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四百零二章 北地的危与机(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透着原木气息的议事厅里,阳光以光柱的形式,通过屋顶的透明玻璃窗洒了进来。窗户上也镶嵌着玻璃,为了美观,还用了部分透光性不算强的彩色琉璃。
    而在光柱的下方,是一片高台。上面摆着一方桌案,摆着太师椅。当前是空的, 似乎人还没来。
    高台之下,则是一排排横竖整齐的座椅。此刻部分已经坐了人,大羽兮进来时,因光线的原因,还稍有些不习惯。等片刻缓过来后,就马上寻找着熟悉的身影。
    当看到头带冠帽, 身着儒服的大荣秀时, 他快步走了过去。
    在明国, 尤其是新移民占据人口多数的省份,很多旧有的规矩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新思想和不算习惯的新风俗。
    比如这样平时可以用来开大会、看戏的议事厅,就成为巡抚召见全体官员时的御用场所。
    而像原来那种上官独坐其上,文武两班分列左右而坐的方式,已经不多见了。
    “爹!”来到近前,大羽兮轻声喊道。
    “嗯!快坐吧。”大荣秀语气平静道。可能是一省学政的关系,这么多的官员中,也就大荣秀还身着较为传统的儒服。而大多数人,都是便于骑射和行走的‘明服’。
    其式样已不简单的糅杂汉服和蒙古服饰的特点,还借鉴了北地部落生民的穿着习惯,而带上明显的地域特点。
    尤其是皮革的运用,就较为常见。也是北地的林子里各种野生之物数不胜数,所以才让大多数北地百姓有机会穿上动物毛皮做的衣裳。
    只是和部落的粗加工不同,北地的移民中在纺织上有一定的技艺傍身,所以缝制出来的皮衣都较为美观和贴身。
    “听闻是北边出了大事了!”大羽兮刚一坐下,大荣秀就轻声道。
    “莫非是修路一事?”大羽兮揣测着。
    修路的事情是集中在龙江省全境的!尤其是混同江北岸,是修路的重点目标。旧岁的那场大火,可是让黑河城的直辖范围直接扩展到了混同江北岸, 一直到了结雅河畔才算止步。
    今年的移民安置,也就集中在结雅河与混同江北岸一带。因大火烧得彻底,新移民的开垦倒是方便多了。很多新开出的田地也都集中在混同江北岸,虽然真正耕种的不多,但来年新移民站稳脚跟了,会有更多的收获。
    当前混同江北岸的修路是移民区域的延伸。从原来结雅河一带,往外兴安岭地区蔓延。那里最大的部落火噜噜部对此是深怀疑虑的,虽然没有主动且公开的抵制明国的修路大计,却是指示底下的小部落没少给修路添堵。
    而这又关系到了五军都督府那边下一步的用兵大计,所以龙江省这边,其实已经做好了剿灭火噜噜为首的林中部落的准备。
    “非也!是八剌忽部东迁了。”大荣秀刻意压低了声音。
    谷伟
    八剌忽部是一个历史比较久的部落了,一直游牧在贝加尔湖东侧一带。百年前也在外兴安岭和结雅河一带游牧过,但在西边发现了更好的牧场后,就逐渐西移。
    蒙古部落崛起后,对其征讨过。于是那些八剌忽部依照臣服强者的习惯,跟着臣服了蒙古。但是他们的游牧区域还是没变,依旧在贝加尔湖东畔。
    怎么好端端的,忽然就东迁了呢?
    这样的疑惑也发生在上京。
    比起黑河, 上京这边更早得到消息。因为兀鲁图斯可是让暗卫在草原安插了不少探子,从而也就能得到更多的内部消息。
    说起来,这件事追根溯源,还是能怪到明国身上。
    “漠北、回纥境内修路工暴动?!八剌忽部、霍里、秃麻部、吉利吉思部等林中部落反叛?”兀鲁图斯听着石抹哚察的话,不确信道:“这件事真不是暗卫所为?”
    此前兀鲁图斯曾让暗卫在漠北以北的林中部落安插人手,并刻意扶持他们,以便挑起与漠北汗庭的争端。只是那些林中部落摄于蒙古铁骑的厉害,以及被抽调了不少青壮西征未归,所以就一直没有挑事成功。
    不成想,这个时候竟有了意外之喜。
    “自夏末以来,汗庭就屡次征调各部青壮修缮官道,尤以夏国、大同府、中都以及北海一带的林中生民诸多。因蒙古监官中饱私囊,使用劳力过剩,导致死伤者无数。待到北海一带降下初雪,蒙古的达鲁花赤又在他们部落中抽取壮丁,从而引发了诸部的反叛。”石抹哚察用最简短的话语解释着,并送上暗卫加急整理出来的详细情报。
    兀鲁图斯不发一言,静静的看着情报上的文字。
    和他猜想的差不多,林中诸部的反叛确实与蒙古抽丁过甚有关。但其中,却还有着别的势力的身影。
    “那些回回商队竟与夏国有关?且那些林中部落所制的刀甲,也多有夏国匠人的影子!”兀鲁图斯感叹着,意外的同时,又在心里情不自禁的叫好。
    夏国这样的慷慨助人实在是太好了!
    省得明国风头太甚,被查出来了遭到蒙古汗庭的强烈报复。并且根据情报上所述,那些修路工的暴动也有着夏人的身影。
    这也是寻常之理。
    自被汗庭打得不得不臣服后,夏国就一直过起了苦日子。不是响应蒙古人的号召攻伐金国的西北疆域,就是偶尔被越境的部落打草谷。等到兀鲁图斯给汗庭献上修路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却累死无数的好建议后,夏国的青壮更是被残害得厉害。
    要知道,此次汗庭修建的官道可是要经过夏国境内的,这也意外着,汗庭的主力回援时,会经过夏国。本来按照原历史,是没有这一茬的。但汗庭的修路计划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明国,为了祸水东引,也是为了刺激夏国狗急跳墙,明国这边在修路时,自然是强烈建议将官道靠近夏国甚至是直接修建在夏国境内。
    于是,这果然刺激到了夏国已经脆弱又敏感的神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