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二十二章 风至青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一百二十二章    风至青城
    所以周梦臣要留下来一员他最信任的大将守家。
    这个大将自然是马芳了。
    今年春天的战事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由边墙,壕沟,城堡,地雷,共同组成的边墙方向。是有能力阻挡鞑子的。
    而且春天的时候,地雷的数量还不够多。但是在此之后,军器监生产量最大的不是枪炮,而是发火机,就是一个小小的打火装置。而今地雷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甚至周梦臣如果有心的话,在两三年之内,让边墙附近成为一片地雷带。
    当然了,周梦臣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地雷只是在边墙没有完全修缮好之前的,急就章布置的。毕竟地雷不长眼睛,不仅仅炸敌人,也炸自己人。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马芳还能说些什么?
    他只能答应下来了。
    周梦臣说道:“李儒,戚继光,曹世忠,以及京营各级将官。”
    “末将在。”六七员将领,纷纷站了起来。
    周梦臣说道:“尔等立即准备,三日之后,也就是五月初一,大军出大同。”
    “是。”这几员将领齐声说道。
    周梦臣说道:“藤公公与我一起。我离开大同期间,一切事务都由杨大人暂代。有不能决断的送到前线。”
    “是。”杨继盛说道。
    周梦臣之所以一定要将藤祥带走,其实就是担心藤祥在后方指手画脚。真要说起来,藤祥是与周梦臣同级别的。是与周梦臣平起平坐的,否则也不是所谓监军了。如果周梦臣不在大同,那么藤祥就应该掌控大权。
    但是藤祥是什么人?
    周梦臣倒不担心藤祥起什么坏心思,因为周梦臣知道藤祥不敢,毕竟只要嘉靖对周梦臣的意见没有太大的改变。那么藤祥也不可能对周梦臣表现出来多大的恶意。但周梦臣担心藤祥好心做坏事。
    因为一个人的能力眼界不够的话,将他放在一定的高度,他只会越忙越乱。藤祥就是这样的。
    杨继盛周梦臣好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很多事情都经手历练过了。但是藤祥做过什么?他在宫中做的事情,能与外面的军国大事相比吗?他在宫中那一些做事的经验,带到了外面。不但没用,反而有坏。
    周梦臣可不敢将后路寄托在这样的人手中。
    为了防止藤祥捣乱,只好带他上战场了。
    毕竟在周梦臣身边,周梦臣敢保证藤祥是不敢炸刺的。
    周梦臣说道:“今日就到了这里,都下去办事吧,得胜之后,在大同再会。”
    “是。”文武官员齐声说道。
    周梦臣的玉林攻略在今日起,正式成为大同城中妇孺皆知的东西。
    而就在同时,在周梦臣的授意之下,李宽渊也将这个情报快马加鞭的送到了青城。
    萧芹看了之后,心中一愣。随即有些欢喜。暗道:“看看吧,不听老人言,我一直说这周梦臣必须先除掉,各部都不肯出力,而今成为大患了吧。”他心中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立即去辛爱的宫殿见辛爱。
    辛爱看了这情报。说道:“这不可能?是不是看错了,南人他们怎么敢?”
    辛爱出生在嘉靖年间,嘉靖初年与鞑子的战斗是比较少的,后来鞑子越来越强盛,明军虽然有几次大捷,如果细细看的话,大多都是防守性质的,即便曾铣的三次大捷,虽然是在关外,但也是边墙不远处打的。
    即便如此,曾铣也是俺答的大危机。
    所以,辛爱内心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明军不可能出击,特别是曾铣因为复套而死之后,复套这一件事情,在大明朝廷似乎成为了禁忌。更没有敢说,没有人敢提了。
    辛爱内心之中这种刻板印象,更加根深蒂固了。
    而今遇见周梦臣要重建玉林旧城的事情,他第一感觉不识趣想该怎么应对,而是觉得这一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千真万确。”萧芹说道:“臣不敢以此事欺瞒大汗,这一件事情的确是真的,臣受到不少情报,有大同的,京师的,还有其他白莲教通报的消息,这一件事情千真万确。”
    辛爱随即皱眉说道:“他们重修玉林旧城做什么?不过是一个空城而已?”
    萧芹说道:“很简单,他们想要复套。”随即萧芹用筷子当笔,在地面上划出河套一带的形式地形图。随即画出一条线,从杀胡口到玉林旧城,镇虏卫旧城。沿着兔毛川河道到了黄河,然后沿着黄河东岸,就来到了东胜卫旧城,然东胜卫旧城东北方向有一条河流入黄河,这一条河就是丰州滩赖以维系的黑河。也就是他们刚刚修建的西京城外用来取水的河流。
    这一条路线,总体上来看,好像是匚字形。
    当然了,如果从玉林旧城直接北上,那是最近的道路。但是问题最近的道路很多事情都不好走,不仅仅要冲破阴山余脉的阻拦。在冲破阴山余脉之后,还要面对大片大片的草原。
    无依无靠的,于明军大军尤为不利。
    但是这个“匚”字形的路线,就不一样了。一路上都是沿着河道行走的。兔毛川是比较小的河流,或许优势还不明显。但是到了黄河之中,这一段甚至是可以直接行舟的,水陆并进,不知道省了多少工夫。
    鞑子想要攻击,也有河道作为依靠。
    辛爱不是不懂兵事的人,他只一看着一条线,只觉得冷汗直冒。说道:“他竟然敢?”
    萧芹说道:“有什么不敢的。臣早就说过,周梦臣是蒙古大患,要不惜一切代价杀了他。即便杀不了,也要让他吃几场败仗,从而从大同调走。不听臣言,而今就是下场。”
    辛爱听得很不舒服。但是不得不承认,萧芹说的有一部分是事实。
    辛爱说道:“国师,之前是朕的错,而今的局面。计将安出。”
    萧芹说道:“臣有上中下三策。”
    辛爱说道:“国师请讲。”
    萧芹说道:“上策,不管他。继续准备偏关之战。突袭山西镇,他想重修玉林镇,让他修。无所谓。”
    辛爱大吃一惊说道;“这怎么能行?”
    萧芹说道:“这就是战胜于朝廷。大明为什么放弃东胜卫,不就是因为在草原驻兵消耗太多了。以至于朝廷不堪重负。最后不得不撤兵。那么问题来了,朝廷都不能维持草原上的驻军,而今大明国力,远不及洪宣之际。大同镇又怎么能在草原上熬得住。”
    “只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派人看住。只要他们有出兵的迹象,就派兵阻拦便是了。”
    萧芹这个上策,其实非常有眼光。他看出了明军最深层的结构,其实明军从来是能打的,只要将钱给够。但大明朝廷最大的问题,就是给不够钱,在草原驻兵的消耗,并不是大明朝廷所能负担起来。
    将战事拖入旷日持久之后,明军必然崩溃。
    但是他千算万算,算错一个人。
    那就是周梦臣。
    周梦臣而今是以一镇之力与鞑子抗衡,朝廷根本没有给多余的经费。既然没有多余的经费,只要周梦臣自己能熬下去,那么朝廷那里也不会多管的。周梦臣能不能熬下去?
    自然是能的。
    因为在不知不觉之间,整个大同的生产体系已经在发生悄然而深刻的变化。说是工业革命,有一点过了。但绝对是工业革命的先声与铺垫。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大明农业生产的体系,再加上大同煤海的优势。而今还没有完成蜕变,已经开始发出闪耀的光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