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9章 不理喻的曹操
耳边都是风的声音,呼噜呼噜的,就像是一直猛兽在喘着气。
而且还是一只吃人的猛兽。
城楼之上的旌旗一会儿卷起来,一会儿展开,就像是猛兽在草丛之中偷偷的伸展着腰身,活动着手脚,准备在面前的血肉上面显现出最为原始的渴望。
袁尚虽然不明白审配要做什么,但是袁尚本身也没有什么主意,便只能看着脸色忽然有些潮红的审配叫来了几名军侯,吩咐着什么。
其实当主公,也不见得就多么舒心……
袁尚这些天来,逐渐的接手了袁绍留下来的剃头摊子之后,也渐渐的明白了这个看起来风光无比的座位,其实就像是用镀金的荆棘编制的一样,看起来非常的好看的,但是坐上去有些扎人。
好吧,不是有一些,而是很扎人。
袁尚的母亲刘夫人,虽然说对内斗争不在话下,但是对外军事上,却毫无经验,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小吏,至于袁尚么,会比刘夫人好一些,不过好的有限。
有限的经验导致了袁尚对于目前审配的举动根本不理解,在审配紧张调度的时候,袁绍甚至还有心情仰头望天。
阳光透过云层照耀了下来,落在大地之上显得明一块,暗一块的,站在城楼之上,远处的人就像是一只只蝼蚁一样,细小且卑微,似乎伸出手去就能碾死一大批。
审配不多时就分配好了任务,到了袁尚的面前,拱手说道:“请公子下令!”
“正南放手施为就是!”反正袁尚也不懂,因为第一次的守城成功,对于审配也多了几分的信任,于是乎很干脆的说道。
审配点头,然后转过身去,左右环视了一下,旋即将大袖子往上一掀,大呼道:“擂鼓!放下吊桥!”
轰隆隆的鼓声顿时冲天而起,震得城门楼的城垛上面的浮尘都噗噗的往下掉。吊桥吱吱呀呀的开始往下一点点的落下,伴随着鼓声,城中也传出了兵卒呐喊之声,夹在鼓声之中,杀气蒸腾。
“这,这是要出击么?”袁尚有些奇怪,方才不是在说城外有埋伏么,既然如此又怎么要出击呢?
审配捋着胡须,下巴微微翘起,似乎是在指了指城外,“公子拭目以待就是!”
城外正在挖掘壕沟的民夫兵卒听闻了邺城之中战鼓轰鸣之后,就像是被烫到的虫豸一样,哗然而散,纷纷丢下了手中的木铲铁镐之类的工具,便是往后奔逃,连带着一些拖拽木材的车辆也掀翻了,有的挽马侧翻在地,一时之间没人给它解开绳套,只能是在地面上挣扎哀鸣。
邺城吊桥落在地面之上,一队袁氏兵卒鼓噪着,从城门之内冲了出来,沿着护城河向两边展开,似乎准备展开阵列。
西山之处,就像是同邺城之中的鼓声应和一样,顿时腾起一卷烟尘,隐隐约约的有些兵卒身影,朝着邺城城门之处而来……
鼓声更烈,但是原本正要展开的袁军队列,却像是被按下了倒退的按钮一样,哗啦啦的不是向前冲杀,而是又重新汇集起来,退回了吊桥,缩回了城内。
邺城大门轰然一声关闭,吊桥在吱吱呀呀的声音中重新升起。
从西山奔出的兵马虽然有一些比较快的,几乎就差前后脚赶到了吊桥边上,但是被城头之上的弓箭手射得人仰马翻,顿时缩了回去。领兵的将校明白抢城的计策失败了,只能是呼喝着,收拢了兵卒缓缓而退。
袁尚哈哈大笑,指着那些多少有些狼狈不堪的在西山埋伏的兵马,“尔等鼠辈!如此粗浅计策,也想赚某不成!”
城墙之上的袁氏兵卒也都一同哄笑了起来,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审配微笑着,捋着胡须,说道:“区区埋伏之策,破之如翻掌尔!若其掘壕,某便虚鼓,逃则不追,待其疲沓,便刻一举焚之!”
