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0262 宗教闲谈(补第五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文易说这么多真正的核心就两点,限制道士的数量和财产,宗教财产同样缴纳赋税。
    当然,作为方外之人还是有特权的,比如免除了徭役等。
    众人只听他一口气说这么多还这么详细,就知道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对这些方法他们大致上也都是认同的。
    至于会不会引起宗教的反弹,呵呵……给他们一百个胆子试试。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宗教敢公然对抗朝廷。
    白莲教、李弘、方腊的摩尼教等起义,其实就是假托宗教的农民起义活动。
    中国宗教早几千年前就已经被政权驯化了,真正宗教和世俗争夺权力,还要看基教和绿教。
    即便此时唐国还只是个小国,任何宗教都不敢试图抢夺王权,否则会遭到整个华夏文明圈集体抵制。
    前世明末清初基教在中国是有过一段辉煌的,很多官员都改信了基教。
    满清时期基教教皇觉得自己在中国的信徒够多了,有能力影响朝廷了,就想凭借一封信对朝廷指手画脚。
    康熙直接下令禁绝基督教信仰,就只在北京保留一座教堂其余全部捣毁,几十年传教的成果毁于一旦。
    教皇想象中的信徒起义并没有发生,朝廷只是下了一道圣旨,说基教是邪神淫祀百姓就不信了。
    之后大家又在文易制定的框架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比如限制道观的规模,村一级的小庙不能超过十个平方,镇一级的就两三间房子。
    县一级允许有正规的大殿和院子,州一级可以更豪华一些,道一级的才允许在名山大川建庙。
    朝廷特批的宗教中心,才允许修建建筑群。
    总之每一级都有严格的规定,就是防止宗教借机敛财。
    之后朝廷组建了太卜寺,甘宪带人制定的《宗教管理暂行规定》。文易以君主的身份发布命令,妈祖为正神享受国家祭祀。
    印刷作坊连夜印刷妈祖经,免费发给家家户户。
    正如薛大元之前所说的那样,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恰好到了追求精神享受的时候。
    宗教信仰就是最简单,也是百姓最容易接触到的精神生活。
    妈祖虽然是个新神,但司职很符合大家的需求,又是国家承认的正神,那就信一信吧。
    管不管用先不说,拜一拜也没啥损失。
    于是妈祖的信仰快速普及。
    宗教最擅长的就是修造奇观,为了尽快巩固妈祖的信仰,文易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
    命人在宁安码头修建了一座三十米高的妈祖坐像。
    当然了,这个妈祖像是用石头拼接出来的,并不是一体雕刻。
    然后在石像外面包了一层厚厚的的铜壳,防止风化腐蚀之类的。
    文易这么卖力推广妈祖的信仰,并不是因为他是妈祖的信徒,而是有诉求的。
    原因并没有多复杂,他发现在同化各族的过程中,上手就用《华夏文明》有点生硬。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其中表现最抵触的是燕国的俘虏。他们认为自己是草原人,怎么就和你们中原人是同一个祖先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双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差异太大。
    想让他们直接就接受华夏文明的概念,很难。
    只有宗教才能无视生活和文化习惯,把两个不同的族群粘合到一起。
    你信仰妈祖是吗?我也信仰,那咱们都是妈祖的信徒。
    有了这个认同,后面的事情就好说了。
    妈祖是道家的天庭正神,你信仰妈祖总要认可道教吧?
    道教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等他们接受了这一切,再把《华夏文明》拿出来,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好兄弟。
    好兄弟。
    而且往大了说,妈祖信仰的传播潜力非常大,凡是有海的地方都是她的潜在市场。
    前世西方文明那么强势,妈祖都能稳定的拥有三四亿信徒,是世界上排的上号的信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本土宗教,妈祖算是最争光的。
    相比起来,当了差不多两千年‘国教’的道教就太不争气了。
    当然,这里要把道教和道家分开来看,要是两家合起来,那就没办法计算了。
    文易有个野心,未来让妈祖成为地球上唯一一个海洋女神,是所有海洋文明共同的信仰。
    所以他不只是推出了妈祖,还要打造一些奇观,目的就是这个。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春节就又到来了。
    今年除了上半年爆发了局部洪涝灾害,大体上可以说是风调雨顺。
    最早迁徙到这里的百姓都可以称得上是富户了,来的稍晚一些的也是家有余粮。
    来的最晚的也有国家分发的粮食,足够吃饱。过年的时候文易还给他们特批了鸡鸭鱼肉,让他们过个好年。
    所以今年的唐国可以说是又过了一个热闹的好年。
    文易也去天坛、宗庙和宁安码头的妈祖神像前分别进行了祭祀祈祷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他自己也是好事连连。
    有句话叫瓜熟蒂落,梅兰竹菊四女接连产下婴孩。
    三女一子,也算是满足了文易想拥有小棉袄的心愿,而且一次就得了仨。
    只是生下女儿的梅、兰、菊三女有些不开心,母凭子贵,她们还是想要个儿子。
    文易安抚了许久都没用。
    最后还是拍胸脯保证,以后再接再厉直到让她们生出儿子才罢休,她们才破涕为笑。
    小竹是最开心的,尤其是听说三个姐妹生的都是女儿,就更开心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幸福感就来自于对比。
    有了孩子母亲的地位自然要有相应的提高,就从最低等的良人连升两级成为美人。
    虽然后宫就只有她们五个,谢道韫王后位置不动,她们怎么调整都没啥太大差别。
    但美人享受的规格待遇还是有明显提升的,四女也非常高兴。那三个生女儿的也不伤心了,小棉袄还是有用的。
    国君得了四个后人,还有一个是儿子,臣子们也开心啊。
    古代孩童夭折率高,虽然世子现在很健康,可谁敢保证以后不出事儿?多生几个儿子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