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龙江省黑河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明国龙江省黑河城,是龙江省除了蒲与城外,第二大城。位于黑龙江的西岸,建城的历史很短,距离当前还不到半年。整座城的规模也不大,只圈了一圈二十里的土墙,不高,防的也不是敌人,而是那些可能乱入城里的狼群、老虎、猎豹等猛兽。
    城里的房屋大概有上百座,九成是木头建的简陋树屋。高而尖的屋顶,可以有效防止冬季积雪压垮房屋。原木色的房屋外壁,没有任何来自人工的修饰,透着一股独属于白山黑水间的原始建筑风貌。
    好在布局还算规整,没有东一座西一座的杂乱感。且每座房子都严格遵照巡抚的政令,在房中挖了排水通道,直通埋藏在地下的排水沟渠,使得街面上没有污水横流的脏乱情况。
    另外一些稍有些财力的人家,还会在树屋中装上玻璃窗户。和上京府的人喜欢透明的玻璃相比,黑河城内的百姓喜欢色彩明艳的彩色玻璃。虽然透光性要差了一些,却是让那些还保留着浓重原住民特点的百姓觉得喜庆、好看。
    而在这些房屋中,规模最大,占地最广,也是黑河城最中心的房子,则是黑河巡抚府兼札鲁忽赤衙门,兼总督府了。这样三个衙门融为一体的情况,也就只会出现龙江与滨海这样九成是原始荒林的省份了。
    不仅如此,这里的主官也是兼巡抚、札鲁忽赤、总督三大地方长官于一体。也是作为边疆之地的扩荒省份,权柄不可能分得如吉林、辽宁行省那么仔细。
    而且因缺少官道与上京相连,使得双方间的联系也不方便。所以很多时候,都需要地方主官独自做决断。
    当下在黑河城内,黑河省主官李幢正步履匆匆的赶往城外。因为就在半个时辰前,底下的人来报说。正在城外修路的归化民中,有十几人被大树砸伤。在这人口少得可怜的黑河城内,归化民可是死一个少一个的。因而他不得不亲自赶过去看看,以彰显官府的关怀之意。
    至于这归化民,则是明国官府对那些愿意接受明国生活习俗,主动在官府登记户籍,搬入城里生活,放弃原有渔猎习俗的部族人的统称。为了增加吸引力,李幢任职以来,可是没少花心思。
    先是请求官府派太医院的大夫和学堂的教习先生过来支援,通过大夫的治病救人增加当地部落生民的好感,同时让教习先生传授知,让部落生民不至于那么愚昧不堪。
    另外再积极联络商行在黑河城建立物资收购据点,从当地生民手中收取鹿皮、山参等当地特有好货,然后再卖给他们盐、糖、麦粉、罐头、火柴、毛衣、麻衣、丝织品、铁锅、陶罐、杯子、碗等各种吃的用的。
    这样一来,既改善了这些生民的生活,让他们对明国富足的境况有了初步的印象。又让商行赚取到足够的利益,使其能在黑河城长久的驻扎下来。
    最后便是充当调解者的角色,积极的调解各个部落的矛盾与纠纷,好使他们能干戈化玉帛,最大保持龙江省的平和与稳定。这也是明国在龙江省的势力还很浅薄的缘故,只能先用这些怀柔的手段减弱当地生民的抵触。当他们习惯了明国官府的存在,且也对其放松警惕的时候,说不得就会突然变了嘴脸,露出獠牙了。
    这一天李幢其实是一直期待着!因为怀柔的手段对于黑河城的归化民数量而言,效果非常有限。即便那些部落底层的生民对黑河城的生活充满向往,那些掌控着部落生杀大权的长老、首领们却是不会白白看着部落青壮的流失。
    因而上任这么久了,黑河城的百姓数量也只堪堪突破两千人。其中又有十九户,近两百人,是从上京、吉林、辽宁、海拉尔等地迁移过来的罪民。再加上一千左右强行迁入的高丽拓荒民,真正的归化民只有不到八百人。
    当然,如果将两千的驻军也算入城中百姓的话,那黑河城的百姓数量就可以翻上一倍。但在考核的政绩里,驻军是不算当地官府户籍上的丁口的。
    因而作为龙江行省省治的黑河城,就只有可怜的两千常住百姓。这放在辽宁行省,还比不过一个大点的镇子。在所有省治中,黑河应该都算是最寒酸的城池了。
    李幢当初从军中主动申请调离,前往黑河城担任一番主官时,也是想过做出一番政绩的。虽说也猜到了事情可能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如意,但如今半年时光已逝,还是令他有些失意的。
    当下经过不长的街区,路旁有着三三两两的商铺。其中有房子的多是汉人和高丽人、渤海人开办的,少量的部落生民则在这些商铺前转悠,希望能用带来的兽皮、山参从商铺里换取足够多的商货。
    等到了城外,一大片用木栅栏围起来的简陋榷场则是部落生民主要交易的地方。
    很多不愿意遵守黑河城的规矩,放弃武器入城的生民则在榷场中随便寻一处空地,摆上自己从部落带来的货物,等着需要的其他部落生民或是明商前来购买。也有做转手交易的归化民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买下这些商货,从而拿到城里卖给明商,赚取差价。
    为了维护榷场的秩序,内里也是有少量士兵维持秩序。虽然被允许带入武器,但却严格限制使用。旦有违反且与人争执,伤人性命的,都会当即受到士兵的惩处。
    这也使得榷场中的秩序相对井然。却因榷场内是不收入场费和税费的缘故,还使得不少部落将其当成不定期交易的市集。如今又正是一年之中,黑河之地气温相对较高的时候。所以来到榷场贩卖商货的部落生民不少,李幢出城时,看到的便是榷场内外热热闹闹的景象。
    这让他心情不自觉的好了不少,抽打坐骑的鞭子,也不再那么急,那么重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