“有正南于此,某便无忧矣!”袁尚也是笑道,“正南洞察微毫,卓见远谋,真乃国之砥柱也!”
审配拱了拱手,谦虚了一下,不过显然心情还是很不错的,和袁尚一起笑了起来,似乎对于未来的胜利还是充满了信心。
……╰(*′︶`*)╯(=???)……
曹丕和曹操一起,掩藏了旗号,也到了邺城的周边,隐在袁谭和夏侯渊的人马后面。
长时间的旅途跋涉,曹丕觉得自己应该是对于噪音,汗臭和血腥味有些免疫了,但是当他早上起来的时候,听见辕门之处传来的嘈杂,闻到了浓厚的血腥味的时候,依旧觉得不怎么舒服,感觉有些烦躁。
好不容易昨夜有机会清洗了一头一身的黄土,然后换了一身干净的战袍,曹丕顿时浑身舒坦,躺在皮裘之上,还没有几息的功夫,就睡着了,似乎就只是闭上眼了一瞬间,然后就被辕门之处的连绵不断的惨叫声给吵醒了。
麻木,可以免除很多痛苦和不适,就像是在营地左近的那些民夫一样。
兵卒的生活,虽然脏乱,但大体上还算是比较好的了,至于那些临时强拉而来的民夫,状况自然是更加的恶劣。
草丛和灌木,往往就是这些民夫的家和床,汗液骚臭已经是最为正常的味道,就连虱子和跳蚤都是很小的问题。这些民夫披散着头发,满头满脸的肮脏不堪,目光呆滞,表情麻木的或者坐着,或者躺着,只有一些在抓着身上的跳蚤虱子的,或者在扣臭脚丫子上的血泡和污泥的,多少还能证明这些民夫还有口气,那些已经完全没有任何表情,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像一具发臭的尸体更甚于一个活人。
不能适应的,自然就会想要逃亡,可是他们的逃亡,早在兵卒的意料之中,甚至昨夜似乎松懈的防备,也不过是为了抓这十几只出来好杀鸡儆猴一番的故意施为而已。
在营寨辕门之处,皮鞭的噼里啪啦抽打之声,伴随着越来越虚弱的惨叫声和破口大骂的粗野之语。
被抓回来的逃夫,现在正一个个被绑在营寨辕门之前,被兵卒吊着抽打,被鞭子抽打的鲜血四下泼溅,斑斑点点的落到了辕门之前的地上,旗上,甚至周边的兵卒身上。
这些民夫会被绑着,吊着,然后一直哀嚎到死去,而且就算是死了,也依旧会被悬挂着,像一条咸鱼腊肉一样,高高的展示着。这些渴望着逃脱的民夫,就像是深陷在沼泽泥潭当中一样,越是向上挣扎,渴望阳光,便越是下陷的厉害,越是更快更痛苦的死去。
一身锦袍的曹丕瞄了一眼辕门之处的那些惨嚎的民夫,微微皱了皱眉,接过了一旁护卫递过来的青盐涂了涂牙,然后啃咬着柳枝,含糊的说道,“就不能给他们个痛快么?大清早的,真是呱噪……”
“公子有所不知,”曹丕身边的护卫凑过来说道,“不这样做,这些贱骨头不会害怕……要是死得太轻易了,也就治不住了……”
曹丕咕噜了一下水,然后呸出去,“某知道……就是搅了某清梦……唉,算了……”
护卫笑了笑,说道:“卯时已过了……若是公子再睡下去,小的就该挨罚了……”虽然说曹丕年龄小一些,还不用像是普通将校一样参与点卯,但是也不可能在军中高卧。
曹丕抖了抖衣袍,有些怅然的叹息了一声。
打仗,又脏,又臭,又血腥,又难闻,有蚊,有蝇,有虱子,有跳蚤,没有酒,没有乐,没有美姬,没有佳人,一点意思都没有。
打仗这玩意儿,不就是比死人么?
谁能指挥更多的,不管是用赏赐爵位的方法,还是像是营寨辕门之处的蝼蚁一样,用血腥的方式,反正哪一方有更多的人,不就是占据上风,胜利在握了么?
前进、冲锋、后撤,训练兵卒,然后让这些兵卒按照将军的命令去做,战阵不就是这样一回事么?
