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944章自知之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到了此时,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小看刘远桥了。
    其实刘远桥从出生之日起,就没有人敢小看他。
    这小子含着金钥匙出生,刚出生就已经注定为临清刘家的继承人,有着许多人几辈子都赚不来的银子。
    家中田地无数,豪宅无数,仆人无数,过的是富若王侯的生活。
    但是刘远桥他却没有养成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富二代,而是努力的学习,成为了文武双全的人物。
    在闯荡江湖的时候,他就成为了名门一方的大侠,也就是那时候起,跟漕帮有了联系,始有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
    在接管家业,接手其父亲的职务以后,更是把临清刘家,打造成了天下闻名的家族,八面佛之名,威震天下。
    所有的人都认为,刘远桥是一个能人,是一个奇人,是一代枭雄,十分的难对付,没有人会认为他好欺负。
    在这一次的山东之战中,朝廷因为使了诡计,以为对方中计,这才认为刘远桥好欺负,是可以捏的软柿子。
    结果倒好,刘远桥再一次证明了八面佛,袖里乾坤的手段,那就是布下了的一个陷阱,让对方高高兴兴的往里面跳,笑着赶着来送死。
    如果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华夏军要灭掉大明,没有十年八年都做不到。
    现在倒好,大明不惜一切代价,用尽一切的手段,把所有的力量都调来了山东,准备跟华夏军做一次总决战,力求速战速决,一战竞全功。
    结果坑爹到极点的就是,大明用尽了一切办法,调集过来的力量,集结起来的力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是在关键时候,就自我崩溃了。
    说白了,真心有点像在刘远桥巧妙布局之下,百万明军赶来送死。
    大明朝到此刻,还能维持,就是靠着他朝廷那一点军队,当这一点军队不在的时候,大明也就完蛋了。
    可以这么说,就算是在半年之前,大明的形势都是一片好,有人说他在半年以后会灭亡,都没有人相信,很多人都认为,更大的苦难大明都经历过,一定可以熬过去,但是就在刘远桥的熬制之下,他居然连半年都熬不下去了。
    刘远桥离开济南的时候,真真正正的是意气风发,威严如神,几十万军队护送着他们浩浩荡荡的往北方出发。
    刀枪如林,旌旗蔽日,其大军更是铺天盖地。
    大明的几十万军队,都是缺粮缺饷的,没有军心,没有士气。
    但是在转投了华夏军以后,再补发了两个月的军饷,还有发足了粮食以后,这些士兵军心、士气马上就有了,马上就变成了嗷嗷叫的老虎,凶狠的向敌人扑去。
    刘远桥离城之时,那声势的浩大,令许多见惯了大场面的人都惊叹不已,震撼不已。
    这么多的军队,连天的营帐,无数的人马,拿下京城,平定北方,指日可待。
    但是刘远桥在离开济南城之前,诚心的邀请静云公跟他一起同赴北方,共享荣华富贵,为了拉拢静云公上船,刘远桥那是许下了太师之位,在建国以后,更是不惜与公爵相待。
    但是静云公拒绝了,他说道:“自古忠臣不侍二主,老夫为华夏军办事,已经是招惹天下骂名,再也不会当华夏军的官了。”
    刘远桥说道:“公心怀天下,令人佩服,但是你必须明白一点,天人交感,五德轮回,大明因火德而兴,我华夏得水得而旺,以水灭火,顺其自然,今日我华夏强势崛起,大明走向灭亡,不可避免,公何不做那识时务的俊杰。”
    静云公却是不为所动,他说道:“某只是一个山野乡民而已,只因不忍看见这么多百姓惨受屠戮,这么多的城市被战火摧毁,这才出手,其实倒是老夫有点多余了,以你八面佛的手段,就算是老夫不出手,也就是迟几天的事情。”
    静云公还是有一些自信的,他的威信极高,如果不是他亲自出面去招降,洪承畴和杨旭嗣对方是不会这么快就投降的。
    论起在大明官场的江湖地位,静云公远在洪城畴和杨嗣昌等人之上,甚至是他们父亲一辈的。
    洪承畴的父亲不是当官,但是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官至三边总督,是静云公的故交好友,就是这一位有江湖地位,辈分这么高的人出手相劝,这些人才想都不想就投了华夏军。
    这就好比天塌的,自有高个子的人去顶住。
    刘远桥自然是看中了静云公巨大的威望和影响力,希望他继续的为华夏军效力,当然他也都不可能勉强,如果对方不肯去,他则十分尴尬了,他可不会像朱棣那般,对方不愿,就灭人十族。
