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29章:大明的基层教育和数学家吴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以朱见济的文科见识,他对于这几本书只能算是略有耳闻。
    等他了解到明朝的数学普及情况后,还一直担忧着著作失传的问题。
    毕竟《九章算术》在民间都找不到一本完整的,哪里能去强求其他书?
    好在有《永乐大典》。
    当朱见济派人从《永乐大典》里找到这几本书的完整内容时,恨不得跑到太庙对着太宗陛下的画像一通飞吻,感谢老祖宗的遗泽。
    朱棣同志真的太棒了!
    太宗修书修的实诚,有啥记啥,才不会像后世鞑清一样,打着修书的名义去毁坏典籍。
    之后,朱见济说动好爸爸明发诏书,要求以上书籍都被地方学校列为必修科目,以备国家选拔人才。
    是的,
    大明有官办学校,
    神奇吧!
    朱见济此前还想着要普及教育开启明智,琢磨着该如何办学的问题,结果前来报告近来市场经济波动情况的胡安寿却告诉小太子,大明朝一直都很重视教育的。
    朱见济听了非常惊讶,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对于大明的社会机构,长期停留在一个帮扶老幼的“漏泽园”上。
    胡安寿为朱见济说明了其中情况——
    以太祖规定,大明朝需要在地方设立一个“社学”,即官办的学习场地,属于大明基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招收八岁到十五岁的少年。
    而社学教授科目通常分为两科,一科是礼、律、书这种典型的文科,一科是射、乐、算的综合科。
    上午学经史律法,中午学礼仪书乐,下午更爽,还要教学生学习弓弩棍棒,文武并重,傍晚如果还有时间,那还有其他杂项以供学习。
    甚至还有配套的考试奖罚制度,具体程序已经接近后世的高校了!
    虽然以上种种……
    除了在太祖皇帝时期得以落实,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基本荒废了,但起码是真的有成文制律存在。
    也就是说,只要朱见济想搞,去遵循“祖宗成法”就好,大臣想阻拦都拿不出理由。
    当听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朱见济只是沉默着,又跑到太庙对着太祖皇帝的画像狂吹一通。
    老朱同志,
    永远的神!
    要不是经济搞的太烂,后代皇帝还留了不少坑,朱见济都想去躺平了。
    毕竟有这样的祖宗,你跟着走就好了,何必去折腾其他的玩意儿?
    搞钱,
    他要搞钱!
    只要钱到位,太祖高皇帝定下来的种种措施,就可以重焕生机了!
    朱见济心里生出豪情,更加迫切的想要改革大明的财政。
    而有景泰帝的明旨在,又有太祖此前的规定,算学书籍成功的在社会上发行了起来。
    但这并不代表着朱见济可以坐享其成,等着人自己长成数学家了。
    君不见太祖成法在上,但现在的士大夫们又是个怎样的德行?
    制度再好,人不去做那也是白搭的。
    所以为了提高民间读书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朱见济特意发布东宫敕令,从民间找来了一位数学人才,对其进行考验,证明了这人有真才实学后,当即请求景泰帝赐予此人同进士出身,任职太府寺的二把手。
    而这位人才,名叫吴敬。
    吴敬其人,曾任浙江布政使司的幕僚,掌管全省田赋和税收的会计工作,对当地商业活动十分熟悉,且以善算而闻名当地,深得藩臬信任,属于这个时代罕见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
    之所以能被朱见济发掘出来,则是得益于轩輗这个倔老头的举荐。
    别忘了,轩輗当初可是在浙江做过官的,到了现在还在负责南京的粮储之事,对于江南田赋保持着长久关注。
    作为当时浙江的主官之一,轩輗和负责全省田赋吴敬自然打过交道,并且对其非常欣赏,还很惋惜吴敬在写文章上的天赋不高,不然有点门路,还可以直接去当官,没必要给人当幕僚使唤。
    吴敬对此并不在乎,也没有强求自己在仕途上的通达,只是单纯的扑在自己的事业上。
    如今小太子注重算术之事,在有心人眼中成了共识,加上东宫求贤,轩輗眯着眼睛想了想,便举荐了吴敬过去,免得京城那边老想着把自己调过去加班,他的老骨头可受不住这种优待——
    如此做派,可见轩輗对于吴敬的赏识。
    因为在大明体制下,地方大员的确有权利向朝廷举荐人才任官,但为了防止双方串通结党,朝廷也规定了被举荐者犯错,举主也要跟着同罪的规矩,导致很多官员不愿意做这种冒险的事情。
    毕竟你自己做的再好,也防不住猪队友的拖累。
    吴敬对于这等好意,也只能笑纳了,乘坐官船走海路去了京城,受到了太子接见。
    在真才实学上,吴敬也是有著作的,并将自己写的算学书敬献给了东宫。
    此前一直强调,《九章算术》在民间处于近乎失传的状态,但吴敬作为一名实干数学家,却不甘心于这种情况。
    在担任浙江布政使司幕僚期间,他还不停的查阅古籍和收集资料,最后在六年前写成了《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实现了对《九章算术》这本古籍的复原。
    只是因为朱见济走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便捷通道,让吴敬这样的举动显得有些“浪费”。
    不过这也的确让朱见济更加赞叹起了吴敬。
    这是一名非常伟大的学者,再加上他有充足的工作经验,所以朱见济一得知这人的消息,就决定要把佳人揽入怀中。
    虽说吴敬此时也有五十来岁了,但小太子并不介意用美的眼光去欣赏他。
    胡安寿更是对吴敬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读书比起后者更不行,算术水平也只是中上,如果不是因为胡瀅,胡安寿根本得不到朱见济的任用。
    太府寺重设之初,工作还算轻松,胡安寿加上东宫派出的计算机们还能应付,可随着东宫在市场上占据份额的扩大和国力恢复期间商业逐渐的活跃,让太府寺的工作加重,有些吃力了。
    去年一整年的时间,让直隶地带的商人和官员意识到了,这个负责市场调控机构的重要性,对于太府寺卿这个位置也眼馋了起来。
    如果能有这样的权力,那商户们岂不是要乖乖给自己送银子?自家的店铺也能借用权势,进一步的赚钱?
    胡安寿感觉自己压力巨大,但胡瀅此前多次提醒,老胡家这一代就他最出色,其他的更拉胯,所以再难胡安寿这个大孙子也得撑住,起码要做到不功不过,让太子别嫌弃。
    于是胡安寿咬牙挺了下来。
    可他御赐同进士出身的身份在官场上天然就有些低微,手里还抱着个香馍馍,仍旧没能逃过各种关注和攻击。
    现在来了个吴敬,他的压力顿时轻松。
    即便吴先生也是“御赐同进士”,但人有长年为吏经验,还写了著作,比起自己这种空降的恩荫派还是更受官场接受的。
    吴敬一进东宫,没多久就受到了小太子拉手亲热的待遇,也让胡安寿知道,东宫肯定舍不得吴敬受委屈。
    那自己也可以沾光了!
    胡安寿极为欢迎吴敬来太府寺,就算太子让他俩换个位置,自己当老二,那也是可以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