所谓谋略,不过就是谁能使自己死得少让敌人死得多,谁就赢了。
就这么简单,有什么难的?
父亲曹操非要让自己跟着看,跟着学,不就是这么一回事么?天天看死人,看残肢,看拖着肠子满地滚,看着血肉模糊地上爬,又有什么好看的?
行军布阵,谋略策划,这些事情让手下去做不就是了么?将兵者为将,将将者为帅,某只需要懂的如何将将,不就成了么,为什么天天要看着这些,听着这些?
真是不可理喻。
当然,曹丕也不敢真的去理喻一下,他只要是看见曹操一皱眉头,腿肚子就会打哆嗦,更不敢说和曹操顶嘴什么的了,因此纵然心中有千百个不愿,千万句牢骚,也只能是肚子里面不断的翻滚,最终会根据具体情况,化成一声叹息或者一个屁……
不过上天往往都是这样,会将最不喜欢的东西硬塞给你,然后躲到一旁哈哈大笑。
曹丕最不希望听见的声音,便是又一次的在一旁响起:“见过公子!司空有请!”
站在一旁的护卫连忙借着给曹丕整理衣袖的样子,偷偷给曹丕塞了一块饼子,然后冲着典韦露出谄媚的笑容。
典韦目光微微一动,便是抬头先行,装作什么都没有看到,也似乎没有听到曹丕在身后像是仓鼠一样低着头将脸藏在袖子后面细碎的啃咬吞咽的声音,只是到了曹操大帐之前略微放缓了一点步伐,让曹丕有时间整理一下,这才大步向前,朗声禀报。
曹丕低头进了大帐,眼前一黑,两三息之后才算是适应了大帐之内较为昏暗的光线。大帐之内的空气非常的浑浊,充满了长时间点燃松油火把的熏烤气味,还有一些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的味道,呛得曹丕不由得咳嗽了两声,却看到父亲曹操投来的目光,连忙憋了下去,然后上前见礼。
曹操锐利的目光落在了曹丕嘴角还有衣袖上一些细碎的沫子上,微微皱了皱眉。“为将者,当知兵卒甘苦,方可拢兵心,驱之使之,汝可明白?”
曹丕连忙点头,“多谢父亲大人指点,孩儿明白。”
曹操气不打一处来,“明白何事?”
“为将者当知兵卒辛苦……”曹丕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锦衣玉食,高卧酣睡,如此便是汝明白了?如此便是通晓了兵卒甘苦?!”曹操呵斥道。
曹丕哆嗦了一下,连忙拜倒,然后口称孩儿有罪,心中却有些不满,不就是换了身干净衣服,睡得晚了一些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曹仁在一旁打圆场,说道:“少年嗜睡,长身体么,这也不是什么大的坏事……下次注意就是,下次注意……”
曹操冷哼了一声,“看在子孝的面子上,且饶了这一次!起来!回去之后,将锦袍换了!再有下次,定严惩不贷!知否!?”曹操当然也知道小孩贪睡,所以没有要求曹丕点卯就已经是放了一马,没想到曹丕竟然睡到了连早脯都来不及吃,这就让曹操多少不满意了。
曹丕忙不迭应下,然后又向曹仁致谢。
曹仁笑呵呵的摆摆手,
“审正南果然名不虚传……”曹操等曹丕坐下之后,缓缓的说道,“被其看穿了诱敌之策,应以疲兵之计……”
曹丕竖着耳朵,认真听着,他这个时候才知道前方邺城之下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审配引诱出了伏兵之后,还隔三岔五的就敲一敲战鼓,甚至还派兵卒出来在城门之处转一圈,等曹操兵马冲来的时候就缩回去,没看到兵马就上前砍杀一些挖掘壕沟的民夫,在红线附近疯狂试探,让前方的夏侯渊有些不知所措。
果然,曹操的问题在述说完了之后就丢了过来,“丕儿,汝可有何策以对?”
虽然曹丕在心中疯狂吐槽,但是在曹操的目光之下,依旧不得不老老实实的思索起对策来,片刻之后试探着说道:“既如此,既有疲兵之策,何不应之疲兵?”