝行其教育讲经之职。
    器指的是车服,名是爵号,这些东西不可以随意给人,这是君王所需要考虑定夺的事。
    器名二字,有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的说法。
    近来,朝中对于征南将军宁阳侯陈懋封公之事,多有议论,于谦这句大概也表明了他的态度,希望朱祁钰慎重一些,不要给陈懋封公。
    陈懋的功劳可以封公吗?不可以。
    陈懋的征南大将军征伐的不是安南,而是福建民乱,在大明的功赏制度中,西虏人头一颗五十两,民乱人头一颗才二两,而且不给银,折给米粱,而且因为是民乱的原因,对于杀良冒功查的极严。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撺掇着为陈懋封公呢?
    德不配位,功不享爵的下场是什么?
    唯死也。
    这群人撺掇着给陈懋封公的人,压根不是为陈懋请功来了,而是为了捧杀。
    将其捧得高高的,然后让他重重的摔下来,摔得他,死无葬身之地。
    弹劾不了,就捧杀,自古这群文人的招数,大同小异,没什么新鲜的。
    于谦提醒陛下慎重,自然是提醒陛下,一些事,得辩证的看待。
    “朕有那么好忽悠吗?”朱祁钰来自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翻转又反转的消息,看了不要太多,让子弹飞,都变成了一门显学,让学了。
    自己哪里有那么好忽悠。
    他感慨万千的说道:“王恭厂那边最近有什么好消息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