    而且刘远桥与静云公相得,就算成不了朋友和臣君,也最好不要成为敌人。
    看见对方不为所动,反而引得了刘远桥的尊敬之意,如果人有了功名利禄便低头下跪,那是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的,只有这种不看重功名富贵的人,才会被别人重。
    刘远桥说道:“朱明灭亡已成定局,华夏建国,势不可挡,新朝成立,就应当修史,修史就是对大明两百七十年官方的盖棺定论,孤王想把这一个任务交给公,由你来负责。”
    刘远桥许以太师之位,许以国公之礼,都打动不了静云公,但是对方让他修明史,却真正的打动了他,刘远桥说出了这一句话以后,静云公是说不出半句反对之言。
    文人就喜欢修史,修史就是对历史进行的盖棺定论,史官的权利肯定不如普通的官员,但是他们的江湖地位,在学术界中的地位,却远在普通官员之上,那就是因为他们有权对历史进行盖棺定论。
    洗白你,你就是好人,贬你,你就是坏人,就连历朝历代的皇帝,他不怕天,不怕地,就怕史官,就怕史官写坏了他。
    静云公作为大明的官员,对于大明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对于孝忠了一辈子的大明,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他心中还是充满了感慨之意,也都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意。
    但是大明最终还是因为失去民心而失去了国祚,这是无可奈何的,他也做不到逆天而行,辅佐大明,是只能够顺势而为。
    但是他静云公有一点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他出手相助华夏军,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为了家乡少死一些人,少一些地方受到战争的荼毒。
    功名利碌打动不了他,但是如果让他负责修明史,这真正能令他感到兴趣。
    大明灭亡已成定局,历朝历代,对于前朝往事,总是恨不得倾天下的墨水抹黑其名,当年的隋朝名声为什么那么臭,就是因为后面的大唐国对他进行了竭尽所能的抹黑。
    新朝对前朝,赶尽杀绝,竭尽所能进行抹黑,这已经是历朝历代必做之事情。
    静云公就在想,当年的太祖皇帝,真乃是顶天立地的奇男子,如此低贱的出身,却能在民族危难之时,振臂一呼,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自古英雄豪杰无人出其左右。
    大明二百多年,不割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也都十分的硬气,乃是汉人江山之中的翘楚,静云公也不忍他的威名受到了污蔑,泯灭于世。
    如果由他来负责修明史,可以在很多地方进行比较公允的评价,让后世的人知道,真正的大明,是怎么样子的。
    刘远桥一句话,就打动了静云公,静云公说道:“你让老夫修史,你就得知道,老夫可不是别人手中的扯线木偶,不是别人说什么就什么的人,而是就事论事。”
    刘远桥桥道:“孤王命公修史,就想到了这一点,就是相信以公为之人做事,公正公允,就事论事,所以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朱元璋崛起于淮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一点孤王也是十分的敬仰,对于大明二百多年的历史,也是扬我汉族之威,只是其后世子孙实在是不肖,吏治腐败,鱼肉百姓,这才会导致今天的局面,公修明史,就以公正和公允的立场来写就好了。”
    这可是极大的胸襟和气度,静云公就不敢相信对方有这般的气度,他说道:“此话当真?”
    刘远桥说道:“孤王既然请公负责修明史,就考虑到了这一节,既然写的是历史,就是前朝往事,当就事论事,大明能够崛起,自然是有其原因,最终走向了灭亡,也是天命,我齐鲁刘家,不过是胶东一打渔之家,风云际会,偶然崛起,刘家能够崛起,那是因为顺应天命,视天下百姓为人,如果我后世子孙,也像大明这般,吏治腐败,渔肉百姓,华夏朝纵有百万大军,亦难长久。”
    刘远桥说出了这一番话,倒是让静云公有点刮目相看的感觉,人贵有自知之明,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知己知彼,方可百胜。
    既然刘远桥开出了这么好的条件,静云公就没有拒绝的理由,他说道:“好吧!老夫会把这番话作序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